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针孔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15052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5 04: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式针孔镜头,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在该壳体内腔的内侧壁上还竖直设有两个柱状凹槽,每个所述柱状凹槽的上端均通过一竖直的轴孔与外连通,在两个所述轴孔内分别插设有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在所述第一轴体的下端固连有第一圆形板,在所述第二轴体的下端固连有第二圆形板,在所述第一圆形板的边沿处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呈环形排列的第一凸齿,在所述第二圆形板的边沿处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呈环形排列的第二凸齿;在所述壳体内腔中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环体、第二环体、第三环体和第四环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焦距可调的优点,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A adjustable pinhole len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djustable pinhole lens,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the inside wall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internal threads, the inner wall of the shell cavity on the vertically arranged two cylindrical groove, the upper end of each of the cylindrical groove through the shaft hole and a vertical connection. In two the shaft holes are respectively inserted with a first shaft and the second shaft body, at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shaft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ircular plate on the lower end of the shaft body seco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ircular plate, on the edge of the first circular plate on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are provided a first convex tooth ring shaped arrangement, on the edge of the second circular plates on both sides are equipped with a second convex teeth are arranged in a ring; a first ring and the second ring body, the ring body and the fourth bodies are at the top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cas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and adjustable focal length, and is suitable for extensiv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式针孔镜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调式针孔镜头,属于光学镜头

技术介绍
针孔成像原理古已有之,但大约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由于化学感光材料的出现,才使得针孔镜头成为现实,特别是近几十年,由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电子行业的进步,针孔镜头才被广泛地应用。顾名思义,针孔镜头的体积较小,可安装于不方便放置大型摄像设备的场合。现有的针孔镜头大都价格便宜、结构简单,并且焦距固定,无法改变拍摄距离,当需要调整拍摄距离时,必须更换相应地针孔镜头,增大了工作量,且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的范围。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焦距可调节的针孔镜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焦距可调节的可调式针孔镜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调式针孔镜头,包括上端为尖锥状的壳体,该壳体内腔的下段为柱形,在所述壳体内腔下段的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在该壳体内腔的内侧壁上还竖直设有两个柱状凹槽,每个所述柱状凹槽的上端均通过一竖直的轴孔与外连通,在两个所述轴孔内分别插设有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第二轴体均与所述轴孔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一轴体的下端固连有水平放置的第一圆形板,在所述第二轴体的下端固连有水平放置的第二圆形板,在所述第一圆形板的边沿处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呈环形排列的第一凸齿,在所述第二圆形板的边沿处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呈环形排列的第二凸齿,在所述第一轴体的上端固连有第一旋转体,在所述第二轴体的上端固连有第二旋转体;在所述壳体内腔中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环体、第二环体、第三环体和第四环体,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第三环体和第四环体的外侧壁上均设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在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第三环体和第四环体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多个卡板,所述第一圆形板位于所述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之间,所述第二圆形板位于所述第三环体和第四环体之间;在所述壳体内腔的上端固设有弯月凹透镜,在所述第一环体内卡设有第一双凸透镜,在所述第二环体内卡设有第二双凸透镜,在所述第三环体内卡设有第三双凸透镜,在所述第四环体内卡设有凹透镜,在所述壳体内腔的第四环体下侧还固设有滤光片和感光片。进一步优化地,在所述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上均设有防滑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第三环体和第四环体的外侧壁上均设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如此设计,可通过转动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第三环体和第四环体,从而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焦距的调节。2.所述第一凸齿和第二凸齿可插入所述卡板上,从而,当所述第一圆形板或第二圆形板转动时,进而带动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第三环体或第四环体的转动。