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1120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包括平衡块,所述平衡块的上方安装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上方安装有脚手架支撑杆,所述脚手架支撑杆的内侧安装有台杆,且台杆的上端设置有防滑纹,所述台杆的左侧安装有阶梯支撑杆,所述脚手架支撑杆的上方安装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左侧安装有载重板,所述载重板的下方安装有滑轮,所述绳索辊的左下方安装有吊钩,所述绳索辊的右侧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载重板的下方安装有定支杆,所述定支杆的下方安装有横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安装与拆卸,施工过程方便,且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节约了劳动力。整个脚手架装置都比较稳定牢固,使其使用下来更加安全。

A scaffolding f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是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
技术介绍
脚手架是为了保证各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而搭设的工作平台。按搭设的位置分为外脚手架、里脚手架;按材料不同可分为木脚手架、竹脚手架、钢管脚手架;按构造形式分为立杆式脚手架、桥式脚手架、门式脚手架、悬吊式脚手架、挂式脚手架、挑式脚手架、爬式脚手架。9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了多种新型脚手架,如插销式脚手架,CRAB模块脚手架、圆盘式脚手架、方塔式脚手架,以及各种类型的爬架。至2013年,国内专业脚手架生产企业百余家,主要在无锡、广州、青岛等地。从技术上来讲,我国脚手架企业已具备加工生产各种新型脚手架的能力。但是国内市场还没有形成,施工企业对新型脚手架的认识还不足。随着我国大量现代化大型建筑体系的出现,目前的脚手架已不能适应建筑施工发展的需要,例如:拆卸不便,成本过高,搭建后难以重复多次使用,稳定性不强等,目前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新型脚手架是当务之急,为此我们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拆卸不便,成本过高,搭建后难以重复多次使用,稳定性不强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包括平衡块,所述平衡块的上方安装有立柱,所述平衡块的内部设置有螺栓,所述立柱的外侧安装有脚支架,且脚支架的底端安装有脚轮,所述立柱的上方安装有脚手架支撑杆,所述脚手架支撑杆的内侧安装有台杆,且台杆的上端设置有防滑纹,所述台杆的左侧安装有阶梯支撑杆,所述脚手架支撑杆的上方安装有连接头,且连接头的内部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连接头的左侧安装有载重板,所述载重板的下方安装有滑轮,且滑轮的右下方安装有绳索辊,且绳索辊的外侧设置有凹槽,所述绳索辊的左下方安装有吊钩,所述绳索辊的右侧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载重板的下方安装有定支杆,所述载重板与定支杆通过板支架连接,所述定支杆的下方安装有横杆。优选的,所述螺栓设置有四个,且从平衡块的上方延伸至平衡块的下方。优选的,所述脚支架设置有四个,且位于立柱的四个方位。优选的,所述立柱脚支架通过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阶梯支撑杆与台杆通过螺纹钉连接。优选的,所述台杆设置有两对,且位于滑轮对称。优选的,所述连接头与脚手架支撑杆通过内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绳索辊与吊钩通过绳索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设计时采用螺纹连接方式,方便了该脚手架的安装与拆卸,同时该脚手架设置有台杆,通过台杆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达到载重板上,为施工过程提供了方便,且该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设置有伺服电机和吊钩等,通过伺服电机和吊钩等设置可以对料件和施工料源进行输送,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节约了劳动力。且该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在安装时通过平衡块能够使地面于安装架之间相互平衡,从而使整个脚手架装置都比较稳定牢固,使其使用下来更加安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滑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连接头的俯视图。