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船用自动抛射救身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4287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8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无人船用自动抛射救身圈装置,涉及救生设备技术领域,通过设置固定架、发射管、高能气体发生器和折叠式救生圈,发射管通过固定架设在无人船上,发射管的底部设有高能气体发生器,折叠式救生圈设在发射管内,并通过高能气体发生器的实现抛射。本装置实现了通过折叠式救生圈带着牵引绳飞向指定目标,折叠救生圈迅速达到水面实施救援任务;本装置自带高能气体发生器作为动力源,无需携带其他装置,体积较小,携带方便,不受水域地形限制且操作,安全可靠;且本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人员在地面即可完成操作,结构精巧,操作简单,设计合理,大大提高了援救效率,适合广泛推广。

Automatic ejection rescue ring device for unmanned ship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unmanned boat to save the body ring device for automatic ejection, and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life-saving equipment, by setting a fixed frame, transmitting tube, high-energy gas generator and folding buoy, launch tube through a fixed frame in the unmanned boat launch tub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high-energy gas generator, folding life-saving ring in the launch tube. And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high energy gas generator propellant. This device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folding buoy with a traction rope to the specified target, folding life buoy to quickly reach the surfa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cue mission; the device with high energy gas generator as the power source, no need to carry other devices, small volume, convenient carrying, without the limitation of terrain and water operation, safe and reliable; and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device is simple the operator, on the ground to complete the operation, compact structure, simple operation, reasonable design, greatly improve the rescue efficiency, suitable for wide popula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船用自动抛射救身圈装置
本技术涉及救生设备
,具体涉及无人船用自动抛射救身圈装置。
技术介绍
在国际或国内的船支上配备的救生圈,一般是设置在船仓里专用储贮柜内,或挂在船舷上,当船支遇险有不幸者落水时,都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落水者往往来不及使用船支上配备的救生圈,在海浪或水流的冲击下,很快冲走而离船支很远。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救生圈抛射装置为手工发射,部分的抛射装置以高压气瓶为动力源,这种装置不仅设备笨重,携带搬运不方便。由于人工操作及气瓶压力抛射距离较短,在救生圈抛射出后无法全方位调节救生圈位置,从而无法做到深入水域中心进行施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功能得到拓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便携性的无人船用自动抛射救身圈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无人船用自动抛射救身圈装置,主要包括固定架、发射管、高能气体发生器和折叠式救生圈,所述发射管通过固定架设在无人船上,所述发射管的底部设有所述高能气体发生器,所述折叠式救生圈设在所述发射管内,并通过所述高能气体发生器实现抛射。进一步地,还设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所述折叠式救生圈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发射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高能气体发生器设在所述发射管的底部;所述发射管通过固定架倾斜设置在无人船上。进一步地,所述高能气体发生器上还设有信号接收端。进一步地,还设有限位活塞,所述限位活塞与所述发射管的内壁紧密贴紧。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管为顶部开口的圆筒状结构;所述发射管内通过隔挡形成两个容纳腔;所述高能气体发生器设在底部容纳腔内;所述高能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喷射口穿过所述隔挡并向前延伸到另一侧容纳腔内。进一步地,所述牵引绳、限位活塞和折叠式救生圈沿着发射管的从下到上依次设在另一侧容纳腔内。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管的顶部还卡设有收口环和易碎片;所述收口环套设在所述发射管顶部;所述易碎片盖设在所述发射管的顶部开口端。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管外还设有多个抱箍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通过折叠式救生圈带着牵引绳飞向指定目标,折叠救生圈迅速达到水面实施救援任务。