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尉海潮专利>正文

双腔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82223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2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炉体,具体涉及一种双腔炉,所述的双腔炉包括第一炉体、第二炉体、连通管道、第一排烟管、第二排烟管、三通管、控制阀以及操作杆,所述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由连通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炉体通过第一排烟管与三通管相连通,所述第二炉体通过第二排烟管与三通管相连通;所述控制阀能开启或关闭第一排烟管或第二排烟管地设置在三通管中,所述操作杆与控制阀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炉燃烧产热之后,利用率低,以及现行双腔炉使用不灵活等问题,同时通过实施本方案还可将炉体内部燃烧时所产生的高温废气进行热能回收,并可实现在不影响炉体内温度的情况下,完成液体加热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腔炉
本技术涉及民用取暖炉体,具体涉及一种双腔炉。
技术介绍
现行炉灶多为单腔炉体,鲜见双腔体或多腔体炉,双腔炉作为一种可以提高热利用率的炉体在使用过程中温度调节是个难点,使用不灵活,这使得双腔炉的推广工作受到了制约。同时由于采用燃烧的方法进行供热,所以避免不了的会产生高温废气,当高温废气直接排放至大气中时,废气的成份会造成大气污染,与此同时,过高的温度也会对环境造成热污染,不仅如此,高温废气的直接排放也会造成燃烧热量的流失,这些都是在现有技术中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腔炉,它包括第一炉体、第二炉体、连通管道、第一排烟管、第二排烟管、三通管、控制阀以及操作杆,所述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由连通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炉体通过第一排烟管与三通管相连通,所述第二炉体通过第二排烟管与三通管相连通;所述控制阀设置在三通管中,分别控制第一排烟管和第二排烟管闭合,所述操作杆与控制阀连接。所述三通管的水平通道两端分别为第一连通管口和第二连通管口,所述三通管的竖直通道为第三连通管口,所述第一连通管口与第一排烟管相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口与第二排烟管相连通。所述控制阀由耐高温的气密性材料制成。所述操作杆一端与控制阀相连接,另一端由三通管穿出并在端部设置有手持部。所述手持部采用耐高温隔热材料,且手持部上设置有防滑纹路。所述操作杆穿出三通管的位置设置有气密圈,该气密圈采用耐高温气密性材料。一种双腔炉,它包括第一炉体、第二炉体、第一排烟管、第二排烟管、三通管、控制阀、操作杆以及气水热交换体,所述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由气水热交换体连通,所述第一炉体通过第一排烟管与三通管相连通,所述第二炉体通过第二排烟管与三通管相连通;所述控制阀能开启或关闭第一排烟管或第二排烟管地设置在三通管中,所述操作杆与控制阀连接。所述气水热交换体内设置有气体通道和液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和液体通道相互交错。所述三通管内设置有气水热交换体。所述设置在三通管内的气水热交换体数量大于等于2,且两个气水热交换体之间设置有间隔段,所述控制阀设置在间隔段内。所述的气水热交换体9相同平面下的每一排气体通道91或每一排液体通道92之间采用回字形或Z字形通道设置。气体通道91的内壁上紧密贴合有铝箔纸层911,铝箔纸层911的哑光面朝向气体通道91的通道内侧,反光面朝向气体通道91的管壁。液体通道92内壁上也设置铝箔纸层911,铝箔纸层911的哑光面朝向液体通道92的管壁,反光面朝向液体通道92的管壁。铝箔纸层911的外壁与气水热交换体9紧密贴合,铝箔纸层911的内壁上紧密贴附有透明层912,透明层912将铝箔纸层911与气水热交换体之间压实。所述气水热交换体9的外表面上装配有保温壳体10,该保温壳体10贴附于气水热交换体9的外表面上,保温壳体10在与气体通道91和液体通道92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保温壳体10的制作工艺:步骤一:将为粒径:1-10微米,按质量百分比为60-75%的空心氧化铝、10-15%的氧化锆、10-15%的高岭土、5-10%的海泡石和1%-3%的多聚磷酸钠进行配料;步骤二:使用混料机进行混料处理;步骤三:采用干压成型的工艺方式制成生坯;步骤四:在600℃—900℃的温度下预烧4-8小时;步骤五:在1200℃~1500℃的温度下烧成12-24小时;步骤六:晾至室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炉燃烧产热之后,利用率低,以及现行双腔炉使用不灵活等问题,同时通过实施本方案还可将炉体内部燃烧时所产生的高温废气进行热能回收,并可实现在不影响炉体内温度的情况下,完成液体加热工作,在保证炉体使用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增加了能源利用率,在利用高温废气加热液体时,高温废气与液体之间完全隔离,从而不会影响液体被加热后被污染,而且加热过程也不必进行繁复的人工控制,真正的做到了简单、高效、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气水热交换体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中气水热交换体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气水热交换体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带有气水热交换体的双腔炉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带有保温壳体的双腔炉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带有保温壳体的双腔炉B方向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中带有铝箔纸层和透明层的气体通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中带有铝箔纸层和透明层的液体通道结构示意图。