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剪力墙叠合板连接一体化支撑系统及安装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699095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叠合板连接一体化支撑系统及其安装方法,通过预先埋置在预制剪力墙中的螺母作为支点,支撑预制叠合板,不依赖于剪力墙的边缘宽度,取消楼板下部竖向支撑,从而降低支模难度节约成本,且能满足施工精度。同时,此支撑结构的支撑集中于结构的顶部,没有底部支撑,可以有大量的空间供底部人员的活动。所述支撑结构的支撑架所需安装人员少,现场操作也相对简单,能够有效解决剪力墙‑叠合板连接、支撑板支撑等施工难题。

Integrated support system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of assembly type shear wall laminated plate conn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剪力墙叠合板连接一体化支撑系统及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叠合板连接一体化支撑系统及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日益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各构件连接也将变得频繁且重要。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连接中,剪力墙-叠合板连接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存在。在这种连接形式中,叠合板的一端搭接在剪力墙的边缘,板的上方由吊车吊起,底部进行竖向支撑。而剪力墙-叠合板连接节点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叠合板支撑长度的问题。就剪力墙来说,其保护层一般为15-20mm。在实际结构搭接时,由于构件的尺寸误差、施工人员的操作水平以及现场的施工环境等诸多因素,通常很难精准的顺利的完成搭接,往往需要多部门人员数次配合,反复调整才能完成,同时难以保证搭接质量。第二,剪力墙-叠合板搭接之后节点处的后浇问题。把叠合板搭接于剪力墙上之后,侧模板可应用对穿螺栓,但底模板的支撑将十分复杂,在无法保证搭接质量的情况下,底模板的支撑效果同样无法保证,最终影响节点刚度。第三,叠合板下竖向支撑的安装和拆除问题。为保证安全性,叠合板的竖向支撑往往十分繁复,安装程序多且复杂。同时,大量的竖向支撑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装配式剪力墙叠合板连接一体化支撑系统及安装方法

【技术保护点】
装配式剪力墙叠合板连接一体化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于两剪力墙(5)内侧的支撑架(3),支撑架(3)与叠合板(1)之间设置的调节螺栓(4)及支撑板(6);所述支撑架(3)沿剪力墙(5)一侧并列设置两个,支撑架(3)的截面为不规则框架,其直角边分别对应剪力墙(5)和叠合板(1);相对于剪力墙(5)一侧的支撑架(3)的直角边上设置螺栓连接孔,通过与预埋螺母(2)配套的螺栓连接于剪力墙(5)上设置的预埋螺母(2);相对于叠合板(1)上的支撑架(3)的直角边上连接调节螺栓(4);在使用时,叠合板(1)下方的支撑架(3)上设有支撑板(6),支撑架(3)与支撑板(6)之间通过调节螺栓(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剪力墙叠合板连接一体化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于两剪力墙(5)内侧的支撑架(3),支撑架(3)与叠合板(1)之间设置的调节螺栓(4)及支撑板(6);所述支撑架(3)沿剪力墙(5)一侧并列设置两个,支撑架(3)的截面为不规则框架,其直角边分别对应剪力墙(5)和叠合板(1);相对于剪力墙(5)一侧的支撑架(3)的直角边上设置螺栓连接孔,通过与预埋螺母(2)配套的螺栓连接于剪力墙(5)上设置的预埋螺母(2);相对于叠合板(1)上的支撑架(3)的直角边上连接调节螺栓(4);在使用时,叠合板(1)下方的支撑架(3)上设有支撑板(6),支撑架(3)与支撑板(6)之间通过调节螺栓(4)连接,通过调节支撑架(3)与支撑板(6)间的调节螺栓(4)调节支撑板(6)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剪力墙叠合板连接一体化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3)是由等边角钢焊接成两长直角边与钢板焊接而成的不规则框架,同一剪力墙(5)的两支撑架(3)通过调节螺栓(4)与支撑板(6)相连,从而支撑叠合板(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剪力墙叠合板连接一体化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剪力墙(5)上的两支撑架(3)之间通过焊接两个平行于叠合板(1)的条状钢板来增加整体稳定性,分别在支撑架(3)上高度方向的1/3、2/3处焊接条状钢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剪力墙叠合板连接一体化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6)是由钢板焊制成的槽形厚板,支撑板(6)底部为双层,在下层中间留有带内螺纹的椭圆形预留孔,用于连接调节螺栓(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剪力墙叠合板连接一体化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5)上设置预埋螺母(2),预埋螺母(2)通过相配套的螺栓与支撑架(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宪宏王亚楠李广玉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