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缝线迹异常检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4729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缝线迹异常检测机构。该车缝线迹异常检测机构包括基座、盖板组件、滑动块以及检测组件。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具有过料通槽以及检测通槽,所述过料通槽的两个侧面槽口分别开口于所述基座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面,所述检测通槽的其中一个侧面槽口开口于所述基座第三个侧面,所述检测通槽的另一个侧面槽口连通于所述过料通槽。所述过料通槽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吹风孔,多个所述吹风孔朝向所述检测通槽内。所述检测组件具有用于发出检测光线的发射部以及接收所述检测光线的接收部,所述发射部以及所述接收部分别位于所述检测通槽相对的两个内壁上。所述盖板组件覆盖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上。该车缝线迹异常检测机构节时节力。

Car stitch track anomaly detection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bnormal detection mechanism for the stitching track of a car. The car stitch track anomaly detection mechanism includes a base seat, a cover plate component, a slide block, and a detection component. On the surface of the base material with a through groove and detection through slot, the two side notch groove material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the base of which two opposite sides, the detection groove in one side of the notch opening to the base third side, the other side the detection of notch groove communicated in the feeding trough. A plurality of blowing holes are provid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material passing trough, and a plurality of the blowing holes are moved toward the detection channel. The detection module has a transmitting part for sending out detection light and a receiving part for receiving the detection light, and the transmitting part and the receiving part are not positioned on the two inner walls relative to the detection channel. The cover plate assembly is covered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base. This car stitch track anomaly detection mechanism section time joint for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缝线迹异常检测机构
本技术涉及服装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缝线迹异常检测机构。
技术介绍
在服装生产领域,传统的车缝过程中,经常出现纱线断线、跳线等情况,纱线断线、跳线则会影响车缝质量,影响产品的品质,而目前在车缝时,检测断线、跳线等纱线异常情况的方法是通过人工检测,人工检测费时费力,并且经常出现漏检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节时节力的车缝线迹异常检测机构。一种车缝线迹异常检测机构,包括基座、盖板组件以及检测组件;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具有过料通槽以及检测通槽,所述过料通槽的两个侧面槽口分别开口于所述基座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面,所述检测通槽的其中一个侧面槽口开口于所述基座第三个侧面,所述检测通槽的另一个侧面槽口连通于所述过料通槽;所述过料通槽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吹风孔,多个所述吹风孔朝向所述检测通槽内;所述检测组件具有用于发出检测光线的发射部以及接收所述检测光线的接收部,所述发射部以及所述接收部分别位于所述检测通槽相对的两个内壁上;所述盖板组件覆盖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组件具有第一盖板以及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覆盖且连接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以用于覆盖所述检测通槽,所述第二盖板覆盖且连接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以用于覆盖所述过料通槽,所述第一盖板以及所述第二盖板紧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盖板活动连接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上;当所述第二盖板紧邻所述第一盖板时,所述第二盖板覆盖所述过料通槽;当所述第二盖板远离所述第一盖板时,所述第二盖板打开所述过料通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具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检测通槽分别位于所述过料通槽的两侧,所述定位块的长轴垂直于所述过料通槽的延伸方向,所述定位块沿着其长轴方向的两侧均凸出有限位块;所述第二盖板的下底面具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块能够嵌设配合,所述第二盖板能够沿着所述定位块的长轴方向移动以打开或者关闭所述过料通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部件,所述限位块朝向所述过料通槽的端面均连接有所述弹性部件;当所述第二盖板沿着所述定位块的长轴方向远离所述第一盖板并压缩所述弹性部件时,所述第二盖板打开所述过料通槽;所述弹性部件能够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使得所述第二盖板复位并紧邻所述第一盖板。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块长轴方向上的两侧由其顶部至其底部逐渐收窄,所述定位槽的内部尺寸由位于所述第二盖板下底面的槽口至槽底方向逐渐增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吹风管,所述吹风管连接在所述基座上且连通于多个所述吹风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通槽相对的两个内壁具有多个顺序排列的检测孔,所述检测孔的一端开口于所述检测通槽内且相对的另一端开口于所述基座的外壁,所述检测孔用于供所述发射部以及所述接收部嵌设。