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深圳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回音壁模式谐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568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音壁模式谐振器,包括:空芯光纤、波导、波导谐振腔、第一单模光纤及第二单模光纤,波导及波导谐振腔位于空芯光纤中,第一单模光纤一端面通过熔接处理与空芯光纤一端面相连,第二单模光纤一端面通过熔接处理与空芯光纤另一端面相连,波导包括输入光波导、内表面波导及输出光波导,输入光波导两端面分别与第一单模光纤纤芯的一端面及内表面波导一端面相连接,输出光波导两端面分别与第二单模光纤纤芯的一端面及内表面波导另一端面相连接,内表面波导具有倏逝场,上述连接方式制备的回音壁模式谐振器结构更稳定且简单,并且,利用内表面波导的倏逝场实现内表面波导与波导谐振腔之间的光耦合,有利于光集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回音壁模式谐振器
本技术属于光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回音壁模式谐振器。
技术介绍
回音壁模式谐振器通过介质腔边界的连续全反射将光限制在谐振腔内,其在非线性光学、腔量子电动力学、超高分辨率检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现有技术中,制备回音壁模式谐振器的方法主要有4种,分别是棱镜耦合法、微纳光纤耦合法、光纤尖端耦合法及平面波导耦合法,其中,通过棱镜耦合法制备的回音壁模式谐振器结构复杂,不利于光集成;通过微纳光纤耦合法制备的回音壁模式谐振器结构不稳定;通过光纤尖端耦合法制备的回音壁模式谐振器结构复杂且不稳定;通过平面波导耦合法制备的回音壁模式谐振器不利于光集成。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着制备的回音壁模式谐振器结构复杂、结构不稳定以及不利于光集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回音壁模式谐振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制备的回音壁模式谐振器结构复杂、结构不稳定以及不利于光集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回音壁模式谐振器,所述回音壁模式谐振器包括:空芯光纤、波导、波导谐振腔、第一单模光纤及第二单模光纤;所述波导及所述波导谐振腔位于所述空芯光纤中;所述第一单模光纤的一端面通过熔接处理与所述空芯光纤的一端面相连,所述第二单模光纤的一端面通过熔接处理与所述空芯光纤的另一端面相连;所述波导包括输入光波导、内表面波导及输出光波导,所述输入光波导的两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单模光纤的纤芯的一端面及所述内表面波导的一端面相连接,所述输出光波导的两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二单模光纤的纤芯的一端面及所述内表面波导的另一端面相连接;所述内表面波导具有倏逝场。进一步地,所述空芯光纤的材料为纯石英,所述空芯光纤内部设有一个空心腔。进一步地,所述空心腔为矩形空心腔。进一步地,所述波导谐振腔为微球谐振腔。进一步地,所述波导谐振腔的折射率大于1.444。进一步地,所述波导谐振腔通过弱电弧放电退火处理固定于所述矩形空心腔的内壁上。进一步地,所述输入光波导及所述输出光波导是通过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写制而成的S型波导。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回音壁模式谐振器,回音壁模式谐振器包括:空芯光纤、波导、波导谐振腔、第一单模光纤及第二单模光纤,波导及波导谐振腔位于空芯光纤中,第一单模光纤的一端面通过熔接处理与空芯光纤的一端面相连,第二单模光纤的一端面通过熔接处理与空芯光纤的另一端面相连,波导包括输入光波导、内表面波导及输出光波导,输入光波导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一单模光纤的纤芯的一端面及内表面波导的一端面相连接,输出光波导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二单模光纤的纤芯的一端面及内表面波导的另一端面相连接,内表面波导具有倏逝场。与现有技术相比,将第一单模光纤及第二单模光纤的一端面通过熔接处理与空芯光纤的两端面相连,输入光波导分别与第一单模光纤的纤芯的一端面及内表面波导的一端面相连接,输出光波导分别与第二单模光纤的纤芯的一端面及内表面波导的另一端面相连接,通过上述连接方式制备的回音壁模式谐振器结构更稳定且简单,并且,利用内表面波导的倏逝场实现内表面波导与波导谐振腔之间的光耦合,有利于光集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回音壁模式谐振器的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回音壁模式谐振器的结构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请参阅图1所示的一种回音壁模式谐振器的结构的俯视图及图2所示的一种回音壁模式谐振器的结构的侧视图,回音壁模式谐振器包括:空芯光纤101、波导102、波导谐振腔103、第一单模光纤104及第二单模光纤105;波导102及波导谐振腔103位于空芯光纤101中;第一单模光纤104的一端面通过熔接处理与空芯光纤101的一端面相连,第二单模光纤105的一端面通过熔接处理与空芯光纤101的另一端面相连;波导102包括输入光波导1021、内表面波导1022及输出光波导1023,输入光波导1021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一单模光纤104的纤芯1041的一端面及内表面波导1022的一端面相连接,输出光波导1023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二单模光纤105的纤芯1051的一端面及内表面波导1022的另一端面相连接;内表面波导1022具有倏逝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单模光纤104由纤芯1041和包层1042组成,第二单模光纤105由纤芯1051和包层1052组成,空芯光纤101的材料为纯石英,空芯光纤101内部设有一个空心腔1011,空芯光纤101没有纤芯和包层,光不可以透过纯石英传输。