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凹印柔印互换印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70354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16: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印刷设备。目的是提供一种凹印柔印互换印刷装置,该装置能结合凹印柔印两种印刷特点,优势互补,通过结构共用配置来达到凹版与柔版互换,扩大承印物范围以及行业应用范围。技术方案是:一种凹印柔印互换印刷装置,包括由版辊驱动机构驱动的版辊、与版辊相互平行布置且圆周面与版辊的圆周面相互抵靠的背压托辊、由刀架支撑机构支撑且悬臂状伸至版辊表面进行刮墨的刮刀、驱动刮刀轴线往复运动的刮刀轴向串动机构、将油墨输送至淋墨部位的淋墨装置以及位于版辊下边以盛放油墨用的墨盒;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与版辊平行布置且圆周面与版辊相互抵靠或间隔若干距离的网纹辊;所述版辊为凹版印版辊或柔版印版辊。

An intaglio flexo pri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凹印柔印互换印刷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印刷设备,尤其涉及结合凹版印刷与柔版印刷的组合设备,主要应用在纺织品、纸张、薄膜印刷。
技术介绍
凹版印刷(凹印)是卷筒类纸张、薄膜应用最广泛的印刷形式,主要应用于软包装、装饰材料等行业;技术特征是印版为钢辊,印刷图案凹下,印刷时凹版版辊由递墨胶辊置于墨槽中传墨,运转中刮刀将版辊表面的非图案油墨刮净,承印材料通过版辊和背压印胶辊之间,在压力作用下转移图案,完成印刷。该方式生产效率高、印品套印精准、色泽鲜艳,凹版印刷主要由版辊、压印胶辊、刮刀、油墨循环等组成,版辊动力多采用机械轴或电子轴。柔版印刷又称凸版印刷,主要应用于包装、瓦楞纸箱、利乐包、标签、特种纸等领域;技术特征是印版有一定柔性,印刷图案凸起,非图案部分凹下,印刷过程由钢制网纹辊传墨,刮刀刮在钢制网纹辊上,坑穴内油墨均匀稳定地传给柔版辊筒的凸起表面,承印材料通过柔版辊筒和压印辊筒之间,利用压力实现图文转移,从而获得清晰图案。该方式因印版柔软,对承印物具有广泛适应性,既能印刷质地较为粗松的材料(如瓦楞纸、粗纺织布等),也能印刷薄膜、金属箔等材料。该形式印刷速度快生产率较高。柔版印刷主要由感光PS平胶板和柔性套筒胶辊两种形式组成,套准为版辊相位调整。所述两种印刷独立存在于各自设备不同领域中,互有优缺点且并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凹印柔印互换印刷装置,该装置能结合凹印柔印两种印刷特点,优势互补,通过结构共用配置来达到凹版与柔版互换,扩大承印物范围以及行业应用范围。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凹印柔印互换印刷装置,包括由版辊驱动机构驱动的版辊、与版辊相互平行布置且圆周面与版辊的圆周面相互抵靠的背压托辊、由刀架支撑机构支撑且悬臂状伸至版辊表面进行刮墨的刮刀、驱动刮刀轴线往复运动的刮刀轴向串动机构、将油墨输送至淋墨部位的淋墨装置以及位于版辊下边以盛放油墨用的墨盒;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与版辊平行布置且圆周面与版辊相互抵靠或间隔若干距离的网纹辊;所述版辊为凹版印版辊或柔版印版辊。淋墨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从墨盒中抽取油墨然后输送至淋墨部位的隔膜泵;所述淋墨部位于刮刀与版辊交界部位的上方。所述网纹辊水平安装于墨盒上方,网纹辊的部分圆周面低于墨盒的开口边沿,网纹辊的部分圆周面浸入油墨中。该装置还配有施压于版辊以提高版辊与背压托辊之间承印压力的液压压印机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技术采用了两种印刷形式,当凹版印刷时淋墨系统供墨,版辊为凹版版辊(钢辊),刮刀刮在版辊下部,墨槽回墨;当柔版印刷时凹版版辊更换为柔版辊(胶辊),下部增加钢制网纹辊;刮刀刮在网纹辊上部,由下部墨槽供墨,淋墨装置此时不用。其余所有的机构部件均可通用。本技术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充分结合凹版和柔版结构特征,保留共同优势部分,缩小和细化差异点,将本该两台独立设备完成的工艺,通过一个互换印刷装置完成,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同时实现两种印刷形式的印刷结合,创造性地扩大承印材料范围。