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破当年马铃薯实生籽休眠及提高发芽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68681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4 0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破当年马铃薯实生籽休眠及提高发芽率的方法,具体操作为:将马铃薯实生籽装入牛皮纸袋中,在恒温条件下放置2.5~3个月,然后对种子进行曝光和喷淋赤霉素处理,以打破种子休眠;将打破休眠的马铃薯实生籽平铺到滤纸上,然后将滤纸放入装有栽培基质和培养液的培养皿中,最后将培养皿放入恒温箱中进行变温处理;培养皿中盛装的培养液由赤霉素溶液、杀菌剂溶液和盐酸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1~2:1混合而成。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可快速打破当年收马铃薯实生籽的休眠,而且经过催芽后,发芽率可以达到90%以上,有效的解决了当年收马铃薯实生籽休眠不易打破、发芽率低的技术问题。

A method to break the dormancy of potato seed and increase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the yea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breaking the potato seed dormancy and germination rate of the improved method, the specific operation is: the potato seed into the kraft paper bag, at a constant temperature for 2.5 to 3 months, then the seeds were exposed and spraying gibberellin to break the seed dormancy; dormancy breaking the potato seed tile to filter paper, and then the filter paper into a culture medium and cultured in liquid culture dish, the dish into the oven temperature change; medium containing dishes by gibberellin solution, fungicide solution and hydrochloric acid solution according to the volume ratio of 1:1 to 2:1 mixture.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can quickly break the dormancy of potato seed was collected, and after germination, the germination rate can reach more than 90%, effectively solve the potato seed dormancy when the collection is not easy to break, the problem of low rate of germination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破当年马铃薯实生籽休眠及提高发芽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催芽
,具体涉及一种打破当年马铃薯实生籽休眠及提高发芽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当年收马铃薯实生籽,有6个月左右休眠期。一般方法可将实生籽贮存1年以上直接用于发芽;或者贮存半年以上不足1年,用1000mg/L赤霉素溶液浸泡24h打破休眠后发芽,上述方法不仅用时长,催芽出芽率也极低。也有相关技术认为,将实生籽通过高温处理后,恒温催芽,用时在5个月左右,发芽率仅75%左右,相较一般方法而言,同样存在时间长、发芽率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打破当年马铃薯实生籽休眠及提高发芽率的方法,以解决当年收马铃薯实生籽休眠不易打破、发芽率低的技术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打破当年马铃薯实生籽休眠及提高发芽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洗净、晾干的当年马铃薯实生籽用牛皮纸袋装好后,放入温度为34~38℃的恒温箱中放置2.5~3个月;(2)对经过步骤(1)处理的马铃薯实生籽进行光照处理,光照强度为20~25千勒克斯,光照时间为10h/天,同时对马铃薯