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及滑模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64795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结构,包括模板体系、台车车架、侧撑机构、顶升机构以及行走机构,所述模板体系由顶模组件和侧模组件组成,所述顶模组件设置在台车车架正上方且与台车车架连接,所述侧模组件设置在台车车架两侧且通过侧撑机构与台车车架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在浇筑综合管廊中间廊道墙时的相互配合,通过每个台车上采用的大块定型钢模板,使相邻台车的侧模板之间形成管廊中间廊道墙的浇筑空间,并利用各小车上侧撑机构的作用,保证了模板结构支撑的可靠性,避免了中间廊道墙浇筑过程中模板的变形,而且模板拼缝少,提高了中间廊道墙成型质量,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而且节约了人工,降低了施工成本。

A formwork car and sliding mode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the sliding form construction of cast-in-place concret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pipe gallery cast-in-situ formwork trolley structure concrete slipform construction, including formwork system, trolley frame, side supporting mechanism, a lifting mechanism and a walking mechanism, the template system is composed of top die assembly and side mold components, wherein the top mold assembly is arranged on the trolley frame is over and connected with the trolley frame, wherein side die is arranged on the trolley frame on both sides and through the side support frame is connected with the trolley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uses coordinate with each other in the middle of the corridor pouring pipe gallery wall, by using each trolley type large steel formwork, pouring pipe gallery space to form the middle of the corridor between the side wall of the adjacent template trolley, and the use of the car on the side support mechanism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formwork supporting structure. To avoid the deformation of wall template pouring process middle in the gallery, and the template less seams, improve the middle of the corridor wall forming qual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saves the manpower, reduces the constr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及滑模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及滑模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工程是指在城市道路下面建设的市政共用隧道,用于将电力、通信、供水、燃气等管道进行集中并置于综合管廊内,方便今后统一管理、维护等,以实现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目前,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已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开展,采用现有综合管廊的施工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搭脚手架模板进行施工,施工效率低,施工工期长,人工拆装、搬运材料的劳动强度大且施工成本高;2、搭设模板支撑结构可靠性较差,模板拼缝多,浇筑过程中模板易变形,造成成形质量不高;3、管廊之间伸缩缝橡胶止水带偏位漏水、丝杆漏水、预埋件移位以及二次施工缝漏浆,造成混凝土蜂窝麻面导致漏水等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