一种具有蒽油回用功能的由煤制备芳烃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73154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蒽油回用功能的由煤制备芳烃的系统,包括压球装置、旋转床热解装置、电石炉、乙炔发生器、油气分离装置、气体分离装置、乙炔制芳烃反应器、分离系统、以及蒸馏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由于石油资源有限带来的芳烃产量限制的问题,实现了从低价值的煤到高附加值的芳烃的转变过程。

A system of aromatics from coal with function of anthracene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蒽油回用功能的由煤制备芳烃的系统
本技术涉及轻质芳烃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蒽油回用功能的由煤制备芳烃的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的能源格局一直是富煤、贫油、少气,煤炭储量可达世界煤炭储量的17%。其中褐煤、长焰煤等低阶煤资源储量丰富,占我国煤炭储量及煤炭产量50%以上,但由于低阶煤水含量高,直接燃烧或气化效率低且现有技术无法充分利用其资源价值,导致了煤炭资源的巨大浪费。2015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将煤炭分质分级利用地位显著提高,大力倡导低阶煤提质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因此,开发低阶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新途径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苯、甲苯和二甲苯等轻质芳烃为最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生产橡胶、纤维、塑料和染料等化工产品。目前,芳烃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中的催化重整和烃类热解,仅有约10%来源于煤炭化工。但是目前石油资源越来越匮乏,因此,开发新的由低阶煤生产苯等轻质芳烃的技术势在必行。现有技术的利用煤干馏产物煤焦油制取轻质芳烃的方法,所产轻质芳烃产量较少,没有充分利用煤炭资源来生产芳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石油资源匮乏带来的芳烃产量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蒽油回用功能的由煤制备芳烃的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蒽油回用功能的由煤制备芳烃的系统,包括:压球装置、旋转床热解装置、电石炉、乙炔发生器、乙炔制芳烃反应器、分离系统、以及蒸馏分离装置,其中,所述压球装置的出料口连通至所述旋转床热解装置的进料口,所述旋转床热解装置的球团出口连通至所述电石炉的物料入口,所述电石炉的电石出口连通至所述乙炔发生器的进料管线;所述乙炔制芳烃反应器的出料管线连通至所述分离系统,所述分离系统的重质芳烃出口连通至所述蒸馏分离装置,所述蒸馏分离装置的蒽油出口连通至所述压球装置的蒽油入口;所述乙炔制芳烃反应器包括进料管线、气体分布器、反应套管、加热炉和出料管线,其中,所述进料管线和所述出料管线分别设置在所述反应套管的上端和下端,所述进料管线设置有入口和出口;所述气体分布器设置在所述反应套管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反应套管的上端并且与所述进料管线的出口连通;所述反应套管内填充陶瓷蜂窝体;所述反应套管贯穿所述加热炉,所述加热炉正对所述反应套管的中部;所述进料管线分别连通所述气体分离装置的氢气出口、甲烷出口和二氧化碳出口,所述电石炉的气体出口,以及所述乙炔发生器的气体出口;所述出料管线连通至所述分离系统。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气体混合装置,所述气体混合装置的气体入口用于通入所述乙炔制芳烃反应器的原料气体,所述气体混合装置的气体出口与所述乙炔制芳烃反应器的进料管线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固体原料混合装置,所述固体原料混合装置与所述压球装置连接,用于混合生石灰粉末和中低阶煤粉末。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油气分离装置和气体分离装置,所述旋转床热解装置的热解油气出口连通至所述油气分离装置的物料入口,所述油气分离装置的热解气出口连通至所述气体分离装置的气体入口;所述气体分离装置的氢气出口、甲烷出口和二氧化碳出口,所述电石炉的气体出口,所述乙炔发生器的气体出口分别连通至所述乙炔制芳烃反应器的进料管线。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净化装置,所述乙炔发生器的气体出口连接所述净化装置的气体入口,所述净化装置的气体出口连接所述乙炔制芳烃反应器的进料管线。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套管的内径、所述反应套管的长度和所述加热炉的长度的比为(2-10):70:40。进一步地,所述陶瓷蜂窝体为负载活性金属的陶瓷蜂窝体。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金属为镍、钼、钯、钌、铑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地,所述反应套管为不锈钢反应套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由低阶煤制芳烃,解决了由于石油资源有限带来的芳烃产量限制的问题,实现了从低价值的低阶煤到高附加值的芳烃的转变过程。(2)低阶煤和生石灰球团进入旋转床热解装置提质,气体产物可作为燃料气和乙炔制芳烃反应原料气;提质煤与生石灰生产电石,制备乙炔,作为乙炔制芳烃反应器的原料气,实现了低阶煤的清洁高效利用。