图中:1-脚支架、2-平衡块、3-螺栓、4-脚轮、5-立柱、6-台杆、7-防滑纹、8-阶梯支撑杆、9-脚手架支撑杆、10-连接头、11-载重板、12-伺服电机、13-绳索辊、14-滑轮、15-吊钩、16-板支架、17-定支杆、18-横杆、19-凹槽、20-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包括平衡块2,平衡块2能够保证地面相对平整,对整个脚手架而言能起到稳定牢固的作用,平衡块2的上方安装有立柱5,立柱5作为主体支撑架,支撑起整个框架的作用,平衡块2的内部设置有螺栓3,立柱5的外侧安装有脚支架1,且脚支架1的底端安装有脚轮4,脚轮4方便对其进行短距离移动,避免拆卸,立柱5的上方安装有脚手架支撑杆9,脚手架支撑杆9的内侧安装有台杆6,台杆6用于攀登,且台杆6的上端设置有防滑纹7,防滑纹7增加摩擦,避免打滑,台杆6的左侧安装有阶梯支撑杆8,脚手架支撑杆9的上方安装有连接头10,且连接头10的内部设置有螺纹孔20,连接头10的左侧安装有载重板11,载重板11用于工作人员在上面进行施工,载重板11的下方安装有滑轮14,且滑轮14的右下方安装有绳索辊13,且绳索辊13的外侧设置有凹槽19,绳索辊13的左下方安装有吊钩15,绳索辊13的右侧安装有伺服电机12,载重板11的下方安装有定支杆17,载重板11与定支杆17通过板支架16连接,定支杆17的下方安装有横杆18。螺栓3设置有四个,且从平衡块2的上方延伸至平衡块2的下方。脚支架1设置有四个,且位于立柱5的四个方位。立柱5脚支架1通过螺纹连接。阶梯支撑杆8与台杆6通过螺纹钉连接。台杆6设置有两对,且位于滑轮14对称。连接头10与脚手架支撑杆9通过内螺纹连接。绳索辊13与吊钩15通过绳索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该设备在使用时,通过螺栓3把平衡块2固定在混凝土界面层上,使其根基牢固稳定,同时在平衡块2上搭建立柱5,立柱5是脚手架下端稳固支撑装置,能够承载上端结构架,同时立柱5上端搭建脚手架支撑杆9,且脚手架支撑杆9之间通过连接头10进行连接,使其能够调节脚手架的高度,根据具体施工情况进行搭建,在脚手架支撑杆9之间设置有载重板11,通过载重板11方便使用人员在上端进行施工,且可通过台杆6攀登到达载重板11,使其上下过程方便。当需要对该脚手架进行短距离移动时可通过拆卸平衡块2与螺栓3,同时推动脚轮4进行移动。在进行输送料件或者工件时通过伺服电机12带动绳索辊13转动,从而使料件在吊钩15的牵引下被输送到载重板11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包括平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块(2)的上方安装有立柱(5),所述平衡块(2)的内部设置有螺栓(3),所述立柱(5)的外侧安装有脚支架(1),且脚支架(1)的底端安装有脚轮(4),所述立柱(5)的上方安装有脚手架支撑杆(9),所述脚手架支撑杆(9)的内侧安装有台杆(6),且台杆(6)的上端设置有防滑纹(7),所述台杆(6)的左侧安装有阶梯支撑杆(8),所述脚手架支撑杆(9)的上方安装有连接头(10),且连接头(10)的内部设置有螺纹孔(20),所述连接头(10)的左侧安装有载重板(11),所述载重板(11)的下方安装有滑轮(14),且滑轮(14)的右下方安装有绳索辊(13),且绳索辊(13)的外侧设置有凹槽(19),所述绳索辊(13)的左下方安装有吊钩(15),所述绳索辊(13)的右侧安装有伺服电机(12),所述载重板(11)的下方安装有定支杆(17),所述载重板(11)与定支杆(17)通过板支架(16)连接,所述定支杆(17)的下方安装有横杆(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包括平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块(2)的上方安装有立柱(5),所述平衡块(2)的内部设置有螺栓(3),所述立柱(5)的外侧安装有脚支架(1),且脚支架(1)的底端安装有脚轮(4),所述立柱(5)的上方安装有脚手架支撑杆(9),所述脚手架支撑杆(9)的内侧安装有台杆(6),且台杆(6)的上端设置有防滑纹(7),所述台杆(6)的左侧安装有阶梯支撑杆(8),所述脚手架支撑杆(9)的上方安装有连接头(10),且连接头(10)的内部设置有螺纹孔(20),所述连接头(10)的左侧安装有载重板(11),所述载重板(11)的下方安装有滑轮(14),且滑轮(14)的右下方安装有绳索辊(13),且绳索辊(13)的外侧设置有凹槽(19),所述绳索辊(13)的左下方安装有吊钩(15),所述绳索辊(13)的右侧安装有伺服电机(12),所述载重板(11)的下方安装有定支杆(17),所述载重板(11)与定支杆(17)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浩苗丹青张秀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伟达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