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作业遇险自动呼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06992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19: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野外作业遇险自动呼救装置,包括外壳、设在外壳上的紧固表带、安装在外壳内的控制芯片、与控制芯片连接的震动传感器、固定安装在外壳外表面上的蜂鸣器、与控制芯片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和与控制芯片连接的动力模块;所述震动传感器和无线通讯模块均安装在外壳的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震动来感知佩戴人员的情况,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警,并且设计有紧急报警部分,能够在突发情况下越过监测部分发出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出警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外作业遇险自动呼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外作业遇险自动呼救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力维修与维护是保证电网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之一。为此,大量的维修与维护人员奔波在祖国的大地上,用辛勤的努力换来电网的正常运行。电网的维修与维护工作需要登高爬低,本身就比较危险,尤其在野外作业环境下,这项工作就更加危险。电力维修一般以班组为单位,各组员之间相互看护,一般很少出现意外事故,但是不可避免的会面临野外单独作业的情况。当单人在野外发生危险时,只能依靠自救,但是如果伤情较重无法移动,大部分只能等待救援的到来。但是必须要考虑到的是,这种等待是相当漫长的。只有当其余的工作人员发现失踪时才会去寻找,并且又去缺乏有效的定位信息,寻找过程也会非常漫长。遇险人员很有可能错失救援时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发出救援信号的野外作业遇险自动呼救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野外作业遇险自动呼救装置,包括外壳、设在外壳上的紧固表带、安装在外壳内的控制芯片、与控制芯片连接的震动传感器、固定安装在外壳外表面上的蜂鸣器、与控制芯片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和与控制芯片连接的动力模块;所述震动传感器和无线通讯模块均安装在外壳的内部。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外壳的顶端为开放端;所述外壳的顶端上设有旋盖;所述旋盖与外壳螺纹连接。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还包括紧急报警部分;所述紧急报警部分包括固定安装在外壳外侧壁上的密封壳、设在密封壳内的电线、与密封壳滑动连接的滑柱、固定在滑柱上的限位环和套在滑柱上的弹簧;所述密封壳采用绝缘材料制作;所述电线位于密封壳底面上的凹槽内;所述电线的两端均与控制芯片连接;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滑柱接触,另一端与密封壳底面接触。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还包括与控制芯片连接的时钟。本专利技术产生的积极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携带方便。本专利技术能够和手表一样携带到维修人员的手腕上,通过紧固表带将外壳固定到手腕上。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将其放置在工作服的衣袖内,不会干扰维修人员的正常工作。本专利技术能够根据采集的信号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提升野外作业的安全性。维修人员在工作过程会一直使用到手,也就意味着本专利技术时刻处于震动状态;在野外环境下赶赴工作地点的过程中大部分需要走路,人在走路的时候手也处于晃动状态,本专利技术同样处于震动状态;即使乘坐车辆,野外的路况也非常差,车辆颠簸,人也随着车辆晃动,本专利技术同样处于晃动状态。也就意味着在野外环境下本专利技术基本上均处于晃动状态,外壳中的震动传感器能够时刻检测到振动信号,当震动传感器无法检测到震动信号时,说明工作人员此时没有移动,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时钟开始工作,当其反馈的时间达到一个预设值时,说明该工作人员在野外静止了一段非常长的时间,这是非常不正常的。此时蜂鸣器和无线通讯模块同时开始工作,蜂鸣器能够像附近的其他人员发出警示信号,提醒大家前来查看;无线通讯模块能够向上位机发送信号,监控人员通过上位机得到警示信息,能够迅速排出救援人员或者通知附近人员前往救援,缩短救援时间,提高救援人员的生存率。本专利技术还设置有紧急报警部分,当遇险人员发现自动报警部分无法工作时,可以启动紧急报警部分进行警示信号的发送。