(3)乙炔制芳烃反应器耦合了热反应和催化反应,提高了轻质芳烃产率,同时将重质芳烃中的蒽油馏分通入压球装置作为粘结剂添加剂,提高了球团热强度和电石炉反应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轻质芳烃的产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由中低阶煤制备轻质芳烃的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乙炔制芳烃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蒽油回用功能的由煤制备芳烃的系统,包括压球装置、旋转床热解装置、电石炉、乙炔发生器、油气分离装置、气体分离装置、乙炔制芳烃反应器、分离系统、以及蒸馏分离装置,其中,压球装置的出料口连通至旋转床热解装置的进料口,旋转床热解装置的球团出口连通至电石炉的物料入口,电石炉的电石出口连通至乙炔发生器的进料管线;旋转床热解装置的热解油气出口连通至油气分离装置的物料入口,油气分离装置的热解气出口连通至气体分离装置的气体入口;气体分离装置的氢气出口、甲烷出口和二氧化碳出口,电石炉的气体出口,乙炔发生器的气体出口分别连通至乙炔制芳烃反应器的进料管线;乙炔制芳烃反应器的出料管线连通至分离系统,分离系统的重质芳烃出口连通至蒸馏分离装置,蒸馏分离装置的蒽油出口连通至压球装置的蒽油入口;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乙炔制芳烃反应器包括进料管线4、气体分布器1、反应套管2、加热炉3和出料管线6。进料管线4和出料管线6分别设置在反应套管2的上端和下端;进料管线4设置有入口和出口;气体分布器1设置在反应套管2的内部且位于反应套管2的上端并且与进料管线4的出口连通。反应套管2内填充陶瓷蜂窝体,陶瓷蜂窝体具有较高的蓄热能力,可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保证气体在热反应区有均匀的热场。反应套管2贯穿加热炉3,加热炉3正对反应套管2的中部,其中,“所述加热炉正对所述反应套管的中部”是指加热炉对应反应套管的中部,与反应套管上端之间的距离和下端之间的距离相同。这样设置有利于保持反应温度的恒定,且加热炉在热反应区中心位置设置控温点。反应套管内填充陶瓷蜂窝体有利于保持反应套管内的温度,因为陶瓷蜂窝体的热容较大,蓄热效果好。进料管线4分别连通气体分离装置的氢气出口、甲烷出口和二氧化碳出口,电石炉的气体出口,以及乙炔发生器的气体出口;出料管线6与反应套管2的下端连通。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系统还包括气体混合装置,气体混合装置的气体入口用于通入乙炔制芳烃反应器的原料气体,气体混合装置的气体出口与乙炔制芳烃反应器的进料管线4相连。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系统还包括固体原料混合装置,固体原料混合装置与压球装置连接,用于混合生石灰粉末和中低阶煤粉末。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系统还包括油气分离装置和气体分离装置。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系统还包括净化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蒽油回用功能的由煤制备芳烃的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蒽油回用功能的由煤制备芳烃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球装置、旋转床热解装置、电石炉、乙炔发生器、乙炔制芳烃反应器、分离系统、以及蒸馏分离装置,其中,所述压球装置的出料口连通至所述旋转床热解装置的进料口,所述旋转床热解装置的球团出口连通至所述电石炉的物料入口,所述电石炉的电石出口连通至所述乙炔发生器的进料管线;所述乙炔制芳烃反应器的出料管线连通至所述分离系统,所述分离系统的重质芳烃出口连通至所述蒸馏分离装置,所述蒸馏分离装置的蒽油出口连通至所述压球装置的蒽油入口;所述乙炔制芳烃反应器包括进料管线、气体分布器、反应套管、加热炉和出料管线,其中,所述进料管线和所述出料管线分别设置在所述反应套管的上端和下端,所述进料管线设置有入口和出口;所述气体分布器设置在所述反应套管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反应套管的上端并且与所述进料管线的出口连通;所述反应套管内填充陶瓷蜂窝体;所述反应套管贯穿所述加热炉,所述加热炉正对所述反应套管的中部;所述进料管线分别连通所述气体分离装置的氢气出口、甲烷出口和二氧化碳出口,所述电石炉的气体出口,以及所述乙炔发生器的气体出口;所述出料管线连通至所述分离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蒽油回用功能的由煤制备芳烃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球装置、旋转床热解装置、电石炉、乙炔发生器、乙炔制芳烃反应器、分离系统、以及蒸馏分离装置,其中,所述压球装置的出料口连通至所述旋转床热解装置的进料口,所述旋转床热解装置的球团出口连通至所述电石炉的物料入口,所述电石炉的电石出口连通至所述乙炔发生器的进料管线;所述乙炔制芳烃反应器的出料管线连通至所述分离系统,所述分离系统的重质芳烃出口连通至所述蒸馏分离装置,所述蒸馏分离装置的蒽油出口连通至所述压球装置的蒽油入口;所述乙炔制芳烃反应器包括进料管线、气体分布器、反应套管、加热炉和出料管线,其中,所述进料管线和所述出料管线分别设置在所述反应套管的上端和下端,所述进料管线设置有入口和出口;所述气体分布器设置在所述反应套管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反应套管的上端并且与所述进料管线的出口连通;所述反应套管内填充陶瓷蜂窝体;所述反应套管贯穿所述加热炉,所述加热炉正对所述反应套管的中部;所述进料管线分别连通所述气体分离装置的氢气出口、甲烷出口和二氧化碳出口,所述电石炉的气体出口,以及所述乙炔发生器的气体出口;所述出料管线连通至所述分离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梅梅闫琛洋于家琳史雪君吴道洪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福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