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注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3387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自动注射器,包括针筒、设置在针筒顶端并与针筒连通的针头、设置于针筒内的活塞和活塞杆,新型自动注射器还包括第一套筒,针筒的底端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套筒的内腔中,第一套筒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的顶端连接在第一套筒的底端,第二套筒内设置有电机、电池和控制板,微控制器分别与电池、电机电连接,电机的机体固定设置在第一套筒的底面上,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一套筒的底壁并与丝杆连接,活塞杆的底面上设有容置槽,丝杆的顶端设置在容置槽内并与活塞杆螺纹连接,第二套筒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按钮开关,按钮开关与微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新型自动注射器能够将药水均匀地注入患者体内且劳动强度较低。

A new type of automatic syring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ovel automatic syringe comprises a needle cylinder, is arranged in the top end of the needle cylinder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yringe needle, the needle tube is arranged in a piston and a piston rod, a novel automatic syringe also includes a first sleeve, the bottom end of the needle cylinder is detachably arranged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first sleeve in the first sleeve. The bottom end is provided with a sleeve second, the top second of the sleeve in the first sleeve is connected to the bottom end of the sleeve second is arranged in the motor, battery and control board, the micro controller i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battery, electric motor, the motor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sleeve body is fixed on the bottom surface,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motor through the bottom wall of the first sleev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crew rod, the piston rod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containing groove, the top end of the screw rod is arranged in the slot and connected with the piston rod thread, the outer side of the sleeve second is arranged on the switch button, The button switch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microcontroller. The new type automatic syring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inject the drug into the patient's body evenly and the labor intensity is 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自动注射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自动注射器。
技术介绍
注射器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具,主要用于将药水注射入患者的体内。现有的注射器包括用于容纳药水的针筒、设置在针筒端部的针头、设置在针筒内的活塞和活塞杆,打针时,护士首先需要将针头戳入患者体内,然后通过手指按压活塞杆,使其将针筒内的药水通过针头注入患者体内,这种打针的方式需要一定的技巧,较为熟练的护士能够掌握一定的力度,使得药水能够被匀速地注注入患者体内,而熟练度较差的护士可能会由于力度掌握不准确,使得药水被注入过快,从而导致患者的不适,此外,在长时间打针后,护士的手部可能会酸痛,从而进一步使其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力度。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新型自动注射器,使其能够辅助护士将药水均匀地注入患者体内。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药水均匀地注入患者体内且劳动强度较低的新型自动注射器。本技术的新型自动注射器,包括针筒、设置在针筒顶端并与针筒连通的针头、设置于针筒内的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新型自动注射器还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为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的筒状结构,所述针筒的底端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套筒的内腔中,所述第一套筒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为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的筒状结构,第二套筒的顶端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套筒的底端,所述第二套筒内设置有电机、电池和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包括电路基板和设置于电路基板上的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电池、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机的机体固定设置在第一套筒的底面上,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一套筒的底壁并与丝杆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底面上设有容置槽,所述丝杆的顶端设置在容置槽内并与活塞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按钮开关,所述按钮开关与微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新型自动注射器,所述第二套筒的底面上设有与所述微控制器电连接的液晶显示器。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新型自动注射器,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容纳槽,所述按钮开关设置于容纳槽内。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新型自动注射器,所述微控制器为单片机或ARM芯片。进一步的,本技术的新型自动注射器,所述针筒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套筒内,所述第二套筒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套筒的底端。借由上述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新型自动注射器,针筒的底端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套筒内,并且活塞杆通过螺纹与丝杆连接,丝杆与设置于第二套筒内的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活塞杆在丝杆及电机的驱动下向上移动,从而将针筒内的药水从针头中喷出,无需操作人员用手指按压活塞杆,避免了由于人为施力掌控不好而导致药水注射速度不一致的问题,具体使用时,操作人员首先将针头插入至患者体内,然后通过按钮开关向微控制器发送注射信号,微控制器在接收到注射信号后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丝杆转动,从而使得与丝杆螺纹连接的活塞杆在容置槽内滑动,从而将药水从针头喷出,注入患者体内。当需要抽取药水时,操作人员也可通过按钮开关和微控制器控制活塞杆反方向移动,从而抽取药水,使用非常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新型自动注射器能够将药水均匀地注入患者体内且劳动强度较低。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新型自动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针筒;2:针头;3:活塞;4:活塞杆;5:第一套筒;6:第二套筒;7:电机;8:电池;9:控制板;10:丝杆;11:容置槽;12:按钮开关;13:液晶显示器;14:容纳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至图2,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新型自动注射器,包括针筒1、设置在针筒顶端并与针筒连通的针头2、设置于针筒内的活塞3和活塞杆4,新型自动注射器还包括第一套筒5,第一套筒为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的筒状结构,针筒的底端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套筒的内腔中,第一套筒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套筒6,第二套筒为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的筒状结构,第二套筒的顶端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套筒的底端,第二套筒内设置有电机7、电池8和控制板9,控制板包括电路基板和设置于电路基板上的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分别与电池、电机电连接,电机的机体固定设置在第一套筒的底面上,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一套筒的底壁并与丝杆10连接,活塞杆的底面上设有容置槽11,丝杆的顶端设置在容置槽内并与活塞杆螺纹连接,第二套筒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按钮开关12,按钮开关与微控制器电连接。具体使用时,操作人员首先将针头插入至患者体内,然后通过按钮开关向微控制器发送注射信号,微控制器在接收到注射信号后启动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丝杆转动,从而使得与丝杆螺纹连接的活塞杆在容置槽内滑动,从而将药水从针头喷出,注入患者体内。当需要抽取药水时,操作人员也可通过按钮开关和微控制器控制活塞杆反方向移动,从而抽取药水,使用非常方便。其中微控制器用于接收操作人员发送的控制信号,从而启动或停止电机,电池用于向微控制器和电机供电。作为优选,本技术的新型自动注射器,第二套筒的底面上设有与微控制器电连接的液晶显示器13。液晶显示器的设置,使得本技术的新型自动注射器能够将药水的容量显示与液晶显示器上。作为优选,本技术的新型自动注射器,第二套筒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容纳槽14,按钮开关设置于容纳槽内。容纳槽的设置用于设置按钮开关,从而防止操作人员误触按钮开关。作为优选,本技术的新型自动注射器,微控制器为单片机或ARM芯片。作为优选,本技术的新型自动注射器,针筒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套筒内,第二套筒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套筒的底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此外,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新型自动注射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自动注射器,包括针筒、设置在针筒顶端并与针筒连通的针头、设置于针筒内的活塞和活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自动注射器还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为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的筒状结构,所述针筒的底端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套筒的内腔中,所述第一套筒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为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的筒状结构,第二套筒的顶端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套筒的底端,所述第二套筒内设置有电机、电池和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包括电路基板和设置于电路基板上的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电池、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机的机体固定设置在第一套筒的底面上,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一套筒的底壁并与丝杆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底面上设有容置槽,所述丝杆的顶端设置在容置槽内并与活塞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按钮开关,所述按钮开关与微控制器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自动注射器,包括针筒、设置在针筒顶端并与针筒连通的针头、设置于针筒内的活塞和活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自动注射器还包括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为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的筒状结构,所述针筒的底端可拆卸地设置在第一套筒的内腔中,所述第一套筒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为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的筒状结构,第二套筒的顶端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一套筒的底端,所述第二套筒内设置有电机、电池和控制板,所述控制板包括电路基板和设置于电路基板上的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分别与电池、电机电连接,所述电机的机体固定设置在第一套筒的底面上,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一套筒的底壁并与丝杆连接,所述活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琴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