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甜瓜细菌性斑点病的菌株及其在田间防病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6407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CGMCC.No.2250的生防菌株及其在治疗甜瓜细菌性斑点病中的应用。该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菌株及在菌学上来说与其同等的菌株及其变异菌株,可有效地用于甜瓜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且预防处理优于治疗处理。通过使用所述菌株进行病害的防治安全可靠,不危害人类健康,不污染环境,较传统的化学防治具有效果好、成本低、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的生物防治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治甜瓜细菌性斑点病的菌林及其在田间防病中的应用 专利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防治领域,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治甜瓜细菌性斑点病的菌4朱及其在田间防病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哈密瓜(俗称甜瓜)是驰名中外的新疆特产之一,在我国甜瓜生产中占有 重要地位,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声誉。但近十余年来,甜瓜细菌性病害一直是制约新疆甜瓜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尤瓜类细菌性叶斑病(/^ei/c^7朋^ STr/^gse /ac力i"j27s/751 )禾口纟田菌'I"生果腐病 ( Jc/t/c^orax a7e/7ae 5"w々57 . c/""///)成为新疆哈密瓜生产中的严重病害。该病害一般发病率在30-40%, 严重者达80%,甚至造成全田绝收,特别在6、 7月份多雨年份,常可造成毁灭 性损失。1965年Webb等人首先发现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西瓜上。 1978年,Schaad 等人首次鉴定了美国佐治亚州的西瓜苗凋萎病病原为类产碱假单胞西瓜亚种 (j9e5^i/o^;z ao3s/^ewo^/cs//^^/^ subsp. citrulliSchaad etal. 1978)。 1992 年,该病原菌即类产碱假单胞西瓜亚种被重新命名为燕麦噬酸菌西瓜亚种 (爿c/fl^rarax aze/^e subsp. citrulli) 。 1992年才艮才居该病菌的rRNA和DNA—DNA分 子杂交结果,将其更名为JcA/orarax subsp. citrulli我国从1987年开始就不断有报道国内张荣意等人分离到的病菌某些生理生化性状与标准菌 林不一致,他认为是不同地区间菌系的差异造成的;平文祥等人鉴定的病菌为 芽孢杆菌,与其他参考文献均不相同;该病近年来在全国迅速蔓延,2000年8月 美国农部马里兰州疫病杂草科研中心,植物病理专家Norman来新疆昌吉瓜田考 察西瓜果腐病发生情况,西瓜上未釆集到BFB病菌,却在甜瓜细菌病叶上采集到BFB病菌,已将此菌林命名为FB-440,并被其收集。2001年,北京的赵廷昌等在 内蒙古和新疆的哈密瓜上发现了细菌性果腐病。2002年新疆、内蒙古大面积暴 发,张昕等人对哈密瓜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进行了鉴定,认为侵染叶片的为丁香 々支单月包菌黄瓜至丈病变种(/^ew^6waoas 5yr/"^3eiac力r7/ffs/^), 而4曼染果实 的病菌为p蓝酉臾菌(aKe刀ae si/6^a "7i7i/7/) , ^人为可負fe是细菌'l"生 果腐病病害。目前对瓜类细菌性病害主要采取种植抗病品种、种子处理和农业防病措施, 并辅之以化学防治的综防措施。如以广泛发生的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为例,人们 通常采用种子处理(所用药剂一般为曱醛和次氯酸钠等)、加强田管、清除田园 以及生育期采用药剂预防保护等,对于西瓜果腐病菌(Jci&rar^r subsp. citrulli ), 1993年Hopkins等对其进行了抗性品种选育,发现供试所有 品种均发病,但感病程度有所不同,因此选用抗性较好的品种进行田间栽培是 抑制病害发生的有利手段。勘; Cwcyzza和,t纟erso" (1996)的试验证明 种瓜经过24-48h的发酵可将种子带菌率由61。/。减少到r/。以下。之后用P/。HCL或J7。 CaOCL2处理,然后再水洗干燥是消除种子细菌污染最有效方法,且这种方法不影 响种子的发芽。除HCL和CaOCL2外,其它的种子处理药剂还有农用链霉 素、科博、升汞、抗菌剂"402"、新植霉粟等。