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路和综合管廊组合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67881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态路和综合管廊组合系统,属于海绵城市及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其上部为生态人行路面,下部为综合管廊,其中两侧为翼缘综合管廊,中部为腹部综合管廊,生态人行路面的上方为透水路面砖,下方为透水砂层,并布有汇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构造简单、受力性能好、加工简便、布局合理,完成了对城市蜘蛛网现象的缓解和改善,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施工维修的成本,节约了水资源和地下空间资源,有害气体监测系统和通风系统,为综合管廊系统有害气体检测提供了科学的数据信息,实现了高效的雨水利用与公用管线的综合治理。

Ecological road and integrated corridor combination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cological road and an integrated pipe corridor combination system,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 sponge city and a comprehensive tube corridor. The upper part is an ecological pedestrian pavement, and the lower part is a comprehensive pipe gallery. The two sides are flanges comprehensive pipe corridors, the central part is the abdominal comprehensive pipe gallery, the upper part of the ecological pedestrian road is a water permeable pavement brick, and the bottom is a permeable sand layer, and a water collecting pipe is arrang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goo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simple process, reasonable layout, complete the city web phenomenon ease and improve,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cy and the utilization of underground space, reduce the cost of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saving water resources and underground space resources, harmful gas monitoring system and ventilation system, and provide scientific data for the comprehensive pipe rack system of hazardous gas detection, to achiev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rainwater and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public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态路和综合管廊组合系统
本技术涉及生态路和综合管廊组合系统,属于海绵城市及综合管廊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综合管廊,是一种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在城市地下空间建造一个隧道,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检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建于城市地下用于铺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政公用设施。目前,透水路面在大雨到来之时,无法快速吸水、蓄水,造成大量雨水流失,因而无法达到渗水、净水目的,并可能造成巨大灾害,同时城市公用管线乱布现象严重,“城市蜘蛛网”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后期的城市规划和综合治理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生态路和综合管廊组合系统,能够快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有效解决在大雨到来之时造成的巨大灾害。