进一步地,空心腔1011为矩形空心腔。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波导谐振腔103表示一个可以存储光能的空腔。进一步地,波导谐振腔103为微球谐振腔,波导谐振腔103的折射率大于1.444,其中,微球谐振腔的大小与矩形空心腔的大小相匹配,微球谐振腔可以恰好放入矩形空心腔中,微球谐振腔可以通过弱电弧放电退火处理固定于矩形空心腔的内壁上。其中,通过图2可以看出,第一单模光纤104的纤芯1041和第二单模光纤105的纤芯1051的中心点与空芯光纤101的中心点在YZ平面上等高。其中,YZ平面是三维立体图像中Y轴和Z轴构成的平面。进一步地,输入光波导1021及输出光波导1023是通过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写制而成的S型波导,内表面波导1022也是通过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写制而成的,内表面波导是直线型的,内表面波导1022没有与矩形空心腔的内表面相接处,之间隔有纯石英。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波导102与纯石英构成了纤芯和包层结构,利用输入光波导1021将第一单模光纤104中的光耦合至内表面波导1022中,因内表面波导1022具有倏逝场,利用内表面波导1022的倏逝场实现内表面波导1022与波导谐振腔103之间的耦合,将光从内表面波导1022耦合至波导谐振腔103中,光在波导谐振腔103中转几圈,一部分光会留在波导谐振腔103,剩下的光会回到内表面波导中,再利用输出光波导1023将回到内表面波导1023的光耦合至第二单模光纤105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回音壁模式谐振器包括:空芯光纤101、波导102、波导谐振腔103、第一单模光纤104及第二单模光纤105,波导102及波导谐振腔103位于空芯光纤101中,第一单模光纤104的一端面通过熔接处理与空芯光纤101的一端面相连,第二单模光纤105的一端面通过熔接处理与空芯光纤101的另一端面相连,波导102包括输入光波导1021、内表面波导1022及输出光波导1023,输入光波导1021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一单模光纤104的纤芯1041的一端面及内表面波导1022的一端面相连接,输出光波导1023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二单模光纤105的纤芯1051的一端面及内表面波导1022的另一端面相连接,内表面波导1022具有倏逝场。与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回音壁模式谐振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音壁模式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音壁模式谐振器包括:空芯光纤、波导、波导谐振腔、第一单模光纤及第二单模光纤;所述波导及所述波导谐振腔位于所述空芯光纤中;所述第一单模光纤的一端面通过熔接处理与所述空芯光纤的一端面相连,所述第二单模光纤的一端面通过熔接处理与所述空芯光纤的另一端面相连;所述波导包括输入光波导、内表面波导及输出光波导,所述输入光波导的两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单模光纤的纤芯的一端面及所述内表面波导的一端面相连接,所述输出光波导的两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二单模光纤的纤芯的一端面及所述内表面波导的另一端面相连接;所述内表面波导具有倏逝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音壁模式谐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音壁模式谐振器包括:空芯光纤、波导、波导谐振腔、第一单模光纤及第二单模光纤;所述波导及所述波导谐振腔位于所述空芯光纤中;所述第一单模光纤的一端面通过熔接处理与所述空芯光纤的一端面相连,所述第二单模光纤的一端面通过熔接处理与所述空芯光纤的另一端面相连;所述波导包括输入光波导、内表面波导及输出光波导,所述输入光波导的两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单模光纤的纤芯的一端面及所述内表面波导的一端面相连接,所述输出光波导的两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二单模光纤的纤芯的一端面及所述内表面波导的另一端面相连接;所述内表面波导具有倏逝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音壁模式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初跑廖常锐王义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