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度命令调度术语智能转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65595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调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调度命令调度术语智能转换方法,通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建立电网设备拓扑模型,虚拟出连接节点与端点的连接关系,实现程序层面的逻辑连接关系,通过连接点追踪设备端点,以及通过设备端点追踪连接点,再通过连接点追踪其他设备端点,逐层搜索以完成通过设备找到其他相关联的所有设备;为智能开票提供所有设备信息,并分析设备的状态信息,根据状态的转换,智能转换合成相应的调度术语。以达到智能出票的目的,提升智能操作票系统的成票准确率及覆盖率,提高调度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度命令调度术语智能转换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调度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调度命令调度术语智能转换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网智能化的进程,电网设备可靠性进一步提高,运行信息化、可视化手段不断完善,专业技术日趋融合。为了减轻调度日益繁杂的工作,解决调度员电话排队及“塞车”频发生等现象,电网建设了调度智能指挥平台(简称DICP)。调度智能指挥平台是以电网调度业务为基础构建的专业化指挥平台,是基于调控一体化模式建立的贯通各级调度对象的调度指挥网络交互系统,该系统实现了DICP调度操作票智能出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调度人员的工作效率。但因从EMS系统同步过来的设备名称术语与DICP调度操作票使用的设备术语不对应问题,导致操作票智能出票成功率不到百分十。其主要原因在于,CIM模型文件中的部分设备对象命名不规范,无法满足智能出票的调度术语的规范命名要求;CIM模型文件中部分设备的连接关系丢失,导致智能开票过程部分设备元件找不到不能完整开票,由于数据量庞大,难以通过人工快速排查及修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调度命令调度术语智能转换方法,实现线路、主变、母线、开关、刀闸等电气设备基于电网模型拓扑追踪分析方法,智能出票时根据设备状态的改变而使调度术语智能转换,达到智能出票的目的,提升智能操作票系统的成票准确率及覆盖率,提高调度员工作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调度命令调度术语智能转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电网设备的物理连接关系构建电网的设备拓扑模型;S2:基于步骤S1建立的设备拓扑模型,通过广度搜索和深度搜索,查找操作对象的开始设备、目标设备及所有中间关联设备;S3:对于步骤S2中查找到的设备,通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关系及设备电压等级判断各个设备分别属于电源侧或负荷侧;S4:根据电源侧设备和负荷侧设备的操作优先顺序提供设备调度术语。进一步地,步骤S1中设备拓扑模型包括端点及连接节点,端点表示电网中设备的电气连接点,连接节点表示设备的电气连接点之间的电气连接关系。具体地,当操作对象为线路时,步骤S3中线路的设备属于电源侧或负荷侧的判断步骤如下:S31-1:判断线路中所有设备的端点是否连接有发电厂,若连接有发电厂,则与发电厂连接的端点所属设备为电源侧设备,其他设备为负荷侧设备,若线路中所有设备的端点均没有连接发电厂,则执行步骤S32-1;S32-1:判断线路中设备端点连接的各个变电站的电压等级是否存在差异,若存在差异,则与最大电压等级变电站连接的端点所属设备为电源侧设备,其他设备为负荷侧设备,若电压等级不存在差异,则将所有设备均视为负荷侧设备,由调度员进行人工干预。具体地,当操作对象为母线时,所述步骤S3中线路的设备属于电源侧或负荷侧的判断步骤如下:S31-2:判断母线是属于旁母还是正母,判断方法为:在同一变电站内,电压等级最高的母线为主母,其余母线为旁母;在厂站内,母线均为旁母;S32-2:根据步骤S31-2的判断结果,主母为电源侧母线,旁母为负荷侧母线,电源侧母线上的所有设备均为电源侧设备,负荷侧母线上的所有设备均为负荷侧设备。本专利技术通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建立电网设备拓扑模型,虚拟出连接点与端点的连接关系,实现程序层面的逻辑连接关系,通过连接点追踪设备端点,以及通过设备端点追踪连接点,再通过连接点追踪其他设备端点,逐层搜索以完成通过设备找到其他相关联的所有设备;为智能开票提供所有设备信息,并分析设备的状态信息,根据状态的转换,智能转换合成相应的调度术语。