本技术特别针对纺织品印花印染会起到完全创新的特有效果,该行业印花印染涉及的纺织品种类繁多、粗纺细纺形式复杂、理化特性不一,存在针织、梭织、无纺织、化纤、混纺等各种材料,图案有饱满度、精密度、套印精度要求,所述凹印柔印互换单元正好符合它的变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凹版印刷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刮刀工作原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柔印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刮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所示凹印柔印互换印刷装置中,版辊由版辊驱动机构驱动;背压托辊1与版辊相互平行布置并且背压托辊的圆周面与版辊的圆周面相互抵靠;刮刀5由刀架支撑机构支撑,并且刮刀悬臂状地伸至版辊表面进行刮墨;刮刀轴向串动机构8驱动刮刀轴线往复运动,以避免版辊表面产生刮痕;淋墨机构4包括通过管路从墨盒中抽取油墨然后输送至淋墨部位的隔膜泵,负责将油墨输送至淋墨部位(刮刀与版辊交界部位的上方),便于凹版印刷时填充版辊表面的细小凹坑;墨盒6位于版辊下边用于盛放油墨;该装置还配有施压于版辊以提高版辊与背压托辊之间承印压力的液压压印机构。以上均与现有的印刷机械类同。本技术的改进是:该装置还设置了网纹辊16(配置有定位网纹辊的轴承座),该网纹辊位于版辊与墨盒之间,与版辊相互平行并且与版辊相互抵靠或间隔若干距离(距离根据需要确定);并且所述版辊为凹版印版辊或柔版印版辊。进一步地,所述网纹辊水平安装于墨盒上方,网纹辊的部分圆周面低于墨盒的开口边沿,网纹辊的部分圆周面浸入油墨中;固定在网纹辊轴端的齿轮与固定在柔版印版辊轴端的齿轮啮合,实现同步传动;网纹辊从墨盒中沾上的油墨(经过刮刀刮去多余油墨)即可转移到柔版印版辊表面,然后再印到承印物2上。采用凹版印刷使用时(参见图1),承印物2自箭头方向走料,通过液压压印机构7将背压托辊1与凹版印版辊(钢辊)3二者压合(各部件旋转方向由图中箭头所示);由淋墨装置4供墨,刮刀6在凹版印版辊3侧下方刮墨,刮掉的油墨从两侧下落到墨槽5,墨槽内油墨通过隔膜泵回到淋墨装置循环使用。凹版印版辊安装于滑动座13中,液压压印机构控制凹版印版辊与承印物2之间的离合和压印力,版辊横向调节轮14调节版辊左右并锁定,伺服电机9和伺服减速机10驱动驱动凹版印版辊、控制版辊的转速及相位套准调整,传动离合器11提供凹版印版辊的安装和更换的便利,版辊离合器12通过气缸推动完成凹版印版辊的动力离合。柔版印刷使用时(参见图4),承印物2的走料方向及旋转方向同凹版印刷,原凹版印刷中的凹版印版辊3更换为柔版印版辊(胶辊)15,增加网纹辊(钢辊)16,网纹辊置于墨槽中独立传动(由柔版印版辊通过一对齿轮传动)、传墨。淋墨装置4此时不用,刮刀6刮在网纹辊上方;墨槽5由下向上供墨,油墨由网纹辊传递到柔版印版辊,柔性版辊再将凸面图案油墨转移到承印材料上完成印刷,动力驱动、调整及安装与凹版印刷相同。所述凹版印版辊、柔版印版辊装卸时采用大幅敞开式,便于操作调整,版辊结构均为有轴头形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凹印柔印互换印刷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凹印柔印互换印刷装置,包括由版辊驱动机构驱动的版辊、与版辊相互平行布置且圆周面与版辊的圆周面相互抵靠的背压托辊(1)、由刀架支撑机构支撑且悬臂状伸至版辊表面进行刮墨的刮刀(5)、驱动刮刀轴线往复运动的刮刀轴向串动机构(8)、将油墨输送至淋墨部位的淋墨装置(4)以及位于版辊下边以盛放油墨用的墨盒(6);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与版辊平行布置且圆周面与版辊相互抵靠或间隔若干距离的网纹辊(16);所述版辊为凹版印版辊(3)或柔版印版辊(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凹印柔印互换印刷装置,包括由版辊驱动机构驱动的版辊、与版辊相互平行布置且圆周面与版辊的圆周面相互抵靠的背压托辊(1)、由刀架支撑机构支撑且悬臂状伸至版辊表面进行刮墨的刮刀(5)、驱动刮刀轴线往复运动的刮刀轴向串动机构(8)、将油墨输送至淋墨部位的淋墨装置(4)以及位于版辊下边以盛放油墨用的墨盒(6);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与版辊平行布置且圆周面与版辊相互抵靠或间隔若干距离的网纹辊(16);所述版辊为凹版印版辊(3)或柔版印版辊(1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格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