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仪的食用油多元掺伪鉴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66702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1 0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油多元掺伪鉴别的近红外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模型的构建:S1、采集食用油的近红外光谱图;S2、食用油近红外光谱数据库的建立;S3、某类食用油的多元掺伪鉴别模型建立;2)模型的应用:取待测样品按步骤S1中近红外光谱信号采集方法进行谱图采集,运用步骤S2中的方法对得到的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得到该样品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利用步骤S3中建立的食用油多元掺伪鉴别模型判定待测样本的真伪。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能够有效实现食用植物油的快速真伪筛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A multicomponent adulteration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edible oil based on near infrared spectrom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仪的食用油多元掺伪鉴别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质量安全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仪的食用油多元掺伪鉴别方法。
技术介绍
食用油是重要的食品,为人类提供了能量、必需脂肪酸,甾醇、维生素E、多酚、木酚素等丰富的营养功能成分。其中,亚麻籽油、橄榄油、花生油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作为一种高级食用植物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其市场销售价格往往高于普通食用油。由于利益驱使下的食用油掺伪普遍存在,食用植物油真实性问题已成为消费者和产业高度关注的难点问题。因此,建立一种有效食用油真实性鉴别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现有食用植物油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了食用植物油需要符合的各项质量指标,并明确规定了食用植物油中不得掺有其他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应标注产品的加工方式及对应的质量等级以及产品原料的生产国名。标准中规定的特征指标,如折光指数、相对密度、碘值、皂化值、不皂化物特征性不强,受品种、加工和贮藏时间影响较大,而脂肪酸组成仅给出每个脂肪酸相对含量范围,而非特征组成,无法有效区分真伪食用植物油。与此同时,为了满足当今我国食用油加工销售分散模式下的市场现状,建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仪的食用油多元掺伪鉴别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仪的食用油多元掺伪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模型构建:S1、近红外光谱信号采集:选取多个品种的高价食用油及其潜在掺伪的食用油作为样本,通过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样本的近红外光谱;S2、近红外光谱预处理及食用油近红外光谱数据库的建立:对采集到的样本原始的近红外光谱进行标准正态变换数据预处理;将原始的近红外光谱减去该光谱点吸光度的平均值,再除以该光谱数据的标准差,得到预处理后的近红外光谱作为标准光谱,建立食用油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库;S3、食用油多元掺伪鉴别模型的建立:针对某一种高价食用油,利用化学计量学建立该高价食用油与其对应的掺伪食用油之间的分类模型,选取分类贡献最大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仪的食用油多元掺伪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模型构建:S1、近红外光谱信号采集:选取多个品种的高价食用油及其潜在掺伪的食用油作为样本,通过近红外光谱仪采集样本的近红外光谱;S2、近红外光谱预处理及食用油近红外光谱数据库的建立:对采集到的样本原始的近红外光谱进行标准正态变换数据预处理;将原始的近红外光谱减去该光谱点吸光度的平均值,再除以该光谱数据的标准差,得到预处理后的近红外光谱作为标准光谱,建立食用油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库;S3、食用油多元掺伪鉴别模型的建立:针对某一种高价食用油,利用化学计量学建立该高价食用油与其对应的掺伪食用油之间的分类模型,选取分类贡献最大的重要变量建立该高价食用油的单类分类模型,即该高价食用油的多元掺伪鉴别模型;模型应用:取待测样品,通过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待测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并通过步骤S2中的预处理方法对其进行预处理,得到待测样品的标准光谱数据,利用步骤S3中建立的多元掺伪鉴别模型判定待测样品的真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近红外光谱仪的食用油多元掺伪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对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的公式为:其中,Zij是每个样本预处理后的光谱点;xij是每个样本的原始光谱点;代表每个样本光谱所有光谱点的平均值;Si是该样本的光谱数据的标准偏差;i=1,2,…,n;j=1,2,…,p;n为样本个数,p为光谱点数。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晓李培武原喆王督汪雪芳张文张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