模板结构支撑可靠,模板拼缝少,拆卸简单方便,节约人工,既能保障施工质量又能缩短施工工期的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及滑模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包括模板体系、台车车架、侧撑机构、顶升机构以及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体系由顶模组件和侧模组件组成,所述顶模组件设置在台车车架正上方且与台车车架连接,所述侧模组件设置在台车车架两侧且通过侧撑机构与台车车架连接,所述侧模组件在侧撑机构作用下可向两侧外部伸开或向内部收缩,所述顶升机构设置在台车车架下方,用于将模板台车整体向上顶起并支撑,所述行走机构设置在台车车架底部,用于带动模板台车沿综合管廊滑动,相邻两个综合管廊内设置的两个模板台车的侧模组件相互配合构成用于浇筑综合管廊中间廊道墙的浇筑腔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其所述顶模组件由顶模板和顶模支撑肋组成,所述顶模板通过顶模支撑肋与台车车架固定连接,所述侧模组件由侧模板和侧模支撑肋组成,所述侧模板与侧模支撑肋固定连接,所述侧模支撑肋通过侧撑机构与台车车架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其所述侧撑机构包括侧模伸缩组件和侧模顶撑组件,所述侧模伸缩组件设置在台车车架上,所述侧模伸缩组件的驱动端与台车车架两侧的侧模组件连接,用于驱动侧模组件伸开和收缩,所述侧模顶撑组件设置在台车车架上,在浇筑综合管廊中间廊道墙时,所述侧模顶撑组件的端部压紧在侧模组件外侧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其所述侧模伸缩组件包括双头螺杆和螺杆套筒,所述螺杆套筒与双头螺杆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所述螺杆套筒上设置有扭力转盘,所述双头螺杆两端分别与侧模组件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扭力转盘带动双头螺杆转动,使台车车架两侧的侧模组件同步伸开和收缩。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其所述侧模顶撑组件由上部顶撑和下部顶撑组成,所述上部顶撑为定长尺寸结构,所述下部顶撑为螺旋丝杆结构,通过旋转丝杆使下部顶撑顶紧在侧模组件外侧端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其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设置在台车车架底部的行走轮以及设置在综合管廊混凝土底板上的轨道,所述行走轮与轨道滑动配合,在前段混凝土浇筑完成脱模后,所述模板台车通过牵引力沿轨道滑动至下一浇筑段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其在所述台车车架下部设置有横向导向杆,在所述横向导向杆两端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与综合管廊混凝土底板的中间廊道墙底部段端面接触,用于对模板台车在沿轨道滑动时进行导向并支撑限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其在所述台车车架两侧的侧模组件下方设置有侧模顶升机构,在浇筑综合管廊中间廊道墙时,所述侧模顶升机构用于将侧模组件顶起,使侧模组件上端部与顶模组件两端结合形成密封结构。一种采用模板台车用于综合管廊的滑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施工步骤:a)综合管廊底板混凝土浇筑,并在综合管廊底板上绑扎墙体钢筋;b)在综合管廊底板上安装所述模板台车,进行支模并浇筑混凝土,其中用于浇筑综合管廊中间廊道墙的浇筑腔室是由相邻两个综合管廊内设置的两个模板台车的侧模组件以及其两端的端模相互配合构成;用于浇筑综合管廊两端侧墙的浇筑腔室是由综合管廊两端舱体内模板台车的侧模板与对应基坑护壁及两端的端模相互配合构成;c)拆模,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脱模强度后,方可进行脱模,在完成脱模后,通过牵引机构将模板台车整体牵引至下一节段,进行下一节段的施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采用模板台车用于综合管廊的滑模施工方法,其在步骤b)中,具体的支模方法是:当模板台车位于支模位置后,采用顶升机构将模板台车整体顶升到标高位置,直到台车车架上方的顶模板到达支模位置,在顶模板顶升到位后,采用支撑部件垫在台车车架下口并进行固定,随后通过侧模伸缩组件使侧模板向外伸开,直至侧模板上口顶紧限位挡块,再调整侧模板下口的侧模顶升机构,使侧模板上口与顶模板两端边口结合密封,接着通过侧模顶撑组件对侧模板进行压紧,这样,相邻两个综合管廊内设置的两个模板台车的侧模组件以及其两端的端模相互配合构成用于浇筑综合管廊中间廊道墙的浇筑腔室,最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在步骤c)中,具体的脱模方法是:首先将侧模板下口顶升机构和侧模伸缩组件完全松脱,利用侧模伸缩组件将侧模板向内收缩,使侧模板完全脱离开浇筑砼体,待侧模板脱离开墙体一定距离后停止收模,此时侧模板挂在台车车架上,其次,通过顶升机构使模板台车整体在自重作用下下降并脱离顶板混凝土,使模板台车的行走轮下降到底板的轨道上,完成脱模过程,最后通过牵引机构将模板台车整体牵引至下一节段,进行下一节段的施工。