3.所述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分别插入所述轴孔中,不但可以转动,还可以上下滑动;由于所述第一圆形板位于所述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之间,所述第二圆形板位于所述第三环体和第四环体之间,如此设计,在使用时,将所述第一轴体提起,即可驱动所述第一环体转动,将其下压,即可驱动所述第二环体转动,当将所述第二轴体提起,即可驱动所述第三环体转动,将所述第二轴体下压,即可驱动所述第四环体转动,上述设计,可分别调整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第三环体和第四环体的位置,调节方式较为灵活。综上,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焦距可调节的优点,适于广泛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图7为图6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中1为壳体,2为壳体内腔,3为内螺纹,4为柱状凹槽,5为第一轴体,6为第二轴体,7为第一圆形板,8为第二圆形板,9为第一凸齿,10为第二凸齿,11为第一旋转体,12为第二旋转体,13为第一环体,14为第二环体,15为第三环体,16为第四环体,17为外螺纹,18为卡板,19为弯月凹透镜,20为第一双凸透镜,21为第二双凸透镜,22为第三双凸透镜,23为凹透镜,24为滤光片,25为感光片,26为防滑纹。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8所示,一种可调式针孔镜头,包括上端为尖锥状的壳体1,该壳体内腔2的下段为柱形,在所述壳体内腔2下段的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3,在该壳体内腔2的内侧壁上还竖直设有两个柱状凹槽4,每个所述柱状凹槽4的上端均通过一竖直的轴孔与外连通,在两个所述轴孔内分别插设有第一轴体5和第二轴体6,所述第一轴体5、第二轴体6均与所述轴孔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一轴体5的下端固连有水平放置的第一圆形板7,在所述第二轴体6的下端固连有水平放置的第二圆形板8,在所述第一圆形板7的边沿处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呈环形排列的第一凸齿9,在所述第二圆形板8的边沿处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呈环形排列的第二凸齿10,在所述第一轴体5的上端固连有第一旋转体11,在所述第二轴体6的上端固连有第二旋转体12;在所述壳体内腔2中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环体13、第二环体14、第三环体15和第四环体16,所述第一环体13、第二环体14、第三环体15和第四环体16的外侧壁上均设有外螺纹17,该外螺纹17与所述内螺纹3相配合,在所述第一环体13、第二环体14、第三环体15和第四环体16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多个卡板18,所述第一圆形板7位于所述第一环体13和第二环体14之间,所述第二圆形板8位于所述第三环体15和第四环体16之间;在所述壳体内腔2的上端固设有弯月凹透镜19,在所述第一环体13内卡设有第一双凸透镜20,在所述第二环体14内卡设有第二双凸透镜21,在所述第三环体15内卡设有第三双凸透镜22,在所述第四环体16内卡设有凹透镜23,在所述壳体内腔2的第四环体16下侧还固设有滤光片24和感光片25。在所述第一旋转体11和第二旋转体12上均设有防滑纹2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体13、第二环体14、第三环体15和第四环体16的外侧壁上均设有外螺纹17,该外螺纹17与所述内螺纹3相配合,如此设计,可通过转动所述第一环体13、第二环体14、第三环体15和第四环体16,从而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焦距的调节。所述第一凸齿9和第二凸齿10可插入所述卡板18上,从而,当所述第一圆形板7或第二圆形板8转动时,进而带动所述第一环体13、第二环体14、第三环体15或第四环体16的转动。所述第一轴体5和第二轴体6分别插入所述轴孔中,不但可以转动,还可以上下滑动;由于所述第一圆形板7位于所述第一环体13和第二环体14之间,所述第二圆形板8位于所述第三环体15和第四环体16之间,如此设计,在使用时,将所述第一轴体5提起,即可驱动所述第一环体13转动,将其下压,即可驱动所述第二环体14转动,当将所述第二轴体6提起,即可驱动所述第三环体15转动,将所述第二轴体6下压,即可驱动所述第四环体16转动,上述设计,可分别调整所述第一环体13、第二环体14、第三环体15和第四环体16的位置,调节方式较为灵活。所述第一轴体5、第二轴体6均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调式针孔镜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式针孔镜头,包括上端为尖锥状的壳体,该壳体内腔的下段为柱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内腔下段的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在该壳体内腔的内侧壁上还竖直设有两个柱状凹槽,每个所述柱状凹槽的上端均通过一竖直的轴孔与外连通,在两个所述轴孔内分别插设有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第二轴体均与所述轴孔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一轴体的下端固连有水平放置的第一圆形板,在所述第二轴体的下端固连有水平放置的第二圆形板,在所述第一圆形板的边沿处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呈环形排列的第一凸齿,在所述第二圆形板的边沿处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呈环形排列的第二凸齿,在所述第一轴体的上端固连有第一旋转体,在所述第二轴体的上端固连有第二旋转体;在所述壳体内腔中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第一环体、第二环体、第三环体和第四环体,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第三环体和第四环体的外侧壁上均设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在所述第一环体、第二环体、第三环体和第四环体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多个卡板,所述第一圆形板位于所述第一环体和第二环体之间,所述第二圆形板位于所述第三环体和第四环体之间;在所述壳体内腔的上端固设有弯月凹透镜,在所述第一环体内卡设有第一双凸透镜,在所述第二环体内卡设有第二双凸透镜,在所述第三环体内卡设有第三双凸透镜,在所述第四环体内卡设有凹透镜,在所述壳体内腔的第四环体下侧还固设有滤光片和感光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针孔镜头,包括上端为尖锥状的壳体,该壳体内腔的下段为柱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内腔下段的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在该壳体内腔的内侧壁上还竖直设有两个柱状凹槽,每个所述柱状凹槽的上端均通过一竖直的轴孔与外连通,在两个所述轴孔内分别插设有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第二轴体均与所述轴孔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一轴体的下端固连有水平放置的第一圆形板,在所述第二轴体的下端固连有水平放置的第二圆形板,在所述第一圆形板的边沿处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呈环形排列的第一凸齿,在所述第二圆形板的边沿处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呈环形排列的第二凸齿,在所述第一轴体的上端固连有第一旋转体,在所述第二轴体的上端固连有第二旋转体;在所述壳体内腔中自上而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任重程洪发
申请(专利权)人:鹰潭市永威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