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反应釜观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217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8 0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工反应釜观测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用于连接单体罐出料管的透明的观测管道,所述观测管道连接有喷淋组件,喷淋组件包括在观测管道顶端沿周向设置的流道,流道与观测管道内部通过若干喷孔连通,流道连接有用于连接外部水源的输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反应釜入口处原料状态不便观察的问题。

Chemical reaction kettle observ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化工反应釜观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化工产品制备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化工反应釜观测装置。
技术介绍
乳液聚合的历史至今已有80余年。目前,除了常规乳液聚合外,还有种子乳液聚合、核壳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超微乳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反相微乳液聚合、超浓乳液聚合、分散聚合等多种技术。乳液聚合是由单体和水在乳化剂作用下配制成的乳状液中进行的聚合过程,体系主要由单体、水、乳化剂及溶于水的引发剂四种基本组份组成。乳液聚合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聚合后分离成胶状或粉状固体产品,二是乳液涂料和胶粘剂,三是微粒用作颜料、粒子标样、免疫试剂的载体等。其中,乳液粘合剂已成为乳液制品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代表性的有丙烯酸乳液、苯丙乳液、纯丙乳液、硅丙乳液等。授权公告号为CN203764260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苯丙乳液聚合的自动化生产装置,它包括PLC控制系统,通过管道与聚合反应釜连接的丙烯酸酯高位槽、苯乙烯高位槽和引发剂高位槽;聚合反应釜夹套设加热蒸汽管或冷却水管;丙烯酸酯高位槽、苯乙烯高位槽和引发剂高位槽底部均设重量传感器,该重量传感器均与PLC控制系统的输入端连接;丙烯酸酯、苯乙烯、引发剂进料管上均设控制阀,该控制阀均与PLC控制系统的输出端连接;聚合反应釜设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与PLC控制系统输入端连接;加热蒸汽管入口和冷却水管入口均设控制阀,该控制阀均与PLC控制系统输出端连接。本技术利用PLC对聚合反应温度和加料速度进行自控控制,提高产品质量,但存在以下不足,丙烯酸酯、苯乙烯或者引发剂在流向聚合反应釜时无法观察到原料状态是否正常,影响产品质量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化工反应釜观测装置,方便观察原料进入反应釜时的状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化工反应釜观测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单体罐出料管的透明的观测管道,所述观测管道连接有喷淋组件,喷淋组件包括在观测管道顶端沿周向设置的流道,流道与观测管道内部通过若干喷孔连通,流道连接有用于连接外部水源的输送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原料从单体罐出料管流下经过观测管道时,从透明的观测管道可以观察到原料的粘度、流速等物理状态。若原料溅到观测管道内壁上影响观察,则可打开外部水源的开关,水经输送管进入到流道中并从喷孔喷出,喷出的水对观测管道内壁的原料进行清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观测管道的管壁内部环绕设置有电热丝,电热丝的两端连接电源,电源电压低于24V。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出的水对观测管道内壁清洗后会残留水渍,启动电源开关,电热丝对观测管道内壁进行加热,加速内壁残留水渍的挥发,有利于观察。24V电压为安全电压,减少人体触电发生危险的可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观测管道通过三通球阀连接反应釜进料管,三通球阀上设有一个进流口和两个出流口,一个进流口与两个出流口之间互呈120°设置,进流口与观测管道连通,其中一个出流口与反应釜进料管连通,三通球阀内设阀芯,阀芯上设有V形的通孔,通孔两端的夹角为1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三通球阀使得阀芯上的通孔两端与观测管道和反应釜进料管连通,则原料可以进入到反应釜中参与反应,当阀芯转动120°后将进流口封住,停止原料供给,从而能够控制原料是否参与反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三通球阀的其中一个出流口连接有排液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观察到原料的物理状态不符合要求,调节三通球阀的阀芯逆时针转动,使得通孔的两端与连接管和排液管连通,将原料从排液管排出,避免不合格的原料参与反应影响产品质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观测管道的两端均设置有直径大于观测管道的固定盘,所述观测管道的外围设有若干固定杆,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固定盘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将固定盘固定在观测管道的两端,这样固定盘与单体罐出料管连接,观测管道能够方便取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的两端设有外螺纹,并通