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建立电网设备拓扑模型,再通过拓扑追踪算法找到操作对象的开始设备、目标设备及中间关联设备,并对设备状态进行分析,根据设备状态智能转换相应的调度术语,能快速便捷地找出设备命名不规范、设备连接关系丢失的数据,实现设备不同状态之间改变的智能出票,使调度智能出票成功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在一实施例中具体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在另一实施例中的具体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为线路术语基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方法进行智能转换的具体流程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电网设备的物理连接关系构建电网的设备拓扑模型:设备拓扑模型具体包括端点及连接节点,端点表示电网中设备的电气连接点,连接节点表示设备的电气连接点之间的电气连接关系;S2:基于步骤S1建立的设备拓扑模型,通过广度搜索和深度搜索,查找操作对象的开始设备、目标设备及所有中间关联设备;S3:对于步骤S2中查找到的设备,进行如下操作后,执行步骤S4:S31:搜索线路中设备端点连接的厂站,并设置搜索到的厂站的类型及电压等级,其中厂站包括发电厂和变电站,变电站需要设置电压等级,电压等级等级包括500kV、330kV、220kV、110kV、35kV、10kV;S32:判断线路中设备端点是否连接有发电厂,若连接有发电厂,则设置与发电厂连接的端点所属设备为电源侧,设置其他设备为负荷侧,若线路的设备端点没有连接发电厂,则执行步骤S33;S33:判断线路中设备端点连接的各个变电站的电压等级是否存在差异,若存在差异,则设置与最大电压等级变电站连接的端点所属设备为电源侧,设置其他设备为负荷侧,若电压等级不存在差异,则将所有线路设备设置为负荷侧,等待调度员进行人工干预。S4:搜索线路中的开关和刀闸设备,根据线路电源侧设备和负荷侧设备操作优先顺序,将开关命名转换为负荷调度术语规范的名称:电压等级+线路名称+编号+开关,如220kV珠拱乙线2965开关;将刀闸命名转换为负荷调度术语规范的名称:电压等级+线路名称+线路侧+编号+刀闸,如220kV国珠甲线线路侧46044刀闸。交流线路是连接发电厂和变电站的关键设备,不同于其他设备的是,线路操作涉及了不同厂站的操作。线路术语基于拓扑追踪分析的智能转换算法主要实现线路电源侧负荷侧判定,基于电网拓扑模型广度、深度搜索与线路关联的开关、刀闸、地刀等设备,并根据当前操作的实时状态和电源侧负荷侧判定结果,或电源侧或负荷侧优先转换开关、刀闸、地刀等设备术语。实施例二:如图2所示,为母线术语基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方法进行智能转换的具体流程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电网设备的物理连接关系构建电网的设备拓扑模型:设备拓扑模型具体包括端点及连接节点,端点表示电网中设备的电气连接点,连接节点表示设备的电气连接点之间的电气连接关系;S2:基于步骤S1建立的设备拓扑模型,通过广度搜索和深度搜索,查找操作对象的开始设备、目标设备及所有中间关联设备;S3:对于步骤S2中查找到的设备,进行如下操作后,执行步骤S4:S31:调用母线接线类型判定与电气分析算法(根据母线电压),判断母线为主母或旁母,判断方法如下:在同一变电站内,电压等级最高的母线为电源侧,其余母线为负荷侧;在厂站内,母线均为负荷侧;S32:根据步骤S31-2的判断结果,主母为电源侧母线,旁母为负荷侧母线,电源侧母线上的所有设备均为电源侧设备,负荷侧母线上的所有设备均为负荷侧设备;S4:搜索与母线关联的开关、刀闸等,并根据母线电源侧和负荷侧操作优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调度命令调度术语智能转换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度命令调度术语智能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电网设备的物理连接关系构建电网的设备拓扑模型;S2:基于步骤S1建立的设备拓扑模型,通过广度搜索和深度搜索,查找操作对象的开始设备、目标设备及所有中间关联设备;S3:对于步骤S2中查找到的设备,通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关系及设备电压等级判断各个设备分别属于电源侧或负荷侧;S4:根据电源侧设备和负荷侧设备的操作优先顺序提供设备调度术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度命令调度术语智能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电网设备的物理连接关系构建电网的设备拓扑模型;S2:基于步骤S1建立的设备拓扑模型,通过广度搜索和深度搜索,查找操作对象的开始设备、目标设备及所有中间关联设备;S3:对于步骤S2中查找到的设备,通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关系及设备电压等级判断各个设备分别属于电源侧或负荷侧;S4:根据电源侧设备和负荷侧设备的操作优先顺序提供设备调度术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度命令调度术语智能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设备拓扑模型包括端点及连接节点,所述端点表示电网中设备的电气连接点,所述连接节点表示设备的电气连接点之间的电气连接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度命令调度术语智能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操作对象为线路时,所述步骤S3中线路的设备属于电源侧或负荷侧的判断步骤如下:S31-1:判断线路中所有设备的端点是否连接有发电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雄廖石江甘德树凌华保赵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珠海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