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燃气智能加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8225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2 0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燃气智能加温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前侧设置有散热器,所述箱体的后侧且与散热器的对应处设置有散热风机,所述箱体顶部且位于散热器的相对侧设置有引风机所述引风机的下方设置有制热主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加温机能够大大缩短加热管路,避免热量流失;加温快,使加热空间迅速升温,现有锅炉加热至所需温度一般需要两小时,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加温机只需20分钟左右就可加温至所需温度;移动方便,便于使用;节能环保无污染,释放二氧化碳促进植物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燃气智能加温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温机,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移动燃气智能加温机,属于加温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针对目前的污染现状,国家提出了节能环保要求,各地相应国家号召,对污染环境的企业进行整治、设备进行改造等。对室内或者棚内种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现有的室内或者棚内种植在天气寒冷或者不能达到种植的条件时,需进行加温,然而现有的加温设备一般采用锅炉加热,锅炉连接长长的管道将热水输送到室内或者棚内,热量在管道输送中流失严重;其次设备较大且不能移动,不便于使用;再者现有的加热设备不是采用烧炭加热就是采用电加热,对环境整改不利或者浪费能源较多。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移动燃气智能加温机,可以随时移动、无需安装、节省管道、加热与散热紧凑无热损耗、升温快、补充植物所需二氧化碳,节能环保无污染。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移动燃气智能加温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前侧设置有散热器,所述箱体的后侧且与散热器的对应处设置有散热风机,所述箱体顶部且位于散热器的相对侧设置有引风机1所述引风机的下方设置有制热主体。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制热主体内部设置有若干根火管,所述火管在制热主体内竖直排列。进一步地,所述制热主体下方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加热器用于燃烧液化气或者天然气并给制热主体提供热源。进一步地,所述箱体顶部且位于散热器的相对侧还设置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连通散热器;所述制热主体的上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制热主体的上还设置有回水口,所述回水口经管道泵连通散热器。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风机和制热主体之间设置有补水箱,所述注水口连通补水箱,所述补水箱内设置有水位探测器,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底部且位于散热器的一侧设置有保温托盘,所述保温托盘分别连通散热器和散热主体,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万向轮。进一步地,所述加温机上设置有电源板,所述电源板分别电连接控制面板、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水位探测传感器、点火控制器、电磁阀、引风机、散热风机、管道泵和交流输入电压,交流输入电压为220V;其中电磁阀用于控制气源,点火电源和火焰检测由点火控制器控制。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对应的箱体上设置有若干散热孔,所述散热孔设置为圆形,所述圆形的散热孔的孔径为0.1-1cm;相邻散热孔的间距为0.1-1cm。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风机的外侧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包括多个等间距的同心圆线圈,所述多个等间距的同心圆线圈有支撑架固定在箱体上,所述散热风机包括至少3个叶片。进一步地,所述叶片上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弧形,每个叶片上至少设置有两条加强筋。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加温机能够大大缩短加热管路,避免热量流失;加温快,使加热空间迅速升温,现有锅炉加热至所需温度一般需要两小时,而本技术的加温机只需20分钟左右就可加温至所需温度;移动方便,便于使用;节能环保无污染,释放二氧化碳促进植物生长。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加温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散热孔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加温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散热风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加温机的电路图;附图6是火管横截面图;图中,1-引风机,2-出水口,3-制热主体,4-散热风机,5-保温托盘,6-回水口,7-加热器,8-管道泵,9-散热器,10-注水口,11-散热孔,12-补水箱,13-火管,41-保护罩,42-支撑架,43-叶片,44-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移动燃气智能加温机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燃气智能加温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前侧左上方设置有散热器9。所述散热器9对应的箱体上设置有若干散热孔11,所述散热孔11设置为圆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等能够散热的形状均可,优选为圆形。所述圆形的散热孔11的孔径为0.2cm;相邻散热孔11的间距为0.5cm。所述散热器9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箱体底部且位于散热器9的一侧设置有保温托盘5,所述保温托盘5作用为保证加温器燃料温度。所述保温托盘分别连通散热器9和管道泵8。所述箱体顶部且位于散热器9的相对侧设置有引风机1和注水口10,所述注水口10连通散热器9;所述引风机1的下方设置有制热主体3,所述制热主体3内部设置有火管13,所述火管13材质为铜或者不锈钢,所述火管13设置有多根,优选90根;所述火管13在制热主体3内为竖直排列,呈长方形。所述制热主体3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2,所述出水口2处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制热主体3的下端设置有回水口6,所述回水口6经管道泵8连通散热器9。所述制热主体下方设置有加热器7,所述加热器7上设置有电磁阀。加热器7用于燃烧液化气或者天然气并给制热主体3提供热源。所述箱体的后侧且与散热器9的对应处设置有散热风机4。所述散热风机4的外侧设置有保护罩41,所述保护罩41包括多个等间距的同心圆线圈,所述多个等间距的同心圆线圈有支撑架42固定在箱体上,所述散热风机4包括至少3个叶片43,优选为5个叶片43,设置5个叶片噪音低,风量大,提高散热效率。所述叶片43上设置有加强筋44,所述加强筋44为弧形,每个叶片43上至少设置有两条加强筋44。设置加强筋44可以增加稳定性、防颤。所述散热风机4和制热主体3之间设置有补水箱12,所述注水口10通过软管连通补水箱12,补水箱12用于承装补充水、溢流水。所述补水箱12内设置有水位探测器。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四个万向轮。所述加温机上设置有电源板,所述电源板分别电连接控制面板、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水位探测传感器、点火控制器、电磁阀、引风机1、散热风机4、管道泵8和交流输入电压,交流输入电压为220V;其中电磁阀用于控制气源。点火电源和火焰检测由点火控制器控制。水由注水口10分别进入散热器9和经出水口2进入制热主体3,制热主体3内的水经过加温器7加热,由管道泵8带动由出水口2流出至散热器9,经散热器9散热后,再由回水口6流回加热主体3,如此往复,已达到加温所需的水温,散热器9所散发热量经由散热风机4输出加热所在空间,已达到空间所需温度。以上所述为本技术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技术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移动燃气智能加温机

【技术保护点】
移动燃气智能加温机,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前侧设置有散热器(9),所述箱体的后侧且与散热器(9)的对应处设置有散热风机(4),所述箱体顶部且位于散热器(9)的相对侧设置有引风机(1),所述引风机(1)的下方设置有制热主体(3)。

【技术特征摘要】
1.移动燃气智能加温机,包括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前侧设置有散热器(9),所述箱体的后侧且与散热器(9)的对应处设置有散热风机(4),所述箱体顶部且位于散热器(9)的相对侧设置有引风机(1),所述引风机(1)的下方设置有制热主体(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燃气智能加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主体(3)内部设置有若干根火管(13),所述火管(13)在制热主体(3)内竖直排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燃气智能加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主体(3)下方设置有加热器(7),所述加热器(7)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加热器(7)用于燃烧液化气或者天然气并给制热主体(3)提供热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燃气智能加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顶部且位于散热器(9)的相对侧还设置有注水口(10),所述注水口(10)连通散热器(9);所述制热主体(3)的上设置有出水口(2),所述出水口(2)处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制热主体(3)的上还设置有回水口(6),所述回水口(6)经管道泵(8)连通散热器(9)。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燃气智能加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4)和制热主体(3)之间设置有补水箱(12),所述注水口(10)连通补水箱(12),所述补水箱(12)内设置有水位探测器,所述散热器(9)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泮禄
申请(专利权)人:青州泮禄园艺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