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烟气降温降尘及收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63489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烧结烟气降温降尘及收尘系统,属于烧结烟气处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至少2个通过减尘烟气导出管串联连通的烧结烟气降温降尘装置,根据需要调整烧结烟气降温降尘装置的个数;与末端的烧结烟气降温降尘装置通过末级减尘烟气导出管连通的收尘装置,将微尘回收后加以利用;其中:烧结烟气降温降尘装置包括:空气导流机构,用于对整个装置进行降温;在空气导流机构的内部,并和空气导流机构呈空腔环套式结构的烟气降温机构;烟气降温机构外接穿出空气导流机构的含尘烟气导入管和减尘烟气导出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级强制降温机构和空气导游机构相对隔离对烟气降温,并通过自然重力除尘,达到了保证整个生产工艺稳定的目的。

A kind of sintering flue gas and dust collecting and dust collect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intering flue gas lowering and dust collecting system,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he sintering flue gas treatment.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t least 2 by reducing the dust outlet pipe connected in series of sintering flue gas cooling dust removal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adjusting the number of sintering flue gas cooling dust device; and at the end of the cooling of sintering flue gas dust removing device through the dust reduction stage flue gas outlet pipe communicated with the dust collector, dust will be used after recovery of which: sintering flue gas; cooling dust removing device comprises an air guiding mechanism, for the whole device for cooling; in the air guide mechanism, and the air guide mechanism is in the hollow ring type structure of the flue gas cooling mechanism; dust ingress pipe and dust reduction pipe through air flue gas export diversion mechanism of flue gas cooling foreign institutions. The utility model is relatively isolated from a multi level forced cooling mechanism and an air guide mechanism to cool the flue gas, and achieves the purpose of stabilizing the whole production process through the natural gravity dust remova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结烟气降温降尘及收尘系统
本技术涉及烧结炉烟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烧结烟气降温降尘及收尘系统。
技术介绍
现代化烧结炉烧结生产中,会有大量含尘烟气产生,烟气最高温度一般在450℃以上,同时含有残留的CO、SO2等有害气体,通常进行粉尘回收后排放到大气中。由于含尘烟气温度较高,通常使用电除尘装置进行收尘,其效果很不理想,很难达到国家排放标准100mg/m3,通常都在80~200mg/m3,给主风机叶轮及壳体造成较大的磨损。同时为了保证烟气进入现有的通用除尘装置,都需要设计安装兑冷风阀降低烟气温度,不仅增加了烟气净化的处理量,由于风压加大,还容易造成生产主工艺的波动而影响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同时也增加了主风机的能耗。布袋除尘回收装置可以实现50mg/m3以下排放,但布袋的特性要求烟气温度稳定保持150℃以下,最理想在100℃以下。因此含尘烟气的降温预处理的要求,越来越凸显。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4004879B,公开日:2016.08.10,公开了一种转炉一次烟气低温段余热回收设备,包括绝热烟道,绝热烟道一端连接至转炉气化冷却烟道,另一端连接蒸发器一段,蒸发器一段连接雾化冷却文氏管,雾化冷却文氏管连接蒸发器二段,蒸发器二段连接省煤器,省煤器连接惯性力除尘装置;省煤器内的热水进入蒸发器一段和蒸发器二段后,被其内部带有热量的烟气加热产生饱和水蒸气;雾化冷却文氏管内设有双介质喷枪。该专利技术还涉及转炉一次烟气低温段余热回收设备的余热回收方法。烟气与所述雾化冷却文氏管内部的双介质喷枪喷出的雾化液滴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烟气温度处于580℃-600℃的范围内,从而有效遏制了烟气中一氧化碳的局部聚集,避免了发生闪爆的危险,使得该设备使用较为安全。但该专利技术通过蒸发器一段、蒸发器二段来加强烟气余热的利用,并用喷枪对烟尘进行直径处理而不能循环利用,即浪费了水源,又产生了新的污染源。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烧结含尘烟气的处理过程中,除尘效率低、降温效果不明显、安装兑冷风阀容易造成整个生产工艺波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烧结烟气降温降尘及收尘系统。它通过多级强制降温机构和空气导游机构相对隔离对烟气降温,并通过自然重力除尘,达到了保证整个生产工艺稳定的目的。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烧结烟气降温降尘及收尘系统,包括:至少2个通过减尘烟气导出管串联连通的烧结烟气降温降尘装置,根据需要调整烧结烟气降温降尘装置的个数;与末端的所述烧结烟气降温降尘装置通过末级减尘烟气导出管连通的收尘装置,将微尘回收后加以利用;其中:所述烧结烟气降温降尘装置包括:空气导流机构,用于对整个装置进行降温;在所述空气导流机构的内部,并和空气导流机构呈空腔环套式结构的烟气降温机构,大颗粒烟尘由于温度降低,密度变大,掉落在烟气降温机构的底部,达到第一步减尘的效果;所述烟气降温机构外接穿出空气导流机构的含尘烟气导入管和减尘烟气导出管。