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06841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分料机构,包括基座、直线驱动器、至少两个连动滑座及与连动滑座一一对应的分料插件,直线驱动器沿基座的长度方向固定于基座上,连动滑座均沿基座的长度方向滑动设于基座上,且相邻的两个连动滑座沿基座的长度方向呈可相互叠合或展开的连动连接,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最末端的一个连动滑座上;分料插件一一对应的固定于连动滑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实现逐一的带动相邻的连动滑座相互叠合或展开的滑动,进而通过连动滑座带动对应的粉料插件收合或展开,以将相互靠近的工件按照指定的间距分离开来,以满足后续的生产加工需求。实现了自动分料的作业,以代替人工作业,分料操作简单快捷,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Separat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分料机械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分料机构。
技术介绍
在机械加工领域的作业过程中,很多加工工序要求工件能够按照指定间距间隔开来分料,进而为下一生产工序做准备。传统的分料方式,一般是通过人工手动作业,将工件按照指定的间距分料,但是,其分料操作繁琐复杂,分料作业速度慢,难于满足后续的加工作业的加工需求,导致作业效率低,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因此,急需一种分料机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料机构,该分料机构具有能够实现自动分料、分料操作简单快捷、作业效率高及能够降低生产成本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料机构,包括:基座;直线驱动器,所述直线驱动器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固定于所述基座上;至少两个连动滑座,所述连动滑座均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滑动设于所述基座上,且相邻的两个所述连动滑座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呈可相互叠合或展开的连动连接,所述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最末端的一个所述连动滑座上;及分料插件,所述分料插件一一对应的固定于所述连动滑座上。较佳地,所述的分料机构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左端,且所述第一限位件正对于最左端的一个所述连动滑座的左侧。较佳地,所述的分料机构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右端,且所述第二限位件正对于最右端的一个所述连动滑座的右侧。较佳地,所述直线驱动器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左端,所述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最右端的一个所述连动滑座上。较佳地,所述的分料机构还包括限位传感器,所述限位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基座的中部位置,所述限位传感器正对于最左端的一个所述连动滑座的右侧。较佳地,所述基座上形成有容置凹槽,所述连动滑座均滑动设于所述容置凹槽内。较佳地,所述容置凹槽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连动滑座一一对应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连动滑座滑动卡合于对应的所述导向槽内。较佳地,相邻的两个所述连动滑座中的一者开设有一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布置的限位导向孔,相邻的两个所述连动滑座中的另一者凸伸有一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滑动卡合于所述限位导向孔内。较佳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插件的端部形成有定位卡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分料机构的直线驱动器沿基座的长度方向固定于基座上,连动滑座均沿基座的长度方向滑动设于基座上,且相邻的两个连动滑座沿基座的长度方向呈可相互叠合或展开的连动连接,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最末端的一个连动滑座上;分料插件一一对应的固定于连动滑座上,结构简单合理。则,通过直线驱动器驱使最末端的一个连动滑座滑动,则连动滑座滑动通过相邻的两个连动滑座沿基座的长度方向呈可相互叠合或展开的连动连接的结构,实现逐一的带动相邻的连动滑座相互叠合或展开的滑动,进而通过连动滑座带动对应的分料插件收合或展开,以将相互靠近的工件按照指定的间距分离开来,以满足后续的生产加工需求。实现了自动分料的作业过程,以代替人工作业,来将工件按照指定的间距分料,分料操作简单快捷,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能够更好的满足后续的加工作业的加工需求,降低了生产成本,能够更好的满足生产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料机构在连动滑座展开后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分料机构在连动滑座相互叠合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的分料机构100,包括基座10、直线驱动器20、四个连动滑座30及与四个连动滑座40一一对应的分料插件,直线驱动器20沿基座10的长度方向(即图1及图2中箭头X所指的方向)固定于基座10上,连动滑座30均沿基座10的长度方向滑动设于基座10上,且相邻的两个连动滑座30沿基座10的长度方向呈可相互叠合或展开的连动连接,直线驱动器20的输出端连接于最末端的一个连动滑座30上;分料插件40一一对应的固定于连动滑座30上,结构简单合理。