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座分别位于所述检测通槽的两侧且嵌设在所述检测孔内,所述安装座能够嵌设在不同位置的所述检测孔内,所述发射部以及所述接收部分别设在两个所述安装座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通槽朝向所述过料通槽的侧面槽口的尺寸由所述检测通槽的内部至所述过料通槽方向逐渐增大。上述的车缝线迹异常检测机构,能够通过检测组件实时检测跳线,并能够提高车缝质量,自动化检测车缝线迹是否正常,节约时间节约人力。纱线穿过过料通槽,当纱线运行正常不出现跳线情况时,纱线不会进入到检测通槽内,检测组件不会检测到纱线,此时显示纱线正常运行;当出现跳线时,纱线在吹风孔内吹风的作用下,会被吹到进入到检测通槽内,检测组件能检测到纱线,提醒出现跳线情况。上述的车缝线迹异常检测机构,还设置了第二盖板、定位块以及弹性部件,对于出现纱线断线等情况,避免了传统方式穿线麻烦的问题,只需将第二盖板远离所述第一盖板滑动即可漏出过料通槽,便于穿线,节时节力。弹性部件能够将第二盖板弹回,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车缝线迹异常检测机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车缝线迹异常检测机构除去盖板组件后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车缝线迹异常检测机构除去盖板组件后且发生跳线情况时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车缝线迹异常检测机构滑动第二盖板后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车缝线迹异常检测机构;100、基座;110、过料通槽;111、吹风孔;120、检测通槽;121、检测孔;200、盖板组件;210、第一盖板;220、第二盖板;300、检测组件;310、发射部;320、接收部;400、定位块;410、限位块;500、吹风管;600、弹性部件;700、安装座;20、纱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了一种车缝线迹异常检测机构10。该车缝线迹异常检测机构10包括基座100、盖板组件200以及检测组件300。参见图2所示,基座100的上表面具有过料通槽110以及检测通槽120。过料通槽110的两个侧面槽口分别开口于基座100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面。检测通槽120的其中一个侧面槽口开口于基座100第三个侧面,检测通槽120的另一个侧面槽口连通于过料通槽110。过料通槽110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吹风孔111,多个吹风孔111朝向检测通槽120内。参见图1及图2所示,检测组件300具有用于发出检测光线的发射部310以及接收检测光线的接收部,发射部310以及接收部320分别位于检测通槽120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参见图1所示,盖板组件200覆盖在基座100的上表面上。进一步地,参见图1及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盖板组件200具有第一盖板210以及第二盖板220。第一盖板210覆盖且连接在基座100的上表面以用于覆盖检测通槽120。第二盖板220覆盖且连接在基座100的上表面以用于覆盖过料通槽110,第一盖板210以及第二盖板220紧邻。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示,第二盖板220活动连接在基座100的上表面上。当第二盖板220紧邻第一盖板210时,第二盖板220覆盖过料通槽110;当第二盖板220远离第一盖板210时,第二盖板220打开过料通槽110。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及图3所示,基座100的上表面具有定位块400。定位块400与检测通槽120分别位于过料通槽110的两侧。定位块400的长轴垂直于过料通槽110的延伸方向,定位块400沿着其长轴方向的两侧均凸出有限位块410。第二盖板220的下底面具有定位槽,定位槽与定位块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缝线迹异常检测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缝线迹异常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盖板组件以及检测组件;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具有过料通槽以及检测通槽,所述过料通槽的两个侧面槽口分别开口于所述基座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面,所述检测通槽的其中一个侧面槽口开口于所述基座的第三个侧面,所述检测通槽的另一个侧面槽口连通于所述过料通槽;所述过料通槽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吹风孔,多个所述吹风孔朝向所述检测通槽内;所述检测组件具有用于发出检测光线的发射部以及接收所述检测光线的接收部,所述发射部以及所述接收部分别位于所述检测通槽相对的两个内壁上;所述盖板组件覆盖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缝线迹异常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盖板组件以及检测组件;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具有过料通槽以及检测通槽,所述过料通槽的两个侧面槽口分别开口于所述基座其中两个相对的侧面,所述检测通槽的其中一个侧面槽口开口于所述基座的第三个侧面,所述检测通槽的另一个侧面槽口连通于所述过料通槽;所述过料通槽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吹风孔,多个所述吹风孔朝向所述检测通槽内;所述检测组件具有用于发出检测光线的发射部以及接收所述检测光线的接收部,所述发射部以及所述接收部分别位于所述检测通槽相对的两个内壁上;所述盖板组件覆盖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缝线迹异常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组件具有第一盖板以及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覆盖且连接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以用于覆盖所述检测通槽,所述第二盖板覆盖且连接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以用于覆盖所述过料通槽,所述第一盖板以及所述第二盖板紧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缝线迹异常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板活动连接在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上;当所述第二盖板紧邻所述第一盖板时,所述第二盖板覆盖所述过料通槽;当所述第二盖板远离所述第一盖板时,所述第二盖板打开所述过料通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缝线迹异常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具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所述检测通槽分别位于所述过料通槽的两侧,所述定位块的长轴垂直于所述过料通槽的延伸方向,所述定位块沿着其长轴方向的两侧均凸出有限位块;所述第二盖板的下底面具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块能够嵌设配合,所述第二盖板能够沿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乐陈晓升陆全开张润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