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母线功率投切保护电路及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6044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母线功率投切保护电路及设备,该保护电路包括控制电路、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一互锁电路和第二互锁电路,通过控制芯片分别向控制电路、第一互锁电路、以及第二互锁电路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以使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互锁电路和第二互锁电路的输出端构成回路,控制与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电连接的功率模块的第一母线的投入与切出,或与第二继电器动触点电连接的功率模块的第二母线的切出与投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双母线功率投切保护电路,能够防止双母线对同一功率模块的同时投入,从而提高充电电路的安全性,进一步保证充电设备的充电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母线功率投切保护电路及设备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电路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双母线功率投切保护电路及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当前各行业的重点项目,尤其是汽车行业中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新能源战略和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汽车工业和能源产业的发展重点。而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中充电站的设置是保证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安全充电的关键。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通常采用多个直流功率单元并联的方式实现汽车动力电池的直流快速充电需求。由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在冲电过程中需要随之调节充电功率,因而会采用双枪动态投切功率模块的方式提高电能的转换效率及功率模块的使用效率。而所设置的充电桩中进行输变电传输的线路为双母线的连接方式,该双母线连接方式包括并列运行的两个母线,以当其中一组母线发生诸如短路的故障时,仅通过将该发生故障的母线断开,仍然能够保证另一组母线的正常工作。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在不同剩余电量是所需要的充电电压、充电电流是动态变化的,因而在充电桩相应新能源电动期初电池管理系统动态充电的过程中需及时调整输出功率,而在功率投切过程中将会使得切换部件同时闭合的现象产生,从而威胁充电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母线功率投切保护电路及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充电电路动态投切过程中,切换部件同时闭合的现象产生,从而威胁充电设备安全的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母线功率投切保护电路,包括:控制电路、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一互锁电路及第二互锁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电源信号输入端与板载电源电连接、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控制芯片的第一信号控制端电连接、以及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源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电源信号分别输出至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动触点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动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功率模块的第一母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动触点与所述功率模块的第二母线电连接;所述第一互锁电路的第一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信号控制端电连接、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三信号控制端电连接、以及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动触点与静触点的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二互锁电路的第二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三信号控制端电连接、第五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信号控制端电连接、以及输出端接地,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五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三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继电器动触点与静触点的导通或断开。可选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以及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以及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电源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以及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相应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低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一三极管导通。可选的,所述第一互锁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二三极管、以及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以及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以及第二电极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电连接、以及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以及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电连接、以及第二电极接地;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控制端电连接、以及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二三极管和所述第三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相应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电平信号相反,以控制所述第二三极管和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通断。可选的,所述第二互锁电路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四三极管、以及第五三极管;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以及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以及第二电极接地;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控制端电连接、以及第二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以及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控制端电连接、以及第二电极接地;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控制端电连接、以及第二端与所述第五三极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可选的,所述第四三极管和所述第五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相应的,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五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电平信号相反,以控制所述第四三极管和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通断。可选的,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为电磁继电器。可选的,所述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一反冲电路和第二反冲电路;所述第一反冲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以及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反冲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以及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反冲电路和所述第二反冲电路为所述第一继电器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片提供反冲电压;其中,所述第一反冲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二反冲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相应的,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以及阴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以及阴极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双母线功率投切设备,包括:上述双母线功率投切保护电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母线功率投切保护电路及设备,该保护电路包括控制电路、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一互锁电路和第二互锁电路,通过控制芯片分别向控制电路、第一互锁电路、以及第二互锁电路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以使控制电路分别与第一互锁电路和第二互锁电路的输出端构成回路,控制与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电连接的功率模块的第一母线的投入与切出,或与第二继电器动触点电连接的功率模块的第二母线的切出与投入。本技术实施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双母线同时投入同一功率模块时,造成电路短路,从而威胁车辆充电安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双母线功率投切保护电路,能够防止双母线对同一功率模块的同时投入,从而提高充电电路的安全性,进一步保证充电设备的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母线功率投切保护电路及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母线功率投切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一互锁电路及第二互锁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电源信号输入端与板载电源电连接、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控制芯片的第一信号控制端电连接、以及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源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电源信号分别输出至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动触点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动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功率模块的第一母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动触点与所述功率模块的第二母线电连接;所述第一互锁电路的第一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信号控制端电连接、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三信号控制端电连接、以及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动触点与静触点的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二互锁电路的第二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三信号控制端电连接、第五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信号控制端电连接、以及输出端接地,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五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三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继电器动触点与静触点的导通或断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母线功率投切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第一继电器、第二继电器、第一互锁电路及第二互锁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电源信号输入端与板载电源电连接、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控制芯片的第一信号控制端电连接、以及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一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源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电源信号分别输出至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动触点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动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功率模块的第一母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电连接,所述第二继电器的动触点与所述功率模块的第二母线电连接;所述第一互锁电路的第一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信号控制端电连接、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三信号控制端电连接、以及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三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继电器动触点与静触点的导通或断开;所述第二互锁电路的第二信号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三信号控制端电连接、第五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第二信号控制端电连接、以及输出端接地,所述第四控制信号输入端和所述第五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的第三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第二继电器动触点与静触点的导通或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以及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以及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电源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以及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相应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输入端输入低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一三极管导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锁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二三极管、以及第三三极管;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输入端电连接、以及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电连接、以及第二电极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控制端电连接、以及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蒙蒙
申请(专利权)人:特瓦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