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訾建潇专利>正文

一种煤矿巷道岩土加固防塌孔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80190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煤矿巷道岩土加固防塌孔钻头,包括前钻头、转杆和转套,转杆固定于前钻头的后端,转套套设在转杆的外侧,转套两端分别设有限位环、驱动齿圈,中部外侧设有螺带,且螺带的最大外径小于前钻头的钻孔外径,前钻头的后端设有限位套,转杆与转套之间设有棘轮机构;棘轮机构包括固定齿和活动齿,活动齿通过定位杆与转套铰接,活动齿一侧设有收纳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传统前钻头后端转杆的外侧设置转套,正常钻孔时转套由转杆带动旋转,当退杆出现塌孔现象时,转套改由驱动齿圈带动旋转,煤岩体可以被转套外侧的螺带清理掉,此时由于棘轮机构的作用使得转套不会带动转杆旋转,有效防护转杆和前钻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巷道岩土加固防塌孔钻头
本技术涉及煤矿巷道岩土加固
,尤其涉及一种煤矿巷道岩土加固防塌孔钻头。
技术介绍
煤矿中巷道围岩主要为沉积岩,沉积岩强度较低,且煤岩体受地应力、采动等多重影响,会导致煤岩体重裂隙发育,煤岩体破碎。而注浆加固施工是破碎巷道修复的主要手段,在我国岩土工程领域得到广泛使用,特别是针对煤矿巷道,注浆加固施工已成为煤矿复杂困难巷道修复的主要手段。注浆加固施工主要是首先在煤岩体中打设注浆钻孔,形成注浆钻孔后,安装注浆管进行注浆,以便恢复围岩的完整性。常规的钻孔设备是在钻杆前方安装钻头,对煤岩体进行钻孔,随着钻机的推进,钻杆带着钻头向前钻进,煤岩体粉末随着钻孔被排出孔外或被水带出孔外,最终形成钻孔。注浆加固的巷道围岩采用常规的钻头进行钻孔,特别是在打设深孔时,由于巷道围岩裂隙的发育,打钻后往往造成孔壁塌陷,甚至打孔区域大范围塌孔,使得钻头和钻杆难以退出。当孔深较大时,钻孔内的钻杆数量较多,塌孔后无法取出,导致丢钻、丢杆现象严重,造成严重的浪费。而埋藏在煤岩体中的钻杆和钻头,会对煤矿安全生产,特别是工作面的生产造成很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煤矿巷道岩土加固防塌孔钻头。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煤矿巷道岩土加固防塌孔钻头,包括前钻头、转杆和转套,所述转杆固定于前钻头的后端,所述转套套设在转杆的外侧,所述转套靠近前钻头的一端外侧设有限位环,另一端外侧设有驱动齿圈,所述转套中部外侧设有螺带,且所述螺带的最大外径小于前钻头的钻孔外径,所述前钻头的后端设有套设在限位环外侧并限制其轴向移动的限位套,所述转杆的外侧与转套的内侧之间设有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包括设于转杆外侧的固定齿和设于转套内侧的活动齿,所述活动齿通过定位杆与转套铰接,所述活动齿位于与转杆工作旋向相反的一侧设有收纳槽。优选地,上述煤矿巷道岩土加固防塌孔钻头中,所述前钻头上设有开口槽,开口槽的开口位于前钻头的前端。优选地,上述煤矿巷道岩土加固防塌孔钻头中,所述转套与其上的限位环、驱动齿圈及螺带为一体结构。优选地,上述煤矿巷道岩土加固防塌孔钻头中,所述固定齿正常转动时,带动所述活动齿同向转动。优选地,上述煤矿巷道岩土加固防塌孔钻头中,所述活动齿在驱动齿圈的带动下进行旋转时,由于惯性作用会转动至收纳槽时,进而不会与固定齿发生接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传统前钻头后端转杆的外侧设置转套,正常钻孔时转套由转杆带动旋转,当退杆出现塌孔现象时,转套改由驱动齿圈带动旋转,煤岩体可以被转套外侧的螺带清理掉,此时由于棘轮机构的作用使得转套不会带动转杆旋转,有效防护转杆和前钻头。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棘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前钻头,2-转杆,3-转套,4-限位环,5-驱动齿圈,6-螺带,7-限位套,8-棘轮机构,801-固定齿,802-活动齿,803-定位杆,804-收纳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煤矿巷道岩土加固防塌孔钻头,包括前钻头1、转杆2和转套3。前钻头1上设有开口槽,开口槽的开口位于前钻头1的前端。转杆2固定于前钻头1的后端,转套3套设在转杆2的外侧。转套3靠近前钻头1的一端外侧设有限位环4,另一端外侧设有驱动齿圈5。转套3中部外侧设有螺带6,且螺带6的最大外径小于前钻头1的钻孔外径。转套3与其上的限位环4、驱动齿圈5及螺带6为一体结构。前钻头1的后端设有套设在限位环4外侧并限制其轴向移动的限位套7,转杆2的外侧与转套3的内侧之间设有棘轮机构8。棘轮机构8包括设于转杆2外侧的固定齿801和设于转套3内侧的活动齿802,活动齿802通过定位杆803与转套3铰接,活动齿802位于与转杆2工作旋向相反的一侧设有收纳槽804。固定齿801正常转动时,带动活动齿802同向转动。活动齿802在驱动齿圈5的带动下进行旋转时,由于惯性作用会转动至收纳槽804时,进而不会与固定齿801发生接触。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在传统前钻头1后端转杆2的外侧设置转套3,正常钻孔时转套3由转杆2带动旋转,当退杆出现塌孔现象时,转套3改由驱动齿圈带动旋转,煤岩体可以被转套3外侧的螺带6清理掉,此时由于棘轮机构8的作用使得转套3不会带动转杆2旋转,有效防护转杆2和前钻头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煤矿巷道岩土加固防塌孔钻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矿巷道岩土加固防塌孔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钻头、转杆和转套,所述转杆固定于前钻头的后端,所述转套套设在转杆的外侧,所述转套靠近前钻头的一端外侧设有限位环,另一端外侧设有驱动齿圈,所述转套中部外侧设有螺带,且所述螺带的最大外径小于前钻头的钻孔外径,所述前钻头的后端设有套设在限位环外侧并限制其轴向移动的限位套,所述转杆的外侧与转套的内侧之间设有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包括设于转杆外侧的固定齿和设于转套内侧的活动齿,所述活动齿通过定位杆与转套铰接,所述活动齿位于与转杆工作旋向相反的一侧设有收纳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巷道岩土加固防塌孔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钻头、转杆和转套,所述转杆固定于前钻头的后端,所述转套套设在转杆的外侧,所述转套靠近前钻头的一端外侧设有限位环,另一端外侧设有驱动齿圈,所述转套中部外侧设有螺带,且所述螺带的最大外径小于前钻头的钻孔外径,所述前钻头的后端设有套设在限位环外侧并限制其轴向移动的限位套,所述转杆的外侧与转套的内侧之间设有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包括设于转杆外侧的固定齿和设于转套内侧的活动齿,所述活动齿通过定位杆与转套铰接,所述活动齿位于与转杆工作旋向相反的一侧设有收纳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訾建潇石旭刘长青韩腾腾
申请(专利权)人:訾建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