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气管及支气管介入治疗的连通管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63228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10 2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气管及支气管介入治疗的连通管路,麻醉管路包括麻醉管路进气口以及与麻醉管路进气口连通且并列设置的麻醉管路第一分支和麻醉管路第二分支;检查操作管路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检查操作管路和第二检查操作管路,第一检查操作管路上连通连接有第一软管,第二检查操作管路上连通连接有第二软管,第一软管与麻醉管路第一分支连通连接,第二软管与麻醉管路第二分支连通连接;第一检查操作操作管路和第二检查操作管路下端交汇并与连接管路连通连接。连接接口为通用标准口径,即可满足气管插管的病人,又能满足使用喉罩的病人,双通道既保证了介入治疗中的给氧和麻醉,还为治疗中支架的准确释放提供可能,还能满足边治疗边吸引等功能。

A connected pipeline for endotracheal and bronchial interven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necting pipe fo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of trachea and bronchus, including anesthesia anesthesia pipeline pipeline and an air inlet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inlet and anesthesia pipelines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and the first branch pipe and anesthesia anesthesia pipeline second branch; pipeline inspection operations including juxtaposed first check operation pipeline and check operation line second connected with a hose connected to the first. The first check operation of the pipeline, the second hose connected connected with second check operation of the pipeline, the first and the first branch pipe communicated with anesthesia hose connection hose second and second branch connected anesthesia pipeline connection; the first check operation of pipeline and the second check operation and lower pipeline connecting pipe communicates with the intersection. Connection interface for standard caliber, can satisfy the tracheal intubation of patients, and can meet the use of laryngeal mask with double channel can not only ensure the oxygen supply and anesthesia i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may also provide for accurate release in the treatment of support, but also to meet the edge treatment to attract other func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气管及支气管介入治疗的连通管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气管及支气管介入治疗的连通管路。
技术介绍
气管、支气管介入手术的快速发展要求操作中既能保证患者的通气,又能提供给外科医生充足的时间与满意的手术条件。尤其气管、支气管支架手术需要保障患者通气的同时,气道内同时放置观察指导操作的支气管镜与放置支架的引导装置,这样才能确保支架的精准释放。而现有麻醉管路只能满足单一操作设备进入气道。因此在手术时只能先经支气管镜观察病变部位,粗略估算出支架放置的位置后,退出支气管镜,再按照经验估算的深度放置支架引导装置释放支架后,再置入支气管镜检查支架位置。这种操作往往导致支架释放位置不满意,需要再经支气管镜放置牵引钳拉动支架,易造成支架松脱或支架移位擦伤组织导致出血。因此不仅耗时,而且增加手术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气管及支气管介入治疗的连通管路,解决现有麻醉管路仅能满足单一操作通道的缺陷,提供具有双通路的连通管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气管及支气管介入治疗的连通管路,既能保证麻醉通气的需要,又能满足观察支气管镜和操作器械同时进入气道,实时显示操作过程,保证支架的准确释放与其他介入治疗的精准实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气管及支气管介入治疗的连通管路,包括麻醉管路、检查操作管路和连接管路;所述麻醉管路包括麻醉管路进气口以及与麻醉管路进气口连通且并列设置的麻醉管路第一分支和麻醉管路第二分支;所述检查操作管路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检查操作管路和第二检查操作管路,所述第一检查操作管路上连通连接有第一软管,所述第二检查操作管路上连通连接有第二软管,所述第一软管与麻醉管路第一分支连通连接,所述第二软管与麻醉管路第二分支连通连接;所述第一检查操作操作管路和第二检查操作管路下端交汇并与所述连接管路连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检查操作管路的顶部设有第一检查操作防漏气孔,所述第二检查操作管路的顶部设有第二检查操作防漏气孔。所述第一检查操作防漏气孔和第二检查操作防漏气孔有弹性可伸缩,支气管镜和支架引导装置可以从第一检查操作防漏气孔和第二检查操作防漏气孔同时进入检查操作管路而不会造成机械通气时气体泄漏。优选地,所述第一检查操作管路的顶部还设有与第一检查操作防漏气孔相匹配的第一检查操作盖帽,所述第二检查操作管路的顶部还设有第二检查操作防漏气孔相匹配的第二检查操作盖帽。所述第一检查操作盖帽和第二检查操作盖帽在第一检查操作防漏气孔和第二检查操作防漏气孔不进入其他器械时,将第一检查操作防漏气孔和第二检查操作防漏气孔盖严防止气体泄漏。优选地,所述第一检查操作操作管路和第二检查操作管路交汇处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连接管路的正上方,且所述挡板不超过连接管路的顶端。挡板用于防止进入第一检查操作操作管路和第二检查操作管路的支气管镜或操作器械进入的另一侧。挡板防止器械进入另一侧操作通道,且挡板长度以不超过管腔半径为宜。因此优选的,所述挡板(13)的长度小于等于管路(12)的管腔半径。