图例:1.第一炉体,2.第二炉体,3.连通管道,4.第一排烟管,41第一排烟管进气端,42.第一排烟管排气端,5.第二排烟管,51.第二排烟管进气端,52.第二排烟管排气端,6.三通管,61.第一排烟管口,62.第二排烟管口,63.第三排烟管口,7.控制阀,8.操作杆,81.手持部,9.气水热交换体,91.气体通道,92.液体通道,911.铝箔纸层,912.透明层,10.保温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双腔炉它包括第一炉体1、第二炉体2、连通管道3、第一排烟管4、第二排烟管5、三通管6、控制阀7和操作杆8,所述三通管6为水平通道和竖直通道一体成型的空腔管道,所述三通管6的水平通道两端形成第一连通管口61和第二连通管口62,所述三通管6的竖直通道形成第三连通管口63,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2的炉膛由连通管道3连通,第一排烟管4的第一排烟管进气端41与第一炉体1的炉膛连通、第一排烟管排气端42与三通管6的第一连通管口61连通,第二排烟管5的第二排烟管进气端51与第二炉体2的炉膛连通、第二排烟管排气端52与三通管6的第二连通管口62连通,三通管6的第三连通管口63与外界相通,控制阀7由耐高温的气密性材料制成、内置放在三通管6中、其大小可以完全封闭或者打开第一排烟管排气端42或第二排烟管排气端52,操作杆8一端与控制阀7连接,并在操作杆8的带动下,控制阀7可以在三通管6的腔室内自由移动,所述操作杆8的另一个端设置有手持部81,该手持部81从三通管6伸出,所述手持部81采用耐高温隔热材料,且完全设置于三通管6外部,该手持部81上还设置有防滑纹路,这里的手持部81可以是圆柱形手柄结构,也可以是球型手柄结构,具体形状可依实际需要进行替换,所述操作杆8穿出三通管6的位置设置有气密圈,该气密圈采用耐高温材料,可防止操作杆8在进行推入或拉出等动作时高温废气泄露,保证了使用者操作安全。同时两炉体上方的炉台可选择独立炉台,也可选择一整体炉台,当其为整体炉台结构时,该整体炉台为一平面。相应的,第一排烟管4和第二排烟管5也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2的炉体侧面,且第一排烟管4和第二排烟管5与炉体侧面间可以呈垂直状态,也可以为斜向上的位置关系,具体的说是第一排烟管进气端41和第二排烟管排气端52与炉体侧面呈垂直或倾斜向上的位置关系,第一排烟管4和第二排烟管5与炉体侧面的位置关系优选为将第一排烟管4与第二排烟管5设置在炉体侧面上方,这样既可以合理利用空间,又可以优化双腔炉的使用效果,同时还不会影响燃料投放工作的进行。所述连通管道3可以是单层管道,也可以是多层管道,多层管道结构的连通管道3的管道之间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腔炉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腔炉,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炉体(1)、第二炉体(2)、连通管道(3)、第一排烟管(4)、第二排烟管(5)、三通管(6)、控制阀(7)以及操作杆(8),所述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2)由连通管道(3)连通,所述第一炉体(1)通过第一排烟管(4)与三通管(6)相连通,所述第二炉体(2)通过第二排烟管(5)与三通管(6)相连通;所述控制阀(7)设置在三通管(6)中,分别控制第一排烟管(4)和第二排烟管(5)闭合,所述操作杆(8)与控制阀(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炉,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炉体(1)、第二炉体(2)、连通管道(3)、第一排烟管(4)、第二排烟管(5)、三通管(6)、控制阀(7)以及操作杆(8),所述第一炉体(1)和第二炉体(2)由连通管道(3)连通,所述第一炉体(1)通过第一排烟管(4)与三通管(6)相连通,所述第二炉体(2)通过第二排烟管(5)与三通管(6)相连通;所述控制阀(7)设置在三通管(6)中,分别控制第一排烟管(4)和第二排烟管(5)闭合,所述操作杆(8)与控制阀(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6)的水平通道两端分别为第一连通管口(61)和第二连通管口(62),三通管(6)的竖直通道为第三连通管口(63),所述第一连通管口(61)与第一排烟管(4)相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口(62)与第二排烟管(5)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7)由耐高温的气密性材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8)一端与控制阀(7)相连接,另一端由三通管(6)穿出并在端部设置有手持部(8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腔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81)采用耐高温隔热材料,且手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尉海潮尉海星尉海河尉海波王玉梅尉生
申请(专利权)人:尉海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