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空气残留处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7170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空气残留处理器,包括容器管A和容器管B,所述容器管A和容器管B的两端在装配面上通过4个O型密封圈与二联盖A和二联盖B连接,且二联盖A和二联盖B通过6条安装丝杆固定容器管A和容器管B,所述二联盖A上设有2个G1/4内牙,且2个G1/4内牙上分别安装有L型G1/4外牙气动宝塔接头,所述二联盖B上安装有2个安装G1/4外牙气动宝塔接头,所述容器管A和容器管B内添装有非极性吸附剂和极性吸附剂,所述容器管A和容器管B两端及中间设有O型无纺布隔离挡板。该新型高效空气残留处理器,对压缩空气中残留的油、水、异味自动吸附;同时实现实时自动脱附排放,可长期稳定使用,为要保护的工件提供长期稳定的保护。

A new high efficiency air residue proc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高效空气残留处理器
本技术属于空气过滤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效空气残留处理器。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开始发展,机电设备、医疗设备等众多设备对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空气清洁程度越高,产品的使用寿命越长;当经过QPSC高效空气过滤器处理过的空气,并不能很好的满足高精度设备对空气质量的需求时,高效空气残留过滤器可极大的提高空气的输出质量,满足设备对空气质量的需求,是设备稳定高效使用的重要一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空气残留处理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高效空气残留处理器,包括容器管A和容器管B,所述容器管A和容器管B的两端在装配配合面上通过4个O型密封圈与二联盖A和二联盖B连接,且二联盖A和二联盖B通过6条安装丝杆固定容器管A和容器管B,装配配合面包括第一装配配合面和第二装配配合面。优选的,所述二联盖A上设有2个G1/4内牙,2个G1/4内牙分别为G1/4内牙一和G1/4内牙二,且2个G1/4内牙上分别安装有L型G1/4外牙气动宝塔接头,2个L型G1/4外牙气动宝塔接头分别为L型G1/4外牙气动宝塔接头一和L型G1/4外牙气动宝塔接头二。优选的,所述二联盖B上安装有2个G1/4外牙气动宝塔接头,2个G1/4外牙气动宝塔接头分别为G1/4外牙气动宝塔接头一和G1/4外牙气动宝塔接头二。优选的,所述容器管A和容器管B内添装有非极性吸附剂和极性吸附剂,所述非极性吸附剂为活性炭,极性吸附剂为活性氧化铝,所述容器管A和容器管B两端及中间设有O型无纺布隔离挡板。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技术所述的高效空气残留过滤器于2合1方式的体现,是一种超高效空气过滤器,处理的空气必须经过QPSC高效空气过滤器处理之后的压缩空气;区别于传统的空气过滤器,本技术在工件工作过程中,对压缩空气中残留的油、水、异味自动吸附;同时实现实时自动脱附排放,实时进行自保洁,可长期稳定使用,为要保护的工件提供长期稳定的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为图3的A-A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的工作时序一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工作时序二示意图。图中:1.1二联盖A、1.2二联盖B、2.1容器管A、2.2容器管B、3.1L型G1/4外牙气动宝塔接头一、3.2L型G1/4外牙气动宝塔接头二、4.1G1/4外牙气动宝塔接头一,4.2G1/4外牙气动宝塔接头二、5安装丝杆、6O型密封圈、7O型无纺布隔离挡板、8非极性吸附剂、9极性吸附剂、1.aG1/4内牙一、1.bG1/4内牙二、1.3.a第一装配配合面、1.3.b第二装配配合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新型高效空气残留处理器,包括容器管A2.1和容器管B2.2,所述容器管A2.1和容器管B2.2的两端在装配配合面上通过4个O型密封圈6与二联盖A1.1和二联盖B1.2连接,且二联盖A1.1和二联盖B1.2通过6条安装丝杆5固定容器管A2.1和容器管B2.2,,装配配合面包括第一装配配合面1.3.a和第二装配配合面1.3.b。