优选地,所述连接管路的底端设有连接接口,所述连接接口与气管插管或喉罩连接。连接接口为通用标准口径,既可满足气管插管的病人,又能满足使用喉罩的病人。优选地,所述第一检查操作操作管路、第二检查操作管路和连接管路的材质为医用PVC。优选地,所述第一检查操作防漏气孔、第二检查操作防漏气孔、第一检查操作盖帽和第二检查操作盖帽的材质为硅胶。优选地,所述麻醉管路进气口和连接接口的管径为15mm,所述麻醉管路第一分支和麻醉管路第二分支的外径以及第一软管和第二软管的内径均为10mm,所述第一检查操作操作管路和第二检查操作管路的外径为18mm。优选地,所述第一检查操作防漏气孔和第二检查操作防漏气孔的孔径为4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气管及支气管介入治疗的连通管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消除了单一通道气管、支气管介入治疗中支架不能准确放置的问题。连接接口为通用标准口径,既可满足气管插管的病人,又能满足使用喉罩的病人,在方便术者操作的同时又节省了医疗支出。双通道的密封设计既保证了介入治疗中的给氧和麻醉,还为治疗中支架的准确释放提供可能,双通道设计还能满足边治疗边吸引等功能,不仅提高手术麻醉的质量与安全性,还提高了手术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示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气管及支气管介入治疗的连通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实施例1的连接管路与检查操作管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记如下:1麻醉管路进气口,2麻醉管路第一分支,3麻醉管路第二分支,4第一软管,5第二软管,6第一检查操作管路,7第二检查操作管路,8第一检查操作防漏气孔,9第二检查操作防漏气孔,10第一检查操作盖帽,11第二检查操作盖帽,12连接管路,13挡板,14连接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气管及支气管介入治疗的连通管路,包括麻醉管路、检查操作管路和连接管路12。所述麻醉管路包括麻醉管路进气口1以及与麻醉管路进气口1连通且并列设置的麻醉管路第一分支2和麻醉管路第二分支3,所述麻醉管路进气口1与麻醉机连接。所述检查操作管路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检查操作管路6和第二检查操作管路7,所述第一检查操作管路6上连通连接有第一软管4,所述第二检查操作管路7上连通连接有第二软管5,所述第一软管4与麻醉管路第一分支2连通连接,所述第二软管5与麻醉管路第二分支3连通连接。所述第一检查操作操作管路6和第二检查操作管路7下端交汇并与所述连接管路12连通连接。所述第一检查操作操作管路6、第二检查操作管路7和连接管路12的材质为医用PVC。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检查操作操作管路6和第二检查操作管路7交汇处设有挡板13,所述挡板13设置于连接管路12的正上方,且所述挡板13不超过连接管路12的管腔半径。所述第一检查操作管路6的顶部设有第一检查操作防漏气孔8,所述第二检查操作管路7的顶部设有第二检查操作防漏气孔9。所述第一检查操作防漏气孔8和第二检查操作防漏气孔9的孔径为4mm。所述第一检查操作管路6的顶部还设有与第一检查操作防漏气孔8相匹配的第一检查操作盖帽10,所述第二检查操作管路7的顶部还设有第二检查操作防漏气孔9相匹配的第二检查操作盖帽11。所述第一检查操作防漏气孔8、第二检查操作防漏气孔9、第一检查操作盖帽10和第二检查操作盖帽11的材质为硅胶。硅胶材质保证第一检查操作防漏气孔8、第二检查操作防漏气孔9、第一检查操作盖帽10和第二检查操作盖帽11有弹性可伸缩,支气管镜和支架引导装置可以从第一检查操作防漏气孔8和第二检查操作防漏气孔9同时进入检查操作管路而不会造成机械通气时气体泄漏。所述连接管路12的底端设有连接接口14,所述连接接口14与气管插管或喉罩连接。连接接口14为通用标准口径,即可满足气管插管的病人,又能满足使用喉罩的病人所述麻醉管路进气口1和连接接口14的管径为15mm,所述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气管及支气管介入治疗的连通管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气管及支气管介入治疗的连通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麻醉管路、检查操作管路和连接管路(12);所述麻醉管路包括麻醉管路进气口(1)以及与麻醉管路进气口(1)连通且并列设置的麻醉管路第一分支(2)和麻醉管路第二分支(3);所述检查操作管路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检查操作管路(6)和第二检查操作管路(7),所述第一检查操作管路(6)上连通连接有第一软管(4),所述第二检查操作管路(7)上连通连接有第二软管(5),所述第一软管(4)与麻醉管路第一分支(2)连通连接,所述第二软管(5)与麻醉管路第二分支(3)连通连接;所述第一检查操作操作管路(6)和第二检查操作管路(7)下端交汇并与所述连接管路(12)连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气管及支气管介入治疗的连通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麻醉管路、检查操作管路和连接管路(12);所述麻醉管路包括麻醉管路进气口(1)以及与麻醉管路进气口(1)连通且并列设置的麻醉管路第一分支(2)和麻醉管路第二分支(3);所述检查操作管路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检查操作管路(6)和第二检查操作管路(7),所述第一检查操作管路(6)上连通连接有第一软管(4),所述第二检查操作管路(7)上连通连接有第二软管(5),所述第一软管(4)与麻醉管路第一分支(2)连通连接,所述第二软管(5)与麻醉管路第二分支(3)连通连接;所述第一检查操作操作管路(6)和第二检查操作管路(7)下端交汇并与所述连接管路(12)连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气管及支气管介入治疗的连通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查操作管路(6)的顶部设有第一检查操作防漏气孔(8),所述第二检查操作管路(7)的顶部设有第二检查操作防漏气孔(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气管及支气管介入治疗的连通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查操作管路(6)的顶部还设有与第一检查操作防漏气孔(8)相匹配的第一检查操作盖帽(10),所述第二检查操作管路(7)的顶部还设有第二检查操作防漏气孔(9)相匹配的第二检查操作盖帽(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气管及支气管介入治疗的连通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查操作操作管路(6)和第二检查操作管路(7)交汇处设有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军张庆郑梦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日友好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