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流电漏电探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8361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2 0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流电漏电探测器,包括机械臂,机械臂包括一号电动阀、二号电动阀、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交直流转换模块和控制平台。交直流转换模块包括交直流转换电路,所述交直流转换电路包括感应线圈、熔断器、若干电容、整流桥、保护电阻、电感线圈和铁芯。控制平台包括比较器电路、报警电路和若干按钮。比较器电路包括运算放大器、恒压直流电源和接地端子。报警电路包括场效应管、第一电阻器、第二电阻器、电容器、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升压变压器、蜂鸣器、直流电源和单极型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携带、适用于多种探测环境、可手动控制、可灵活检测漏电和操作安全的一种交流电漏电探测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流电漏电探测器
本技术涉及到电力检修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交流电漏电探测器。
技术介绍
电流超过10mA的电流就会让人类有触痛感,30mA以上就会给人带来一定的伤害。100mA以上会有强烈疼痛感,而且无力靠自身摆脱,250mA以上可以瞬间致死。触电时间长短也跟伤害大小有关,低电流强度时,只有长时间触电才会有明显伤害,而大电流时,致死伤害也可以瞬间实现。低电压但大电流造成的伤害远大于高电压微电流。所以触电时有些情况下就是大电容之类的元器件造成的。若发生漏电,将会造成巨大威胁。中国专利号CN102539991A,公开日期为2012年7月4日,专利技术名称为漏电报警装置,包括一降压电路、一开关电路及一报警电路,提供了一种可在用电设备楼电视自动报警的漏电报警装置,其不足之处在于不能灵活检测漏电以及不能手动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目前检测漏电不能灵活检测漏电以及不能手动控制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可灵活检测漏电、可手动控制以及便于携带的一种交流电漏电探测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交流电漏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臂,机械臂包括:一号电动阀,设于第一支架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交流电漏电探测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流电漏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臂,机械臂包括:一号电动阀,设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第一支架通过一号电动阀与第二支架铰接,一号电动阀的控制端与控制平台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交直流转换模块铰接,第一支架的第二端通过一号电动阀与第二支架的第一端铰接;第二支架,第二支架的第一端通过一号电动阀与第一支架的第二端铰接,第二支架的第二端通过二号电动阀与控制平台铰接;二号电动阀,设于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与控制平台之间,控制平台和第二支架通过二号电动阀铰接,二号电动阀的控制端与控制平台的输出端电连接;交直流转换模块,用于采集电信号并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设于机械臂的顶端,通过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流电漏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臂,机械臂包括:一号电动阀,设于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第一支架通过一号电动阀与第二支架铰接,一号电动阀的控制端与控制平台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第一端与交直流转换模块铰接,第一支架的第二端通过一号电动阀与第二支架的第一端铰接;第二支架,第二支架的第一端通过一号电动阀与第一支架的第二端铰接,第二支架的第二端通过二号电动阀与控制平台铰接;二号电动阀,设于第二支架的第二端与控制平台之间,控制平台和第二支架通过二号电动阀铰接,二号电动阀的控制端与控制平台的输出端电连接;交直流转换模块,用于采集电信号并将交流电转化为直流电,设于机械臂的顶端,通过一号电动阀与第一支架的第一端铰接;控制平台,用于操作一号电动阀以及二号电动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流电漏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直流转换模块包括交直流转换电路,交直流转换电路包括:感应线圈、熔断器、若干电容、整流桥、保护电阻、电感线圈和铁芯,铁芯设于电感线圈内;感应线圈的第一端依次通过熔断器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感应线圈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熔断器以及整流桥的第三端电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分别与感应线圈的第二端以及整流桥的第一端电连接,整流桥的第二端分别与保护电阻的第一端以及电感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整流桥的第四端与第二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后接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保护电阻的第二端以及电感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后与交直流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整流桥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渤海陈绍忠吴志立张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爱雪制冷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