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验用冲击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702590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16:19
一种试验用冲击夹具,它涉及冲击试验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为解决现有冲击夹具无法提供曲面结构固支边界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固定底座、冲击平台、上盖板、两个下定位板和多个立柱,冲击平台平行设置在固定底座的正上方,冲击平台通过多个立柱与固定底座的上端面固接,冲击平台的中部设有下矩形通孔,下矩形通孔上端的两侧分别各固接有一个下定位板,下定位板的上端面为圆弧面,冲击平台的上端面上固接有上盖板,上盖板下端面的中部设有圆弧凹槽,上盖板上端面的中部设有上矩形通孔,下定位板设置在圆弧凹槽内,圆弧凹槽和下定位板的圆弧面分别与被测曲面壳的上下圆弧面相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冲击试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验用冲击夹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击试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试验用冲击夹具。
技术介绍
目前冲击夹具是ASTMD7136/D7136-12提出的平面结构冲击标准,但是对于高刚度高强度的复合材料平面结构受中高速冲击情况,其四角处的肘夹式夹钳不能提供有效固支边界且约束力无法测量,更无法对曲面壳及曲面夹芯结构进行有效约束。因此对于提高复合材料平面结构夹持效果以及曲面结构有效约束的需求就显得尤为迫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冲击夹具无法提供曲面结构固支边界的问题,进而提出一种试验用冲击夹具。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试验用冲击夹具包括固定底座、冲击平台、上盖板、两个下定位板和多个立柱,冲击平台平行设置在固定底座的正上方,冲击平台通过多个立柱与固定底座的上端面固接,冲击平台的中部设有下矩形通孔,下矩形通孔上端的两侧分别各固接有一个下定位板,下定位板的上端面为圆弧面,冲击平台的上端面上固接有上盖板,上盖板下端面的中部设有圆弧凹槽,上盖板上端面的中部设有上矩形通孔,下定位板设置在圆弧凹槽内,圆弧凹槽和下定位板的圆弧面分别与被测曲面壳的上下圆弧面相接触。本专利技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试验用冲击夹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试验用冲击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试验用冲击夹具包括固定底座(1)、冲击平台(2)、上盖板(4)、两个下定位板(3)和多个立柱(5),冲击平台(2)平行设置在固定底座(1)的正上方,冲击平台(2)通过多个立柱(5)与固定底座(1)的上端面固接,冲击平台(2)的中部设有下矩形通孔(2‑1),下矩形通孔(2‑1)上端的两侧分别各固接有一个下定位板(3),下定位板(3)的上端面为圆弧面,冲击平台(2)的上端面上固接有上盖板(4),上盖板(4)下端面的中部设有圆弧凹槽(4‑2),上盖板(4)上端面的中部设有上矩形通孔(4‑1),下定位板(3)设置在圆弧凹槽(4‑2)内,圆弧凹槽(4‑2)和下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验用冲击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试验用冲击夹具包括固定底座(1)、冲击平台(2)、上盖板(4)、两个下定位板(3)和多个立柱(5),冲击平台(2)平行设置在固定底座(1)的正上方,冲击平台(2)通过多个立柱(5)与固定底座(1)的上端面固接,冲击平台(2)的中部设有下矩形通孔(2-1),下矩形通孔(2-1)上端的两侧分别各固接有一个下定位板(3),下定位板(3)的上端面为圆弧面,冲击平台(2)的上端面上固接有上盖板(4),上盖板(4)下端面的中部设有圆弧凹槽(4-2),上盖板(4)上端面的中部设有上矩形通孔(4-1),下定位板(3)设置在圆弧凹槽(4-2)内,圆弧凹槽(4-2)和下定位板(3)的圆弧面分别与被测曲面壳的上下圆弧面相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试验用冲击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定位板(3)设置在下矩形通孔(2-1)长度方向上的两侧,每个下定位板(3)分别沿宽度方向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试验用冲击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凹槽(4-2)沿上矩形通孔(4-1)的长度方向上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一种试验用冲击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矩形通孔(4-1)与下矩形通孔(2-1)的外形尺寸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试验用冲击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凹槽(4-2)的圆弧面与下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力陈云龙温治辉杨金水吴林志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