将收集的雨水用作灌溉用水节约资源,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对城市公用管线进行整体布置,改善了市容市貌,提高了对地下空间的利用率,也提高了管线维修和保养的工作效率。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生态路和综合管廊组合系统,包括生态人行路面(1)、翼缘管廊(2)和腹部综合管廊(3),翼缘管廊(2)和腹部综合管廊(3)均位于原土层(29)中,翼缘管廊(2)和腹部综合管廊(3)上边缘到生态路面下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00mm,生态人行路由透水路面砖(1-1)、透水砂层(1-2)、沥青路面(1-3)、砾石垫层(1-4)、绿化带(1-5)、集水边沟(1-6)、汇水管(1-7)组成,透水砂层(1-2)中布有汇水管(1-7),能够汇集经透水砂层(1-2)净化后的雨水并排入生态人行路面(1)两侧的集水边沟(1-6)中,集水边沟(1-6)与翼缘管廊(2)中的雨水管(2-2)连接,对雨水进行收集和运送;翼缘管廊(2)位于生态人行路面(1)下方,腹部综合管廊(3)位于原有机动车沥青路面(1-3)下方,主要包括燃气仓(12)、给水仓(16)、电缆仓(22)、通讯仓(24)和地下交通车道(30),其中燃气仓(12)由燃气管道(13)、刚性支撑架(14)、消防栓(15)组成,燃气管道(13)由刚性支撑架(14)支撑;给水仓(16)包括给水管道(17)、设备控制室(20)和通风井(26);在腹部综合管廊(3)外壁有预制牛腿(4),腹部综合管廊(3)上部舱体与下部地下交通由承重隔板(5)分隔,承重隔板(5)两侧由牛腿(4)支撑,跨中位置由承重墙体(7)支撑,腹部综合管廊(3)上部舱体由隔墙(6)分隔;隔墙(6)上每隔300米设置一扇供维修人员、检修车(19)及维修机械通过的安全门(27);在每一分仓中,分别设置照明灯(10)、通风窗(11)、消防栓(15)、检修车道(18)、有害气体监测器(21)、管线布置吊顶(9);通风井(26)的地上部分设置在机动车道的隔离带(28)中。进一步地,所述的翼缘管廊(2)主要包括污水管(2-1)、雨水管(2-2)、照明灯(2-3)、通风窗(2-4)、检修车道(2-5)、检修车(2-6)、支撑墩体(2-7)。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墩体(2-7)每隔10-20m设置一处。进一步地,所述的翼缘管廊(2)为明挖预制法施工所需的矩形预制框架。进一步地,所述的腹部综合管廊(3)的施工方法为盾构法施工,管廊外壁由管片拼接组装,其中下部管片的厚度为500mm,上部管片的厚度为300mm,下部的侧向管片设有牛腿(4),以便承重隔板(5)的安装。进一步地,所述的腹部综合管廊(3)中的各个仓体中分别设置宽度相同的检修车道,便于检修车的联合工作。进一步地,所述的安全门(27)的宽度为1500mm-3600mm,确保检修车及维修机械的顺利通过,在安全门(27)处的管线布置应该绕过门洞,管线弯折处应设置缓弯。进一步地,所述的设备控制室(20)每隔500米设置一处,用于显示有害气体检测器(21)系统的数据以及控制通风照明系统。进一步地,所述的电缆仓(22)用于布置和管理城市用电管线;通讯仓(24)用于布置和管理通讯管线。地下交通车道的路面为沥青路面(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效果和优点是构造简单、受力性能好、加工简便、布局合理,能够快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有效解决在大雨到来之时造成的巨大灾害。将收集的雨水用作灌溉用水节约资源,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对城市公用管线进行整体布置,完成了对城市蜘蛛网现象的缓解和改善,便于各种公用管线的管理、保养和维修,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地下空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施工维修的成本,节约了水资源和地下空间资源,能够达到深层灌溉的目的,大量的快速收集临时储水腔能够通过透水孔快速收集、储存。有害气体监测系统和通风系统,为综合管廊系统有害气体检测提供了科学的数据信息,实现了高效的雨水利用与公用管线的综合治理。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生态路和综合管廊组合系统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生态路和综合管廊组合系统整体布置横截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生态路和综合管廊组合系统翼缘管廊横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生态路和综合管廊组合系统通风井在地面上部的横断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生态路和综合管廊组合系统生态人行路面横断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生态路和综合管廊组合系统腹部综合管廊及通风井横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生态路和综合管廊组合系统腹部综合管廊及设备控制室横截面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生态路和综合管廊组合系统安全门处管线绕行示意图。