过螺母固定在所处的固定盘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紧螺母,使得螺母之间距离减小,固定杆两端的螺母将固定盘压紧,使得固定盘将观测管道夹紧固定,防止观测管道位置偏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与固定盘连接处的螺母有两个,两个螺母分别位于固定盘的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盘外侧的两个螺母互相靠近时,将固定盘夹紧固定在观测管道的两端,防止观测管道与固定盘3脱离;固定盘内侧的两个螺母将固定盘位置限定,防止固定盘过于靠近对观测管道的挤压力过大而造成观测管道被压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体罐出料管与观测管道之间通过法兰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观测管道与单体罐出料管可拆卸连接,安装拆卸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观测管道与三通球阀之间通过法兰连接,所述三通球阀与反应釜进料管和排液管分别通过法兰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通球阀与观测管道、反应釜进料管和排液管之间可拆卸连接,方便组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盘的中部靠近观测管道一面设有延伸部,延伸部伸入到观测管道中,延伸部的端面与观测管道的轴线呈锐角夹角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停止供料时,残余的原料从单体罐出料管流下时,沿着延伸部内壁流淌,少量的原料从延伸部的底部滴落,减少残余原料从观测管道内壁流淌的可能,降低原料粘附到管壁影响观察。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从观测管道可以直接观察到原料的物理状态,方便调控原料加入,提高产品质量;2.原料溅到观测管道内壁影响观察时,喷淋组件可以对观测管道内壁进行清洗,电热丝加热提高水渍挥发速率,有利于保持观测管道良好的效果;3.三通球阀可以控制原料流向,状态不合的原料从排液管排出,避免参与反应,提高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显示观测管道与喷淋组件位置关系的正视图;图3为实施例显示观测管道和三通球阀内部结构在图2中A-A向的剖视图;图4为实施例显示观测管道内部电热丝分布在图3中B部的放大图。图中:1、观测管道;11、电热丝;12、卡条;2、喷淋组件;21、流道;211、喷孔;22、输送管;3、固定盘;31、延伸部;32、卡槽;4、紧固组件;41、固定杆;42、螺母;5、单体罐出料管;6、连接管;61、倒角;7、三通球阀;71、进流口;72、出流口;73、阀芯;731、通孔;8、反应釜进料管;9、排液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1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化工反应釜观测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观测管道1,观测管道1连接有喷淋组件2,观测管道1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盘3,两固定盘3之间通过紧固组件4固定。观测管道1的一端与单体罐出料管5连接,另一端与反应釜进料管8连接,原料从单体罐出料管5经观测管道1流向反应釜进料管8时,可以从观测管道1方便的观察到原料的状态。参考图2和图3,观测管道1呈圆柱状,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化工反应釜观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化工反应釜观测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单体罐出料管(5)的透明的观测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管道(1)连接有喷淋组件(2),喷淋组件(2)包括在观测管道(1)顶端沿周向设置的流道(21),流道(21)与观测管道(1)内部通过若干喷孔(211)连通,流道(21)连接有用于连接外部水源的输送管(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工反应釜观测装置,包括用于连接单体罐出料管(5)的透明的观测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管道(1)连接有喷淋组件(2),喷淋组件(2)包括在观测管道(1)顶端沿周向设置的流道(21),流道(21)与观测管道(1)内部通过若干喷孔(211)连通,流道(21)连接有用于连接外部水源的输送管(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反应釜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管道(1)的管壁内部环绕设置有电热丝(11),电热丝(11)的两端连接电源,电源电压低于24V。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工反应釜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测管道(1)通过三通球阀(7)连接反应釜进料管(8),三通球阀(7)上设有一个进流口(71)和两个出流口(72),一个进流口(71)与两个出流口(72)之间互呈120°设置,进流口(71)与观测管道(1)连通,其中一个出流口(72)与反应釜进料管(8)连通,三通球阀(7)内设阀芯(73),阀芯(73)上设有V形的通孔(731),通孔(731)两端的夹角为1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化工反应釜观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球阀(7)的其中一个出流口(72)连接有排液管(9)。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通海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