实生籽喷淋10~15ppm的赤霉素溶液,间隔8~12h喷淋一次,每次喷淋以马铃薯实生籽湿而不集水为准,总共处理1~2天;(3)将经步骤(2)处理的马铃薯实生籽平铺到滤纸上,然后将滤纸放入装有栽培基质和培养液的培养皿中,再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淋马铃薯实生籽,以马铃薯实生籽湿而不集水为准,盖上培养皿盖;(4)将处理好的培养皿放入温度为23~2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天;(5)将恒温培养箱的温度调整至20~23℃,打开培养皿盖,并向恒温箱中通入氧气含量为10%~15%的空气,继续培养2~3天;(6)将经步骤(5)处理后的马铃薯实生籽转移到新的滤纸上,然后将滤纸放入装有栽培基质和清水的培养皿中,再将培养皿放入温度为23~25℃恒温相中培养1~2天。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培养液由赤霉素溶液、杀菌剂溶液和盐酸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1~2:1混合而成;其中,赤霉素溶液的浓度为10~15ppm,杀菌剂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1%~0.15%,盐酸溶液的浓度为0.05~0.1mol/L。进一步,培养液由赤霉素溶液、杀菌剂溶液和盐酸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2:1混合而成;其中,赤霉素溶液的浓度为10ppm,杀菌剂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15%,盐酸溶液的浓度为0.1mol/L。进一步,杀菌剂为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进一步,栽培基质为蛭石、珍珠岩或岩棉;所述栽培基质的厚度占培养皿深度的1/3~1/2。进一步,栽培基质一部分浸于培养液或清水中,剩余部分暴露于空气中;在催芽过程中,及时添加培养液或清水,保证培养液或清水不少于栽培基质厚度的1/3。进一步,每一粒马铃薯实生籽均与滤纸直接接触。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打破马铃薯实生籽休眠期时,将其装入牛皮纸袋中,然后放入恒温箱中恒温处理一端时间,不仅便于种子的保存,而且经过长时间恒温处理后,种子休眠期缩短。对马铃薯实生籽进行光照处理,种子在曝光条件下更容易打破休眠;对马铃薯实生籽喷淋赤霉素溶液,赤霉素溶液可以逆转脱落酸引起的效应,打破由脱落酸诱导的休眠,休眠期大幅度缩短。另外,采用喷淋的方式喷洒赤霉素,不仅可以减少赤霉素的浪费,还可以避免种子长时间浸泡在溶液中而造成的种子腐烂。2.在培养皿中装有栽培基质和培养液,而且栽培基质一部分露出培养液,在栽培基质上方铺有滤纸,将马铃薯实生籽平铺到滤纸上,可以避免种子直接与液体接触,避免发生种子腐烂的情况。栽培基质选用具有较大孔径的材料,如蛭石、珍珠岩或岩棉等,利用虹吸原理,培养液可以向上运动,为种子提供必需的生长要素,不用人工照管,降低了工作强度。3.培养液由赤霉素溶液、杀菌剂溶液和盐酸溶液混合而成,其中赤霉素溶液既可以进一步打破休眠,又可以诱导种子内水解酶的合成,从而促进种子胚的生长,使种子发芽率大大提高;杀菌剂溶液可去除培养皿中的细菌,可有效防止马铃薯实生籽霉变腐烂;盐酸溶液可以腐蚀种皮,生长要素更容易进入种子内部,胚芽也更容易冲破种皮。4.催芽培养的第二阶段,调低恒温箱内为温度,为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提供最适温度,呼吸作用更强,种子萌芽速度更快。向培养箱中充入含氧量较高的空气,马铃薯实生籽吸水膨胀后能够更好的进行呼吸作用,种子萌发速度加快,发芽率提高。5.恒温处理第三阶段将培养皿中的培养液换成清水,可避免培养液中的盐酸对种子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另外,此时种子已经进入细胞分裂和增大期,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清水刚好能为种子生长提供最适生长条件,种子发芽率提高。6.马铃薯实生籽在滤纸上平铺一层,所有马铃薯实生籽均能与滤纸直接接触,所有种子均能吸收到充足的营养物质,有利于种子就均匀生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实验材料:(1)10~15ppm赤霉素溶液;(2)培养液1,由赤霉素溶液、杀菌剂溶液和盐酸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1:1混合而成,其中赤霉素溶液的浓度为10ppm,杀菌剂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15%,盐酸溶液的浓度为0.1mol/L;(3)培养液2,由赤霉素溶液、杀菌剂溶液和盐酸溶液按照体积比为1:2:1混合而成,其中赤霉素溶液的浓度为15ppm,杀菌剂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1%,盐酸溶液的浓度为0.05mol/L;(4)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蛭石、珍珠岩和岩棉;(6)2015年收马铃薯实生籽,品种有秦芋30(CK1)、鄂薯5号(CK2)、991-60(Ck3);2016年收马铃薯实生籽,品种有秦芋30(H1)、鄂薯5号(H2)、991-60(H3)。