则,通过直线驱动器20驱使最末端的一个连动滑座30滑动,则连动滑座30滑动通过相邻的两个连动滑座30沿基座10的长度方向呈可相互叠合或展开的连动连接的结构,实现逐一的带动相邻的连动滑座30相互叠合或展开的滑动,进而通过连动滑座30带动对应的分料插件40收合或展开,以将相互靠近的工件按照指定的间距分离开来,以满足后续的生产加工需求。实现了自动分料的作业过程,以代替人工作业,来将工件按照指定的间距分料,分料操作简单快捷,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能够更好的满足后续的加工作业的加工需求,降低了生产成本,能够更好的满足生产需求。其中连动滑座40的具体设置数量并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而灵活选择,故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地,如下:其中,基座10上形成有容置凹槽11,连动滑座30均滑动设于容置凹槽11内。连动滑座30沿基座10的长度方向滑动设于容置凹槽11里,可实现定向滑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容置凹槽1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连动滑座30一一对应的导向槽12,导向槽12沿基座10的长度方向布置,连动滑座30滑动卡合于对应的导向槽12内,结构更为简单,降低生产成本。较优者,直线驱动器20固定于基座10的左端,直线驱动器20的输出端连接于最右端的一个连动滑座30上,布局更为合理紧凑。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直线驱动器20优选为气缸,但不以此为限。较优者,相邻的两个连动滑座30中的一者开设有一沿基座10的长度方向布置的限位导向孔31,相邻的两个连动滑座30中的另一者凸伸有一限位凸块(图中未示),限位凸块沿基座10的长度方向滑动卡合于限位导向孔31内,则,通过限位凸块沿基座10的长度方向滑动卡合于限位导向孔31内,限位凸块抵触到限位导向孔31的左端或右端时即可带动对应的连动滑座30滑动,使得相邻的两个连动滑座30能够相互叠合或展开的滑动。通过直线驱动器20驱使最右端的一个连动滑座30滑动,则通过相邻的限位凸块沿基座10的长度方向滑动卡合于限位导向孔31内结构,实现逐一的带动相邻的连动滑座30相互叠合或展开的滑动,进而通过连动滑座30带动对应的分料插件40收合或展开,以将相互靠近的工件按照指定的间距分离开来,同后续的加工作业之间瞬时供求能力一致,提高作业效率,本实施例中,优选为,连动滑座30大小一致,且限位导向孔31大小也一致,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实现等距分料,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来灵活选择和设计,故不在此一一赘述。较优者,本技术的分料机构100还包括第一限位件50,第一限位件50固定于基座10的左端,且第一限位件50正对于最左端的一个连动滑座30的左侧。防止最左端的连动滑座30过度滑动与基座10发生碰撞,延长使用寿命,结构更为合理。更优是,本技术的分料机构100还包括第二限位件60,第二限位件60固定于基座10的右端,且第二限位件60正对于最右端的一个连动滑座30的右侧。同样也起到了防止最右端的连动滑座30过度滑动与基座10发生碰撞,进一步延长使用寿命,结构更为合理。更进一步地,本技术的分料机构100还包括限位传感器70,限位传感器70固定于基座10的中部位置,限位传感器70正对于最左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分料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分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直线驱动器,所述直线驱动器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固定于所述基座上;至少两个连动滑座,所述连动滑座均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滑动设于所述基座上,且相邻的两个所述连动滑座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呈可相互叠合或展开的连动连接,所述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最末端的一个所述连动滑座上;及分料插件,所述分料插件一一对应的固定于所述连动滑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直线驱动器,所述直线驱动器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固定于所述基座上;至少两个连动滑座,所述连动滑座均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滑动设于所述基座上,且相邻的两个所述连动滑座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呈可相互叠合或展开的连动连接,所述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最末端的一个所述连动滑座上;及分料插件,所述分料插件一一对应的固定于所述连动滑座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左端,且所述第一限位件正对于最左端的一个所述连动滑座的左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右端,且所述第二限位件正对于最右端的一个所述连动滑座的右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驱动器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左端,所述直线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最右端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科升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