图中:(1)为生态人行路面;(2)为翼缘管廊;(3)为腹部综合管廊;(4)为牛腿;(5)为承重隔板;(6)为隔墙;(7)为承重墙体;(8)为沥青路面;(9)为管线布置吊顶;(10)为照明灯;(11)为通风井;(12)为燃气仓;(13)为燃气管道;(14)为刚性支撑架;(15)为消防栓;(16)为给水仓;(17)为给水管道;(18)为检修车道;(19)为检修车;(20)为设备控制室;(21)为有害气体检测器;(22)为电缆仓;(23)为电缆管线;(24)为通讯仓;(25)为通讯管线;(26)为通风井;(27)为安全门;(28)为隔离带;(29)为原土层;(30)为地下交通车道。1-1为透水路面砖;1-2为透水砂层;1-3为沥青路面;1-4为砾石垫层;1-5为绿化带;1-6为集水边沟;1-7为汇水管;2-1为污水管;2-2为雨水管;2-3为照明灯;2-4为通风窗;2-5为检修车道;2-6为检修车;2-7为支撑墩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生态路和综合管廊组合系统,如图1~图7所示,主要有生态人行路面(1)、翼缘管廊(2)和腹部综合管廊(3),翼缘管廊(2)和腹部综合管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生态路和综合管廊组合系统

【技术保护点】
生态路和综合管廊组合系统,包括生态人行路面(1)、翼缘管廊(2)和腹部综合管廊(3),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缘管廊(2)和腹部综合管廊(3)均位于原土层(29)中,翼缘管廊(2)和腹部综合管廊(3)上边缘到生态路面下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00mm;生态人行路面(1)由透水路面砖(1‑1)、透水砂层(1‑2)、沥青路面(1‑3)、砾石垫层(1‑4)、绿化带(1‑5)、集水边沟(1‑6)、汇水管(1‑7)组成;透水砂层(1‑2)中布有汇水管(1‑7),能够汇集经透水砂层(1‑2)净化后的雨水并排入生态人行路面(1)两侧的集水边沟(1‑6)中,集水边沟(1‑6)与翼缘管廊(2)中的雨水管(2‑2)连接,对雨水进行收集和运送;翼缘管廊(2)位于生态人行路面(1)下方,腹部综合管廊(3)位于原有机动车沥青路面(1‑3)下方,包括燃气仓(12)、给水仓(16)、电缆仓(22)、通讯仓(24)和地下交通车道(30),燃气仓(12)由燃气管道(13)、刚性支撑架(14)、消防栓(15)组成,燃气管道(13)由刚性支撑架(14)支撑;给水仓(16)包括给水管道(17)、设备控制室(20)和通风井(26);在腹部综合管廊(3)外壁有牛腿(4),腹部综合管廊(3)上部舱体与下部地下交通由承重隔板(5)分隔,承重隔板(5)两侧由牛腿(4)支撑,跨中位置由承重墙体(7)支撑,腹部综合管廊(3)上部舱体由隔墙(6)分隔;隔墙(6)上每隔300米设置一扇供维修人员、检修车(19)及维修机械通过的安全门(27);在每一分仓中,分别设置照明灯(10)、通风窗(11)、消防栓(15)、检修车道(18)、有害气体监测器(21)、管线布置吊顶(9);通风井(26)的地上部分设置在机动车道的隔离带(28)中。...

【技术特征摘要】
1.生态路和综合管廊组合系统,包括生态人行路面(1)、翼缘管廊(2)和腹部综合管廊(3),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缘管廊(2)和腹部综合管廊(3)均位于原土层(29)中,翼缘管廊(2)和腹部综合管廊(3)上边缘到生态路面下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00mm;生态人行路面(1)由透水路面砖(1-1)、透水砂层(1-2)、沥青路面(1-3)、砾石垫层(1-4)、绿化带(1-5)、集水边沟(1-6)、汇水管(1-7)组成;透水砂层(1-2)中布有汇水管(1-7),能够汇集经透水砂层(1-2)净化后的雨水并排入生态人行路面(1)两侧的集水边沟(1-6)中,集水边沟(1-6)与翼缘管廊(2)中的雨水管(2-2)连接,对雨水进行收集和运送;翼缘管廊(2)位于生态人行路面(1)下方,腹部综合管廊(3)位于原有机动车沥青路面(1-3)下方,包括燃气仓(12)、给水仓(16)、电缆仓(22)、通讯仓(24)和地下交通车道(30),燃气仓(12)由燃气管道(13)、刚性支撑架(14)、消防栓(15)组成,燃气管道(13)由刚性支撑架(14)支撑;给水仓(16)包括给水管道(17)、设备控制室(20)和通风井(26);在腹部综合管廊(3)外壁有牛腿(4),腹部综合管廊(3)上部舱体与下部地下交通由承重隔板(5)分隔,承重隔板(5)两侧由牛腿(4)支撑,跨中位置由承重墙体(7)支撑,腹部综合管廊(3)上部舱体由隔墙(6)分隔;隔墙(6)上每隔300米设置一扇供维修人员、检修车(19)及维修机械通过的安全门(27);在每一分仓中,分别设置照明灯(10)、通风窗(11)、消防栓(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刘哲学徐驰刘旭峰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