实施例一在2016年8月取2016年7月收秦芋30(H1)马铃薯实生籽100粒用牛皮纸袋装好后,放入温度为36℃的恒温箱中恒温处理2.5个月;然后将种子从牛皮纸袋中拿出,每天进行10小时光照,并间隔12h喷淋一次15ppm的赤霉素溶液,每次喷淋以马铃薯实生籽湿而不集水为准,总共处理2天。将打破休眠期的H1平铺到滤纸上,使每一粒种子都能直接与滤纸接触,然后将滤纸放入装有蛭石和培养液1的培养皿中,其中蛭石层的厚度占培养皿深度的1/3;再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淋H1,以马铃薯实生籽湿而不集水为准,盖上培养皿盖。将处理好的培养皿放入温度为25℃的恒温培养箱中恒温处理2天,然后将恒温培养箱的温度调整至23℃,打开培养皿盖,并向恒温箱中通入氧气含量为10%的空气,继续恒温处理3天;将经过上述处理后的H1转移到新的滤纸上,然后将滤纸放入装有蛭石和清水的培养皿中,再将培养皿放入温度为25℃恒温相中恒温处理2天。实施例二在2016年8月取2016年7月收鄂薯5号(H2)马铃薯实生籽100粒用牛皮纸袋装好后,放入温度为38℃的恒温箱中恒温处理2.5个月;然后将种子从牛皮纸袋中拿出,每天进行10小时光照,并间隔8h喷淋一次15ppm的赤霉素溶液,每次喷淋以马铃薯实生籽湿而不集水为准,总共处理2天。将打破休眠期的H2平铺到滤纸上,使每一粒种子都能直接与滤纸接触,然后将滤纸放入装有珍珠岩和培养液2的培养皿中,其中珍珠岩层的厚度占培养皿深度的1/2;再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打破当年马铃薯实生籽休眠及提高发芽率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将洗净、晾干的当年马铃薯实生籽用牛皮纸袋装好后,放入温度为34~38℃的恒温箱中放置2.5~3个月;(2)对经过步骤(1)处理的马铃薯实生籽进行光照处理,光照强度为20~25千勒克斯,光照时间为10h/天;同时对马铃薯实生籽喷淋10~15ppm的赤霉素溶液,间隔8~12h喷淋一次,每次喷淋以马铃薯实生籽湿而不集水为准,总共处理1~2天;(3)将经步骤(2)处理的马铃薯实生籽平铺到滤纸上,然后将滤纸放入装有栽培基质和培养液的培养皿中,再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淋马铃薯实生籽,以马铃薯实生籽湿而不集水为准,盖上培养皿盖;(4)将处理好的培养皿放入温度为23~2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天;(5)将恒温培养箱的温度调整至20~23℃,打开培养皿盖,并向恒温箱中通入氧气含量为10%~15%的空气,继续培养2~3天;(6)将经步骤(5)处理后的马铃薯实生籽转移到新的滤纸上,然后将滤纸放入装有栽培基质和清水的培养皿中,再将培养皿放入温度为23~25℃恒温相中培养1~2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破当年马铃薯实生籽休眠及提高发芽率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将洗净、晾干的当年马铃薯实生籽用牛皮纸袋装好后,放入温度为34~38℃的恒温箱中放置2.5~3个月;(2)对经过步骤(1)处理的马铃薯实生籽进行光照处理,光照强度为20~25千勒克斯,光照时间为10h/天;同时对马铃薯实生籽喷淋10~15ppm的赤霉素溶液,间隔8~12h喷淋一次,每次喷淋以马铃薯实生籽湿而不集水为准,总共处理1~2天;(3)将经步骤(2)处理的马铃薯实生籽平铺到滤纸上,然后将滤纸放入装有栽培基质和培养液的培养皿中,再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淋马铃薯实生籽,以马铃薯实生籽湿而不集水为准,盖上培养皿盖;(4)将处理好的培养皿放入温度为23~25℃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天;(5)将恒温培养箱的温度调整至20~23℃,打开培养皿盖,并向恒温箱中通入氧气含量为10%~15%的空气,继续培养2~3天;(6)将经步骤(5)处理后的马铃薯实生籽转移到新的滤纸上,然后将滤纸放入装有栽培基质和清水的培养皿中,再将培养皿放入温度为23~25℃恒温相中培养1~2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破当年马铃薯实生籽休眠及提高发芽率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培养液由赤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大杰李云峰范香全黄娟赵罗琼陈斌杨锡波吴明阳胡振兴李益杨小丽高龙梅
申请(专利权)人: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