生育期常采用化学防治与农业 手段相结合的措施,所用杀菌剂主要有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琥珀肥酸铜、 DT、甲霜铜、络同等铜制剂。此外据^^艮道加收米、科博对抑制病害的发生也 有明显作用。目前,通用的农业防治措施均采取避免大水漫灌,降低田间湿度, 增加通风透光等手段,创造不利病害发生的环境以减轻危害。另据报道土壤紧 密度对甜瓜根表微生物种群有较大影响,土壤越紧实,荧光假单胞菌的数量就 越高,而细菌总量并不随土:t襄紧密度的改变而改变("e&, 7byo" a/2"hVz^r5) 这为运用农业措施防治哈密瓜细菌性病害开辟了新途径。Z/w 、 i7oe;^e/f口 n/w/7(1995)报道,培植促进生长的根瘤菌,能向黄瓜引入抗细菌性角斑病的系 统抗性,这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哈密瓜上试验。Wi^arage,化orar等(1995 )运用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技术了能观测定Acidovrax avenae subsp.citrulli存在的特异性引物和基本实验模板。2000年 Walcott和itaitis 采用免疫/f兹性分离法和PCR才支术才企测出西瓜种子中的Acidovrax avenaesubsp.citrulli,这为迅速而准确地检测种子是否带菌、并及早防除侵染源, 防止其在田间定植做出了贡献。2004年,云、罗明等对哈密瓜内生细菌进行了 分离,明确其种群、分布和数量动态,从中筛选对瓜类细菌性叶斑病和细菌性 果腐病菌具有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林,从而为进一步利用内生生防菌资源,及开 展拮抗菌生防机制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改良等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重要基础。目前,在传统的农业病虫害防治中,不少人对化学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已形成习惯,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其负面影响日趋严重。随着主要 作物的病虫危害逐年加重,每年喷施的大量农药既加重了农民负担,增产不增 收,又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还造成了食物中农药残留,危害 人类健康。到目前为止,对植物真菌病害生物防治的研究已有许多相关报道, 但对细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研究较少,而且目前对甜瓜细菌性斑点病的生物防 治国内外研究报道甚少,因此,以功能微生物为核心的生物防治方法前景广阔, 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世界各国提出开发和使用绿色农药,开展生物防 治农作物病虫害,对其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搞清该类病害的病原种类及发 病规律并寻求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对于甜瓜病害的控制,提高其产量和 品质,确保新疆甜瓜生产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国内外有关本领域的研究现状,有关甜瓜细菌性斑点病拮抗菌的研究 工作刚刚开展,有关甜瓜细菌性斑点病拮抗菌的研究报道甚少。本专利技术提供一 种防治甜瓜细菌性斑点病的生防菌林-多粘类芽孢杆菌抹及其在田间防病中的 应用。所述的多粘类芽孢杆菌防病方法较传统的化学防治具有效果好、成本低、 使用安全、不污染环境等特点。针对甜瓜细菌性病害一直是制约甜瓜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有效控制甜瓜的病害,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甜瓜生产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 专利技术提供的一林甜瓜细菌性斑点病拮抗菌菌抹,通过在新疆昌吉及吐鲁番甜瓜 地健康甜瓜植抹根际的土壤样本分离、筛选和培养,获得一批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菌林,从中筛选出一株编号为G-14的菌林,从而提供了一种甜瓜细菌性斑点病拮抗菌林,其具有稳定而显著的防病效果,经微生物学分类与鉴定,属于类芽孢杆菌属的多粘类芽孢杆菌(/^e/ /^d7/^ /7o/// /xa)。本专利技术在获得的多粘类芽孢杆菌(/^e/7/^c///^ po/j^rxa)的基础上,提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CGMCC.No.225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杏琴史应武刘文玉娄恺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