所述二联盖A1.1上设有2个G1/4内牙,2个G1/4内牙分别为G1/4内牙一1.a和G1/4内牙二1.b,且2个G1/4内牙上分别安装有L型G1/4外牙气动宝塔接头,2个L型G1/4外牙气动宝塔接头分别为L型G1/4外牙气动宝塔接头一3.1和L型G1/4外牙气动宝塔接头二3.2。所述二联盖B1.2上安装有2个G1/4外牙气动宝塔接头,2个G1/4外牙气动宝塔接头分别为G1/4外牙气动宝塔接头一4.1和G1/4外牙气动宝塔接头二4.2。所述容器管A2.1和容器管B2.2内添装有非极性吸附剂8和极性吸附剂9,所述非极性吸附剂8为活性炭,极性吸附剂9为活性氧化铝,所述容器管A2.1和容器管B2.2两端及中间设有O型无纺布隔离挡板7。进入本技术的空气必须是经过QPSC高效空气过滤系统处理过的压缩空气;本技术在工业产品中的应用案及工作流程分析如下所述:工作时序一:如图5所示,经过QPSC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压缩空气通过三位五通电磁阀之工作接口A,输入到本技术“高效空气残留过滤器”之残留吸附塔1,残留吸附塔1内填装有非极性吸附剂8和极性吸附剂9;残留吸附塔1中的非极性吸附剂8和极性吸附剂9完成对压缩空气中残留的油、水、异味吸附处理,输出高质量压缩空气;在残留吸附塔1处理过的压缩空气进入分子筛塔1;进入分子筛塔1的压缩空气进行吸附处理后形成富氧气体;大部分富氧气体通过T型三通进入平行工作的分子筛塔2,部分富氧气体通过单向阀输出;分子筛塔2内的空气再进入“高效空气残留过滤器”之残留吸附塔2,残留吸附塔2内填装有非极性吸附剂8和极性吸附剂9;对吸附在极性吸附剂9和非极性吸附剂8残留的油、水、异味进行反吹处理,使非极性吸附剂8和极性吸附剂9脱附;在残留吸附塔2内的空气通过三位五通电磁阀之工作接口B,由三位五通电磁阀排泄接口T排出;完成时序一工作状态。工作时序二:如图6所示,经过QPSC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压缩空气通过三位五通电磁阀之工作接B,输入到本技术“高效空气残留过滤器”之残留吸附塔2,残留吸附塔2内填装有非极性吸附剂8和极性吸附剂9;残留吸附塔2中的非极性吸附剂8和极性吸附剂9完成对压缩空气中残留的油、水、异味吸附处理,输出高质量压缩空气;在残留吸附塔2处理过的压缩空气进入分子筛塔2;进入分子筛塔2的压缩空气进行吸附处理后形成富氧气体;大部分富氧气体通过T型三通进入平行工作的分子筛塔1,部分富氧气体通过单向阀输出;分子筛塔1内的空气再进入“高效空气残留过滤器”之残留吸附塔1,残留吸附塔1内填装有非极性吸附剂8和极性吸附剂9;对吸附在极性吸附剂9和非极性吸附剂8残留的油、水、异味进行反吹处理,使非极性吸附剂8和极性吸附剂9脱附;在残留吸附塔1内的空气通过三位五通电磁阀之工作接口B,由三位五通电磁阀排泄接口R排出;完成时序二工作状态。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高效空气残留处理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高效空气残留处理器,包括容器管A(2.1)和容器管B(2.2),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管A(2.1)和容器管B(2.2)的两端在装配配合面上通过4个O型密封圈(6)与二联盖A(1.1)和二联盖B(1.2)连接,且二联盖A(1.1)和二联盖B(1.2)通过6条安装丝杆(5)固定容器管A(2.1)和容器管B(2.2),装配配合面包括第一装配配合面(1.3.a)和第二装配配合面(1.3.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高效空气残留处理器,包括容器管A(2.1)和容器管B(2.2),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管A(2.1)和容器管B(2.2)的两端在装配配合面上通过4个O型密封圈(6)与二联盖A(1.1)和二联盖B(1.2)连接,且二联盖A(1.1)和二联盖B(1.2)通过6条安装丝杆(5)固定容器管A(2.1)和容器管B(2.2),装配配合面包括第一装配配合面(1.3.a)和第二装配配合面(1.3.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高效空气残留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联盖A(1.1)上设有2个G1/4内牙,2个G1/4内牙分别为G1/4内牙一(1.a)和G1/4内牙二(1.b),且2个G1/4内牙上分别安装有L型G1/4外牙气动宝塔接头,2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国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龙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