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护理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33637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护理垫,包括:一固定支撑部,其内部形成有一第一空腔,该第一空腔填充有硬质海绵;与所述固定支撑部连接的一间隔支撑部,其内部形成有一第二空腔,该第二空腔填充有泡沫颗粒;所述固定支撑部的形状为直角三角柱体,其具有一斜面及两个直角面,所述间隔支撑部连接于其中一直角面的中间区域。用以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其形状符合人体结构,使患者在使用时能够获得较高的舒适感,并且能够保证患者不会因为卧位姿势不当导致脱位。

Combined nursing p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护理垫
本技术涉及医护领域,尤其涉及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具体涉及一种组合护理垫。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每年老年患者意外跌倒造成股骨头骨折的患者逐年上升,随着骨科医学的发展,虽然股骨头置换术日益完善,但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率却一直无法有效降低,据统计,现阶段术后脱位率约达到5%。医学研究及临床统计表明,大部分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的多是患者对于术后健康恢复不重视,多次做内旋或外收的姿势造成的。股骨头置换术后脱位既造成了患者的痛苦,又对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进行股骨头置换术的术后健康恢复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理疗层面,主要注意术后搬动要小心,保持外展、内旋、伸直位,防止内收、外旋以免脱位。临床目前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体位基本上保持平卧位,手术肢体外展中立位,两腿之间使用护理垫隔开,不允许患者有侧卧位,但这种体位会给患者带来很多问题,因不能随意翻身,长期平卧位会让患者具有不适感及疲劳感,并且易造成皮肤压疮。为了缓解平卧位带来的不适,有时医护人员会尝试让患者采用另一种卧位,即让患者向健侧卧位,采用该种卧位时,需在患者两腿间垫软枕,使患肢在健肢上方,但采用这种卧位需要保持患肢不能随意移动,而现有的软枕只能作为间隔物,一旦患者稍不小心,就有可能造成患肢膝盖滑动垂至健肢膝盖下方的情况,从而有一定可能引发内收、外旋的情况,加剧患者的痛苦,甚至脱位。如上述,但是根据临床使用情况来看,目前常用护理垫或软枕均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无法解决股骨头置换患者采用侧卧位的可靠护理。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产品的缺陷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护理垫,用以股骨头置换术后护理,其形状符合人体结构,使患者在使用时能够获得较高的舒适感,并且能够保证患者不会因为卧位姿势不当导致脱位。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护理垫,包括:一固定支撑部,其内部形成有一第一空腔,该第一空腔填充有硬质海绵;与所述固定支撑部连接的一间隔支撑部,其内部形成有一第二空腔,该第二空腔填充有泡沫颗粒;所述固定支撑部的形状为直角三角柱体,其具有一斜面及两个直角面,所述间隔支撑部连接于其中一直角面的中间区域。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撑部的长度为0.8米至1.2米,两个直角面的宽度为0.3米至0.6米。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撑部的长度为1米,连接所述间隔支撑部的直角面的宽度为0.45米,另一直角面的宽度为0.5米。进一步地,所述间隔支撑部的形状为长方体,其长度为0.6米至1米;宽度为0.25米至0.4米;厚度为0.08米至0.15米。优选地,所述间隔支撑部的长度为0.8米;宽度为0.35米;厚度为0.12米。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撑部与所述间隔支撑部的连接方式为织物编织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撑部与所述间隔支撑部通连接方式为粘接。上述技术方案描述的组合护理垫,能够适用于辅助患者采用两种卧位,在平卧时,将间隔支撑部竖直放置在双腿之间,固定支撑部放置在双腿上,其中,较薄的一边置于患肢上方。侧卧位时,组合护理垫平放,健肢放在间隔支撑部下方,患肢放在间隔支撑部上方,患肢恰好可以抵住连接间隔支撑部的直角面,防止患肢前移,同时间隔支撑部填充的泡沫颗粒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够实现游离塑形,患肢压放在其上面,会形成凹陷,能够防止患肢滑动,这样就可以给予患肢可靠的支撑保护,避免患肢向键侧侧卧时发生外旋内收,引发脱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组合护理垫的俯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组合护理垫的侧面剖示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组合护理垫在患者平卧位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组合护理垫在患者侧卧位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组合护理垫,包括:固定支撑部1,其内部形成有第一空腔3,该第一空腔3填充有硬质海绵;与固定支撑部1连接的间隔支撑部2,其内部形成有第二空腔4,该第二空腔4紧密填充有泡沫颗粒;如图,固定支撑部1的形状为直角三角柱体,其具有一斜面及两个直角面,间隔支撑部2连接于其中一直角面的中间区域。具体地,固定支撑部1的长度为0.8米至1.2米,两个直角面的宽度为0.3米至0.6米。优选的实施例中,固定支撑部的长度为1米,连接所述间隔支撑部的直角面的宽度为0.45米,另一直角面的宽度为0.5米。间隔支撑部2的形状为长方体,其长度为0.6米至1米;宽度为0.25米至0.4米;厚度为0.08米至0.15米。优选的实施例中,间隔支撑部的长度为0.8米;宽度为0.35米;厚度为0.12米。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撑部1与间隔支撑部2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织物编织连接或粘接。也可以一体成型,例如通过剪裁及缝纫织物制作外罩,然后形成相应空腔后再填充相应的填充物。参考图3及图4,上述实施例描述的组合护理垫,能够适用于辅助患者采用两种卧位,在平卧时,如图3,将间隔支撑部2竖直放置在双腿之间,左侧为健肢5,右侧为患肢6,固定支撑部1放置在双腿上,其中,较薄的一边置于患肢6上方。可以间隔双腿,使患肢6外展。侧卧位时,如图4,组合护理垫平放,没有连接间隔支撑部的直角面贴合病床,其一侧侧边抵住床边的遮挡7,防止组合护理垫整体迁移。健肢5放在间隔支撑部2下方,患肢6放在间隔支撑部2上方,患肢6恰好可以抵住连接间隔支撑部2的直角面,防止患肢6前移,同时间隔支撑部2填充的泡沫颗粒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能够实现游离塑形,如图中箭头示意,患肢6压放在其上面,会形成凹陷(图中实线为受压状态,虚线为原始状态),能够防止患肢6滑动,这样就可以给予患肢6可靠的支撑保护,避免患肢向键侧侧卧时发生外旋内收,引发脱位。并且硬质海绵及泡沫颗粒等填充物的重量都非常轻,不会影响下面肢体静脉回流。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组合护理垫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护理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支撑部,其内部形成有一第一空腔,该第一空腔填充有硬质海绵;与所述固定支撑部连接的一间隔支撑部,其内部形成有一第二空腔,该第二空腔填充有泡沫颗粒;所述固定支撑部的形状为直角三角柱体,其具有一斜面及两个直角面,所述间隔支撑部连接于其中一直角面的中间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护理垫,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支撑部,其内部形成有一第一空腔,该第一空腔填充有硬质海绵;与所述固定支撑部连接的一间隔支撑部,其内部形成有一第二空腔,该第二空腔填充有泡沫颗粒;所述固定支撑部的形状为直角三角柱体,其具有一斜面及两个直角面,所述间隔支撑部连接于其中一直角面的中间区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护理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部的长度为0.8米至1.2米,两个直角面的宽度为0.3米至0.6米。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护理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部的长度为1米,连接所述间隔支撑部的直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霍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