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向流滤池系统的模块化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671487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向流滤池系统的模块化结构,包括过滤单元、动力单元以及清水箱单元。所述过滤单元是将配水管、配气管、布水布气装置、滤料、集水槽在工厂组装成标准化模块,所述动力单元是将反洗风机、控制柜、反洗水泵、空压机在工厂组装成标准化模块,所述清水箱单元包括且不限于PE水桶、钢制水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处理水量的大小,高效组合模块,避免超前规划建设浪费,且设计、施工周期短,节省时间,安装快捷、便于搬迁、维护方便。

A modular structure of upflow filte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向流滤池系统的模块化结构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上向流滤池系统的模块化结构。
技术介绍
反向滤池是深圳市清泉水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工程实践,吸取V型滤池、翻板滤池等工艺的优点,以反粒度理论为基础开发的一种上向流滤池,并已获得专利授权,专利号为ZL201320226168.5,该滤池配水均匀,滤速高,出水水质好,反洗更加彻底,且反洗水量少,还能避免滤料流失。现行水处理工程项目中上向流滤池是以传统土建结构为主体,内部设备管线进行系统集成。这种工程建设模式需要根据实际项目规模,经过施工图纸设计、主体建造、设备分别采购以及非标设备定制、现场施工等环节。这使得建设工期长,设备到货周期长,同时土建施工或加工误差较大,质量一致性难以保障,影响工艺效果。而且超前规划建设规模过大,容易造成投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向流滤池土建结构设计施工周期长、设备需分别采购、超前规模建设规模大等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上向流滤池系统的模块化结构,所述过滤单元和动力单元在工厂预先制作成标准化模块,根据项目不同水量规模进行模块化快速组合,不仅节约设计施工周期,而且运行可靠,能避免超前规划建设浪费,安装快捷、便于搬迁和维护方便。对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上向流滤池系统的模块化结构,该结构包括:过滤单元、动力单元以及清水箱单元。所述过滤单元是将配水管、配气管、布水布气装置、滤料、集水槽在工厂组装成标准化模块,所述动力单元是将反洗风机、控制柜、反洗水泵、空压机在工厂组装成标准化模块,所述清水箱单元包括且不限于PE水桶、钢制水箱。其中过滤单元主要对污水中的悬浮物与杂质进行截留、吸附和沉淀处理,动力单元为过滤系统阀门提供气源、反冲洗操作一级自动化控制,清水箱单元储存过滤单元处理后的水用于其反洗。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单元采用单组或多组与一组动力单元和一组清水箱单元在施工现场进行灵活组合。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单元和动力单元主体采用包括且不限于碳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单元碳钢结构内壁包括且不限于涂覆一层环氧树脂防腐层。进一步地,所述布水布气装置采用上向流滤管或上向流滤头。有益效果:上向流滤池系统的模块化结构为模块化设计,全套系统在工厂加工制作完成,实现设备标准化,根据处理水量的大小,在施工现场进行高效组合模块,避免超前规划建设浪费,降低造价,具有设计、施工周期短,节省时间,加工误差小,安装快捷、便于搬迁、维护方便,能够实现水处理设备产业化、标准化、模块化生产,对中小型给水工程,经济实用。上向流滤池系统的模块化结构占地面积小,处理每吨污水的占地面积小于0.8m2。上向流滤池系统的模块化结构自动化程度高,运行可靠,操作简单,设备能实现全自动运行,现场实现无人值守、定时巡查的程度。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上向流滤池系统的模块化结构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动力单元平面图。图3是过滤单元平面图。图4是具体实施案例设备流程平面图。附图中各部分为:1-过滤单元;101-配水管;102-配气管;103-上向流滤管;104-滤料;105-集水槽;106-水头损失仪;107-滤池反洗进水管/底部排污管;108-过滤出水管;109-反洗进气管;110-滤池进水管;111-滤池反洗排水管;112-反洗进气阀;113-过滤进水阀;114-反洗排水阀;115-过滤出水阀;116-反洗进水/底部排污阀;2-动力单元;201-反洗风机;202-控制柜;203-反洗水泵;204-空压机;3-清水箱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案例1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上向流滤池系统的模块化结构,包括过滤单元1、动力单元2以及清水箱单元3。