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烟气降温机构呈封闭的桶状结构,所述含尘烟气导入管和减尘烟气导出管的进气口从桶状结构的顶部穿入,并插入至桶状结构的底部,加长了在烟气在整个烟气降温机构内的流动距离,让大颗粒烟尘有足够的时间降温并下落;所述减尘烟气导出管和末级减尘烟气导出管的出气口均固定于桶状结构的上部侧面,减尘后的烟气通过该管道导出;所述桶状结构的底部呈收口状,和降尘放灰管相通,便于大颗粒烟尘的集中收集和集中出灰后的二次利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含尘烟气导入管和减尘烟气导出管插入桶状结构内部的部分为逐渐下开的喇叭状开口,使烟气的气流速度逐渐降低,避免剧烈降低而导致工艺波动过大,并逐渐减缓含尘烟气的流动速度,延长烟气在整个烟气降温机构内的流动时间,进一步让大颗粒烟尘有足够的时间降温并下落;所述空气导流机构的顶部空气导出管内部固定设置有换热装置,将空气导流机构换热的热量通过换热装置吸收,达到热量回收利用的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空气导流机构呈上部逐渐收口的圆桶结构,便于换热后的热空气集中流出后进行二次换热利用,直径大于所述烟气降温机构,在烟气降温机构周围形成环腔;在所述空腔环套式结构的环腔内,固定分布有空气导流加强机构,提高空气流速,并提高换热效率,环腔底部为空气入口。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空气导流加强机构为均匀竖直式固定的导流隔板,既提高了空气上升的对流速度,又可以起到直接导热的目的,将烟气降温机构内的热量传导导出,提高烟气降温机构内部的降温速度。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导流隔板分布为每隔20~40°的弧度设置,分布过密时,影响风量进入,换热利用少,分布过疏时,影响风速;所述喇叭状开口的角度为70~80°,开口过大,对整个工艺的波动较大,开口过小时,起不到降低风速的作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烟气降温机构的上部,设置有固定于空气导流机构侧壁的强制降温机构,对整个烟气降温机构的桶状结构强制降温,当空气导流机构降温效果不明显时,起到补充强制降温的作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强制降温机构为均匀分布的雾化喷头,降温均匀;所述换热装置为板式或管式换热器,换热效率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空气导出管出口处固定引风机,起到强制对流的作用,可以提高换热效率,并外接余热利用装置,对余热进行二次利用;所述降尘放灰管出口处设置放灰阀,停止进气时,集中将大颗粒烟尘排放。一种烧结烟气降温降尘及收尘系统的生产工艺,步骤为:步骤一、含尘烟气导入:烧结炉产生的含尘烟气由含尘烟气导入管导入第一个烧结烟气降温降尘装置中的烟气降温机构内部;步骤二、一级重力减尘:大颗粒烟尘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落至烟气降温机构底部;步骤三、一级烟气降温:减尘后的烟气在烟气降温机构内部上升的过程中,在空气导流机构的作用下,两机构换热,整个烟气降温机构的整体温度下降,减尘后的烟气的温度相应降低;步骤四、一级减尘降温烟气导出:减尘降温后的烟气通过减尘烟气导出管导出至第二个烧结烟气降温降尘装置中的烟气降温机构内部;步骤五、重复步骤三、四进行二级减尘降温,并根据减尘烟气导出管出气温度确定级数;步骤六:细尘回收:将步骤五降温减尘后的烟气通过末级减尘烟气导出管通入收尘装置,回收细尘;步骤七、余热回收:将每个空气导流机构换热后产生的热量在空气导出管导出过程中,通过换热装置吸收,并再通过余热利用装置二次利用。整个工艺过程可以根据需要增减烧结烟气降温降尘装置的数量,每个烧结烟气降温降尘装置的降温减尘、余热利用、烟尘回收均可以同时进行,而且,避免了对整个工艺过程波动影响,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烧结烟气降温降尘及收尘系统,每个烧结烟气降温降尘装置均可以对含尘烟气进行处理,烧结烟气降温降尘装置通过空气导流机构对整个装置进行降温,大颗粒烟尘由于温度降低,密度变大,从而掉落在烟气降温机构的底部,达到第一步减尘的效果,换热装置将空气导流机构换热的热量通过换热装置吸收,达到热量回收利用的效果,三个机构协同作用,达到含尘烟气降温下落回收、热量回收利用的目的,根据需要调整烧结烟气降温降尘装置的数量,而且,整个系统无需增加兑冷风阀,不会对整个系统的工艺产生波动,生产的产品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烧结烟气降温降尘及收尘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烧结烟气降温降尘及收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2个通过减尘烟气导出管(24)串联连通的烧结烟气降温降尘装置(2);与末端的所述烧结烟气降温降尘装置(2)通过末级减尘烟气导出管(28)连通的收尘装置(3);其中:所述烧结烟气降温降尘装置(2)包括:空气导流机构(25);在所述空气导流机构(25)的内部,并和空气导流机构(25)呈空腔环套式结构的烟气降温机构(23);所述烟气降温机构(23)外接穿出空气导流机构(25)的含尘烟气导入管(22)和减尘烟气导出管(2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结烟气降温降尘及收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2个通过减尘烟气导出管(24)串联连通的烧结烟气降温降尘装置(2);与末端的所述烧结烟气降温降尘装置(2)通过末级减尘烟气导出管(28)连通的收尘装置(3);其中:所述烧结烟气降温降尘装置(2)包括:空气导流机构(25);在所述空气导流机构(25)的内部,并和空气导流机构(25)呈空腔环套式结构的烟气降温机构(23);所述烟气降温机构(23)外接穿出空气导流机构(25)的含尘烟气导入管(22)和减尘烟气导出管(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结烟气降温降尘及收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降温机构(23)呈封闭的桶状结构,所述含尘烟气导入管(22)和减尘烟气导出管(24)的进气口从桶状结构的顶部穿入,并插入至桶状结构的底部;所述减尘烟气导出管(24)和末级减尘烟气导出管(28)的出气口均固定于桶状结构的上部侧面;所述桶状结构的底部呈收口状,和降尘放灰管(26)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烧结烟气降温降尘及收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尘烟气导入管(22)和减尘烟气导出管(24)插入桶状结构内部的部分为逐渐下开的喇叭状开口(221);所述空气导流机构(25)的顶部空气导出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海欧徐兆春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