2.本技术自带高能气体发生器作为动力源,无需携带其他装置,体积较小,携带方便,不受水域地形限制且操作,安全可靠。3.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人员在地面即可完成操作,结构精巧,操作简单,设计合理,大大提高了援救效率,适合广泛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安装使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断面图;图中标号说明:1、固定架;2、发射管;21、隔挡;22、收口环;23、易碎片;3、高能气体发生器;31、信号接收端;4、折叠式救生圈;5、无人船;6、牵引绳;7、限位活塞;8、抱箍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结合附图1和2,无人船用自动抛射救身圈装置,主要包括固定架1、发射管2、高能气体发生器3和折叠式救生圈4,所述发射管2通过固定架1设在无人船5上,所述发射管2的底部设有所述高能气体发生器3,所述折叠式救生圈4设在所述发射管2内,并通过所述高能气体发生器3实现抛射;通过将折叠式救生圈4设在发射管2内,且折叠式救生圈4的一侧与高能气体发生器3的相对设置,通过高能气体发生器3产生的气体推动折叠救生圈4沿着发射管2长度方向射出,且发射管2固定设在无人船5上。结合附图3,还设有牵引绳6,所述牵引绳6的一端与所述折叠式救生圈4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发射管2连接;通过设置牵引绳6,实现在喷射出折叠救生圈4之后,发射管2还与折叠救生圈4通过牵引绳6连接,实现折叠救生圈4与无人船5的连接,落水者可通过牵引绳6登上无人船5,便于后期待救生人员的援救工作,同时避免落水者在水中的体力过渡消耗;所述高能气体发生器3设在所述发射管2的底部,所述发射管2通过固定架1倾斜设置在无人船5上;通过倾斜设置的发射管2,使得折叠救生圈4在抛射出的时候呈抛物线运动轨迹;由于抛物线的运动规律,通过调节无人船5的距离的远近,可实现折叠式救生圈4的抛射在水平距离和纵向高度的抛射调整;所述高能气体发生器3上还设有信号接收端31,操作人员通过给信号接收端31启动信号来实现高能气体发生器3启动;还设有限位活塞7,所述限位活塞7与所述发射管2的内壁紧密贴紧,通过限位活塞7实现牵引绳6与折叠式救生圈4分隔设置;通过活塞与所述发射管的内壁紧密贴紧,将牵引绳6分隔设置,有效避免整齐排布的牵引绳6在抛射的过程中打结和缠绕,影响救援;同时可实现高能气体发生器3喷出的气体直接冲击折叠式救生圈4,可有效避免折叠式救生圈的损伤;通过设置紧密贴紧发射管的限位活塞7,有效避免喷射出的气体的散漏,还可实现对折叠式救生圈4有效抛射的功能;所述发射管2为顶部开口的圆筒状结构,且发射管2内通过隔挡21形成两个容纳腔,所述高能气体发生器3设在底部容纳腔内,高能气体发生器3的气体喷射口穿过隔挡21并向前延伸到另一侧容纳腔内,所述牵引绳6、限位活塞7和折叠式救生圈4沿着发射管2的从下到上依次设在另一侧容纳腔内;所述发射管2的顶部还卡设有收口环22和易碎片23,所述收口环22套设在所述发射管2顶端的周向外侧壁上,减弱高强气体对发射管2的顶端的冲击,大大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所述易碎片23设在所述发射管2的顶端,盖设在所述发射管2的顶部开口端;所述发射管2外还设有多个抱箍结构8,所述抱箍结构8由两半片抱箍对合后联接而成,两半片抱箍均呈半圆环状,半圆环两端向外弯折,各形成一个安装耳;通过在两两相对的连接耳上设置连接螺栓结构,来实现抱箍结构2与发射管2的夹紧,可有效缓解高能气体发生器3在使用时产生的高压气体对发射管的冲击力,更加安全可靠。所述牵引绳6、限位活塞7和发射管2为耐高温高压材料制成。本技术在使用时,无人船用自动抛射救生圈装置固定在无人船上,无人船在发现落水者后快速靠近,此时自动抛射救生圈装置接收到岸上人员发出的信号,自动抛射救生圈到落水者身边,同时救生圈与无人船通过绳索连接,无人船可快速调节救生圈位置以便落水者抓紧救生圈,最后由无人船将落水者带回岸边。此装置内自带高能气体发生器作为动力源,无需携带其他装置,体积较小,携带方便,不受水域地形限制且操作,安全可靠。信号接收端接收到信号时,高能量其他发生器启动并迅速产生大量气体,快速推动限位活塞至收口环处,此时折叠救生圈飞离发射管,折叠式救生圈带着牵引绳飞向指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无人船用自动抛射救身圈装置

【技术保护点】
无人船用自动抛射救身圈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固定架(1)、发射管(2)、高能气体发生器(3)和折叠式救生圈(4),所述发射管(2)通过固定架(1)设在无人船(5)上,所述发射管(2)的底部设有所述高能气体发生器(3),所述折叠式救生圈(4)设在所述发射管(2)内,并通过所述高能气体发生器(3)实现抛射。

【技术特征摘要】
1.无人船用自动抛射救身圈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固定架(1)、发射管(2)、高能气体发生器(3)和折叠式救生圈(4),所述发射管(2)通过固定架(1)设在无人船(5)上,所述发射管(2)的底部设有所述高能气体发生器(3),所述折叠式救生圈(4)设在所述发射管(2)内,并通过所述高能气体发生器(3)实现抛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船用自动抛射救身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牵引绳(6),所述牵引绳(6)的一端与所述折叠式救生圈(4)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发射管(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船用自动抛射救身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能气体发生器(3)设在所述发射管(2)的底部;所述发射管(2)通过固定架(1)倾斜设置在无人船(5)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船用自动抛射救身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能气体发生器(3)上还设有信号接收端(3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船用自动抛射救身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张洋陆冬炜陈海玉王祖军李小帆陈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中科华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