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式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5081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腔式空气净化器,包括外壳、空气净化装置和空气加湿装置,外壳包括第一内腔、第二内腔、进风口、排气口;第一内腔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空气净化装置设置在第一过滤网;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气泵、第一水槽、紫外灯,第一水槽内设置有水溶液和光触媒活性球;第一水槽的顶部通过排气筒与排气口连接并连通;空气加湿装置设置在第二内腔内,包括第二水槽、加热器、第一水泵、第二水泵、布水器和蒸发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水溶液对空气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进行溶解吸附,再利用水溶液中的光触媒活性球对溶解物进行光催化降解,来提高空气净化器的效率,并通过双腔式的设计,增加了空气净化器的加湿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腔式空气净化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腔式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家电产品,主要分为家用、商用、工业、楼宇。空气净化器中有多种不同的技术和介质,使它能够向用户提供清洁和安全的空气,其中,常用的空气净化技术有:滤芯过滤技术、活性炭吸附技术、活性炭负载光触媒降解技术和水溶解过滤技术等。而这些技术方法都存在效率低的问题,例如滤芯过滤技术只能降低PM2.5等固体的污染,对甲醛、苯系物等气体却无法起作用;活性炭吸附技术容易吸附饱和,并且活性炭负载光触媒降解技术的效率低;水溶解过滤技术虽然效率高,但是水溶解过滤技术中的水溶液却容易饱和,因而需要不停地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腔式空气净化器,通过水溶液对空气中的可溶性有机污染物进行溶解吸附,再利用水溶液中的光触媒活性球对溶解物进行光催化降解,来提高空气净化器的效率,并通过双腔式的设计,不但增加了空气净化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腔式空气净化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腔式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空气净化装置(2)和空气加湿装置(3),所述的外壳(1)包括由分隔板(4)分隔形成的第一内腔(101)和第二内腔(102)以及设置在第一内腔侧壁上的进风口(103)、设置在第一内腔顶部的排气口(104);分隔板上开有通气孔(105),所述第一内腔内设置有呈圆筒状的第一过滤网(207),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第一内腔同轴设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网内;所述空气净化装置(2)包括气泵(201)、与气泵的排气管(202)相连接并连通的第一水槽(203)、以及设置在第一水槽顶部的紫外灯(204),所述第一水槽内设置有水溶液和光触媒活性球(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腔式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空气净化装置(2)和空气加湿装置(3),所述的外壳(1)包括由分隔板(4)分隔形成的第一内腔(101)和第二内腔(102)以及设置在第一内腔侧壁上的进风口(103)、设置在第一内腔顶部的排气口(104);分隔板上开有通气孔(105),所述第一内腔内设置有呈圆筒状的第一过滤网(207),所述第一过滤网与所述第一内腔同轴设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网内;所述空气净化装置(2)包括气泵(201)、与气泵的排气管(202)相连接并连通的第一水槽(203)、以及设置在第一水槽顶部的紫外灯(204),所述第一水槽内设置有水溶液和光触媒活性球(205);所述第一水槽的顶部通过排气筒(208)与所述第一内腔上的排气口(104)连接并连通;所述空气加湿装置(3)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腔(102)内,所述空气加湿装置包括第二水槽(301)、第一水泵(303)、第二水泵(307)、设置在所述第二水槽内部的加热器(302)、设置在所述第二水槽上方的布水器(304)、以及设置在所述布水器下方的蒸发器(305),所述第二水槽与布水器通过第一水泵连通,所述第二水槽与第一水槽之间通过第二水泵连通,所述第二水槽上设置有延伸到外壳外侧的加水口。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昊白大伟郝光明史智鹏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若思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