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0372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包括:灯条和导光板一体结构;导光板具有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连接的第一侧面,第一表面上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第一侧面上具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相连通;灯条设置于第一凹槽内;第一凹槽具有槽底,灯条包括,焊板层设置于槽底,焊板层具有端部,端部由第二凹槽伸出,用于连接灯条的驱动电路,焊接层设置于焊板层远离槽底一侧,支架设置于焊接层远离焊板层一侧,支架上固定有LED芯片,支架的碗杯与第一表面形成第三凹槽,封装材料设置于第三凹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实现了下边框的窄化,同时性能可靠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显示装置技术中,显示面板主要分为液晶显示面板和有机自发光显示面板两种主流的技术。其中,液晶显示面板通过在液晶分子两端施加电压,形成能够控制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进而控制光线的透过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有机自发光显示面板采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当有电流通过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时,发光材料就会发光,进而实现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需要有背光模组为显示装置提供光源,现有技术中通常分为侧光式背光模组和直下式背光模组两种,其中,侧光式背光模组由于能够实现显示装置整体厚度的减薄,而成为主流技术。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显示装置的设计方面不断的追求用户流畅的使用体验,同时,也越来越追求用户的感官体验,例如:广视角、高分辨率、窄边框、高屏占比等性能成为各电子显示装置的卖点。因此,提供一种实现窄边框的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解决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背光模组、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条和导光板一体结构;所述导光板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连接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侧面上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表面平行;所述灯条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具有槽底,所述灯条包括,焊板层,设置于所述槽底,所述焊板层具有端部,所述端部由所述第二凹槽伸出,用于连接所述灯条的驱动电路,焊接层,设置于所述焊板层远离所述槽底一侧,支架,设置于所述焊接层远离所述焊板层一侧,所述支架上固定有LED芯片,所述支架的碗杯与所述第一表面形成第三凹槽,封装材料,设置于所述第三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条和导光板一体结构;所述导光板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连接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表面上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侧面上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一表面平行;所述灯条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具有槽底,所述灯条包括,焊板层,设置于所述槽底,所述焊板层具有端部,所述端部由所述第二凹槽伸出,用于连接所述灯条的驱动电路,焊接层,设置于所述焊板层远离所述槽底一侧,支架,设置于所述焊接层远离所述焊板层一侧,所述支架上固定有LED芯片,所述支架的碗杯与所述第一表面形成第三凹槽,封装材料,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一侧,所述反射层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三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具有一个所述第一凹槽,所述支架为一体式支架,所述灯条包括多个所述LED芯片,一个所述LED芯片与一个所述第三凹槽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具有一个所述第一凹槽,所述支架为一体式支架,所述灯条包括一个所述LED芯片,一个所述LED芯片与一个所述第三凹槽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具有多个所述第一凹槽,所述支架包括多个支架单元,一个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耀作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