具体的工作过程为:按压滑柱,滑柱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切断电线,控制芯片随即驱动蜂鸣器和无线通讯模块开始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外壳与旋盖的连接关系图;图4为紧急报警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密封壳和电线的位置关系图;其中:1外壳、2紧固表带、3控制芯片、4震动传感器、5蜂鸣器、6无线通讯模块、7动力模块、81密封壳、82电线、83滑柱、84限位环、85弹簧、9旋盖、10时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5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野外作业遇险自动呼救装置,包括外壳1、设在外壳1上的紧固表带2、安装在外壳1内的控制芯片3、与控制芯片3连接的震动传感器4、固定安装在外壳1外表面上的蜂鸣器5、与控制芯片3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6和与控制芯片3连接的动力模块7;所述震动传感器4和无线通讯模块6均安装在外壳1的内部。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所述外壳1的顶端为开放端;所述外壳1的顶端上设有旋盖7;所述旋盖7与外壳1螺纹连接。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还包括紧急报警部分;所述紧急报警部分包括固定安装在外壳1外侧壁上的密封壳81、设在密封壳81内的电线82、与密封壳81滑动连接的滑柱83、固定在滑柱83上的限位环84和套在滑柱83上的弹簧85;所述密封壳81采用绝缘材料制作;所述电线82位于密封壳81底面上的凹槽内;所述电线82的两端均与控制芯片3连接;所述弹簧85的一端与滑柱83接触,另一端与密封壳81底面接触。作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还包括与控制芯片3连接的时钟10。在进行维修维护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将本专利技术放置在手腕处,通过紧固表带2将其带在手腕上,方式和带手表是一样的。必要的时候可以将其向后推,推到工作服袖子里面。当工作人员遇险无法移动时,会躺在地面上无法移动或者处于无意识的静止状态,震动传感器4感知不到震动,无法向控制芯片3发送信号。向控制芯片3向蜂鸣器5和无线通讯模块6发送启动信号,蜂鸣器5开始工作,发出警报声音,无线通讯模块6向上位机发送信号,报告工作人员遇险信息。但考虑到工作人员可能会短暂的出于静止状态,如果控制芯片3接收不到震动传感器4发送的信号就发送报警信号,很容易发生误报现象,因此特别增加了时钟10。当控制芯片3无法得到震动传感器4发送的信号时,时钟10开始计时,当计时的时间达到设定时间时,控制芯片3向蜂鸣器5和无线通讯模块6发送工作信号,二者开始工作,蜂鸣器5发出警报信号,提醒周围的工作人员前来查看,无线通讯模块6向上位机发出报警信号;但在时钟10计时的过程中控制芯片3重新得到了震动传感器4发送的信号,说明工作人员未遇险,控制芯片3不向蜂鸣器5和无线通讯模块6发送工作信号。同时考虑到工作人员在遇险的过程中震动传感器4可能会意外损坏,特别增加了紧急报警部分,当遇险的工作人员发现蜂鸣器5不工作或者需要立即发出报警信号时,按压密封壳81上的滑柱83,滑柱83向下移动。滑柱83位于密封壳81内的一端上有刀刃,能够切入到密封壳81内将电线82切断,电线82切断后控制芯片3得到信号,向蜂鸣器5和无线通讯模块6发送启动信号,二者开始工作。弹簧85、限位环84和密封壳81内的凹槽都是为了避免误操作。当工作人员在无意识下触碰到滑柱83时,一般会迅速离开,此时弹簧85会将滑柱83推回到原位。限位环84的作用是防止滑柱83脱离密封壳81。电线82位于凹槽内能够避免滑柱83在接触到密封壳81内后将其切断。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野外作业遇险自动呼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野外作业遇险自动呼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设在外壳(1)上的紧固表带(2)、安装在外壳(1)内的控制芯片(3)、与控制芯片(3)连接的震动传感器(4)、固定安装在外壳(1)外表面上的蜂鸣器(5)、与控制芯片(3)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6)和与控制芯片(3)连接的动力模块(7);所述震动传感器(4)和无线通讯模块(6)均安装在外壳(1)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作业遇险自动呼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设在外壳(1)上的紧固表带(2)、安装在外壳(1)内的控制芯片(3)、与控制芯片(3)连接的震动传感器(4)、固定安装在外壳(1)外表面上的蜂鸣器(5)、与控制芯片(3)连接的无线通讯模块(6)和与控制芯片(3)连接的动力模块(7);所述震动传感器(4)和无线通讯模块(6)均安装在外壳(1)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作业遇险自动呼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端为开放端;所述外壳(1)的顶端上设有旋盖(9);所述旋盖(9)与外壳(1)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作业遇险自动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世豪冯宁张世琦贾晓松赵建华李永吕建实郭振丰高嵩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衡水供电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