所述过滤单元是将配水管101、配气管102、上向流滤管103、滤料104、集水槽105在工厂组装成标准化模块,所述动力单元2是将反洗风机201、控制柜202、反洗水泵203、空压机204在工厂组装成标准化模块,所述清水箱单元3包括且不限于PE水桶、钢制水箱。其中过滤单元1主要对污水中的悬浮物与杂质进行截留、吸附和沉淀处理,动力单元2为过滤系统阀门提供气源、反冲洗操作一级自动化控制,清水箱单元3储存过滤单元1处理后的水用于其反洗。如附图1一种上向流滤池系统的模块化结构流程示意图所示,待滤水由滤池进水管110进入到过滤单元1进行过滤,滤后水由出水管108进入到清水箱单元3。过滤一段时间后,滤料层水头损失会逐渐增大,当水头损失仪106反映滤料层104上方与进水端的压强差达到0.9~1.1m时,需要停止过滤进行反洗操作。如附图2动力单元平面图所示,动力单元2通过控制柜202启闭反洗风机201和反洗水泵203对过滤单元1进行反洗操作。整个过滤与反洗过程中,动力单元2中的空压机204主要是为上向流滤池系统模块的阀门提供气源,反洗水是由反洗水泵203从清水箱单元3中抽取。如附图3过滤单元平面图所示,集水槽105出口连接有一根滤池反洗排水管111和一根过滤出水管108,相对应的安装有反洗排水阀114和过滤出水阀115;配水管101连接一根过滤进水管110和一根滤池反洗进水管/底部排污管107,相对应的安装有过滤进水阀113和反洗进水/底部排污阀116;配气管102连接有一根滤池反洗进气管109,相对应的安装有反洗进气阀112;在配水管101和配气管102上安装有上向流滤管103。上向流滤池系统的模块化结构针对中小型给水项目,开发的模块分别有200m3/d,500m3/d,1000m3/d,2000m3/d,5000m3/d等,形成了系列模块化产品,根据实际水量的大小,可选择单组或多组的过滤单元1与一组动力单元2和一组清水箱单元3在施工现场拼装组合,远期可进行规模拓展,继续拼接模块,从而避免超前规划建设浪费。本技术实施案例2附图4为具体实施案例设备流程平面图,日处理量为1500m3/d给水工程,关键设备及其参数如下:过滤单元:3组,单组尺寸为1.9m×1.4m×2.6m,滤速为8m/h;动力单元:1组,单组尺寸为3.5m×2.34m×2.38m;清水箱单元:1组,单组尺寸为3.0m×3.0m×2.5m;滤料:石英砂级配滤料,粒径为0.8~2.0mm;空压机:1套,Q=0.91m3/min,N=7.5kW,P=0.8MPa;反洗风机:1套,Q=2.07m3/min,N=3.7kW,P=0.04MPa;反洗水泵:1套,Q=30m3/h,N=2.0kW,H=11.8m;待滤水由滤池进水管110进入到过滤单元1进行过滤,滤后水由出水管108进入到清水箱单元3。过滤一段时间后,滤料层水头损失会逐渐增大,当水头损失仪106反映滤料层104上方与进水端的压强差达到1.0m时,需要停止过滤进行反洗操作。如附图2动力单元平面图所示,动力单元2通过控制柜202启闭反洗风机201和反洗水泵203对过滤单元1进行反洗操作。整个过滤与反洗过程中,动力单元2中的空压机204主要是为上向流滤池系统模块的阀门提供气源,反洗水是由反洗水泵203从清水箱单元3中抽取。采用本实施案例技术方案,在进水浊度为10NTU以下,其出水水质可达到符合国家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本技术方案明显优势是采用上向流滤池系统的模块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上向流滤池系统的模块化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向流滤池系统的模块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单元、动力单元以及清水箱单元,所述过滤单元是将配水管、配气管、布水布气装置、滤料、集水槽在工厂组装成标准化模块,所述动力单元是将反洗风机、控制柜、反洗水泵、空压机在工厂组装成标准化模块,所述清水箱单元包括且不限于PE水桶、钢制水箱,其中过滤单元主要对污水中的悬浮物与杂质进行截留、吸附和沉淀处理,动力单元为过滤系统阀门提供气源、反冲洗操作以及自动化控制,清水箱单元储存过滤单元处理后的水用于其反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向流滤池系统的模块化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单元、动力单元以及清水箱单元,所述过滤单元是将配水管、配气管、布水布气装置、滤料、集水槽在工厂组装成标准化模块,所述动力单元是将反洗风机、控制柜、反洗水泵、空压机在工厂组装成标准化模块,所述清水箱单元包括且不限于PE水桶、钢制水箱,其中过滤单元主要对污水中的悬浮物与杂质进行截留、吸附和沉淀处理,动力单元为过滤系统阀门提供气源、反冲洗操作以及自动化控制,清水箱单元储存过滤单元处理后的水用于其反洗。2.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昌明伍波李亚男欧杨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清泉标准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