本专利技术利用在浇筑综合管廊中间廊道墙时的相互配合,通过每个台车上采用的大块定型钢模板,使相邻台车的侧模板之间形成管廊中间廊道墙的浇筑空间,并利用各小车上侧撑机构的作用,保证了模板结构支撑的可靠性,模板刚度更高,避免了中间廊道墙浇筑过程中模板的变形,而且模板拼缝少,大大提高了中间廊道墙成型质量,同时,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组装、支模、拆模及运行方便,施工效率高,节约了人工,降低了施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置于综合管廊内且还未支模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置于综合管廊内且处于支模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综合管廊混凝土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四舱管廊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示意图。图中标记:1为台车车架,2为浇筑腔室,3a为顶模板,3b为顶模支撑肋,4a为侧模板,4b为侧模支撑肋,5为双头螺杆,6为螺杆套筒,7为扭力转盘,8为行走轮,9为综合管廊混凝土底板,9a为中间廊道墙底部段,10为轨道,11为横向导向杆,12为滚轮,13为侧模顶升机构,14为污水舱,15为燃气舱,16为输水舱,17为综合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及滑模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包括模板体系、台车车架(1)、侧撑机构、顶升机构以及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体系由顶模组件和侧模组件组成,所述顶模组件设置在台车车架(1)正上方且与台车车架(1)连接,所述侧模组件设置在台车车架(1)两侧且通过侧撑机构与台车车架(1)连接,所述侧模组件在侧撑机构作用下可向两侧外部伸开或向内部收缩,所述顶升机构设置在台车车架(1)下方,用于将模板台车整体向上顶起并支撑,所述行走机构设置在台车车架(1)底部,用于带动模板台车沿综合管廊滑动,相邻两个综合管廊内设置的两个模板台车的侧模组件相互配合构成用于浇筑综合管廊中间廊道墙的浇筑腔室(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包括模板体系、台车车架(1)、侧撑机构、顶升机构以及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体系由顶模组件和侧模组件组成,所述顶模组件设置在台车车架(1)正上方且与台车车架(1)连接,所述侧模组件设置在台车车架(1)两侧且通过侧撑机构与台车车架(1)连接,所述侧模组件在侧撑机构作用下可向两侧外部伸开或向内部收缩,所述顶升机构设置在台车车架(1)下方,用于将模板台车整体向上顶起并支撑,所述行走机构设置在台车车架(1)底部,用于带动模板台车沿综合管廊滑动,相邻两个综合管廊内设置的两个模板台车的侧模组件相互配合构成用于浇筑综合管廊中间廊道墙的浇筑腔室(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组件由顶模板(3a)和顶模支撑肋(3b)组成,所述顶模板(3a)通过顶模支撑肋(3b)与台车车架(1)固定连接,所述侧模组件由侧模板(4a)和侧模支撑肋(4b)组成,所述侧模板(4a)与侧模支撑肋(4b)固定连接,所述侧模支撑肋(4b)通过侧撑机构与台车车架(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撑机构包括侧模伸缩组件和侧模顶撑组件,所述侧模伸缩组件设置在台车车架(1)上,所述侧模伸缩组件的驱动端与台车车架(1)两侧的侧模组件连接,用于驱动侧模组件伸开和收缩,所述侧模顶撑组件设置在台车车架(1)上,在浇筑综合管廊中间廊道墙时,所述侧模顶撑组件的端部压紧在侧模组件外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伸缩组件包括双头螺杆(5)和螺杆套筒(6),所述螺杆套筒(6)与双头螺杆(5)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所述螺杆套筒(6)上设置有扭力转盘(7),所述双头螺杆(5)两端分别与侧模组件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扭力转盘(7)带动双头螺杆(5)转动,使台车车架(1)两侧的侧模组件同步伸开和收缩。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顶撑组件由上部顶撑和下部顶撑组成,所述上部顶撑为定长尺寸结构,所述下部顶撑为螺旋丝杆结构,通过旋转丝杆使下部顶撑顶紧在侧模组件外侧端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综合管廊现浇混凝土滑模施工的模板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设置在台车车架(1)底部的行走轮(8)以及设置在综合管廊混凝土底板(9)上的轨道(10),所述行走轮(8)与轨道滑动配合,在前段混凝土浇筑完成脱模后,所述模板台车通过牵引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江云崔永胜江涛李伟刘江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