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申屠盛洪专利>正文

一种内窥镜保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3328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18: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窥镜保护套。解决了内窥镜清洗消毒难、花费时间长、容易产生交叉感染的问题。保护套包括套置于内窥镜前端的套体,在套体的前端顶部设置有透视区,在套体的后端上设置有与内窥镜表面相贴紧的卡合机构,以及将套体后端抱紧在内窥镜上的抱紧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无需每次对内窥镜进行清洗消毒,极大节约了清洗消毒所需时间,减少了消毒水的使用,避免了交叉感染。使得内窥镜图像成形清晰不变形。保护套安装方便快捷,连接更加紧,不易松动。

An endoscope protec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ndoscope protection sleeve. It solves the problems of difficul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of endoscope cleaning, long time spent and easy to produce cross infection. The protective sleeve comprises a sleeve body arrang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endoscope, a perspective area is arrang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sleeve body, and a clamping mechanism which is tightly attached to the endoscope surface is arranged on the rear end of the sleeve body, and a tightening mechanism which holds the rear end of the sleeve tightly on the endoscop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no need to clean and disinfect the endoscope at any time, greatly saves the time required fo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reduces the use of disinfectant water, and avoids cross infection. The endoscope image is made clear and non - deformed.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protective sleeve is convenient and quick, the connection is tighter, and it is not easy to loo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窥镜保护套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牢固、成像清晰的内窥镜保护套。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使用内窥镜深入患者体内进行检查和手术已经成了一项非常普遍的医用技术,内窥镜中的软性管(胃镜肠镜等)进入人体内腔工作的部位是一根大概1-2米长软性柱状体,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所以内窥镜不太适用于高温的蒸汽消毒,由于包含镜头等复杂的设备,内窥镜价格较贵,其价格直接决定了内窥镜一般不会作为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目前现有的消毒方式都是在消毒水中浸泡15分钟以上,但是实际上,由于需要使用内窥镜的患者较多,内窥镜在一个患者使用过后很有可能在没有在浸泡到15分钟以上就拿出来二次使用,导致消毒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可靠性而产生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了内窥镜清洗消毒难、花费时间长、容易产生交叉感染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无需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内窥镜保护套。本技术还解决了一般内窥镜保护套安装不方便,安装后容易松动以及脱离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安装方便紧固,不易松动的内窥镜保护套。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窥镜保护套,包括套置于内窥镜前端的套体,在套体的前端顶部设置有透视区,在套体的后端上设置有与内窥镜表面相贴紧的卡合机构,以及将套体后端抱紧在内窥镜上的抱紧机构。本技术包裹在内窥镜外将内窥镜与人体相隔离,使得无需每次对内窥镜进行清洗消毒,极大节约了清洗消毒所需时间,减少了消毒水的使用,避免了交叉感染。套体前端设置透视区保证了内窥镜图像成像清晰不变形。套体后端通过卡合机构与内窥镜配合,拆装方便快捷,同时通过抱紧机构使得套体紧紧固定在内窥镜上,更不易脱落。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透视区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本方案保证了采集图像不会产生形变。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透视区的厚度为0.06—0.12mm。保证了图像采集的清晰度。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套体采用PMMA-V920UVT或PC2458制成。保证了图像采集的清晰度。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合机构包括设置在套体后端内壁上的若干凸起,所述凸起包括有若干排,若干排凸起之间均匀相隔,且每相邻排之间凸起相错开设置。本方案套体通过凸起紧紧压紧在内窥镜外壁,提高了套体与内窥镜之间的摩擦力,防止了套体松动或脱离。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合机构包括设置在套体后端内壁上的若干三棱条,所述三棱条相均匀间隔分布。本方案套体通过棱条紧紧压紧在内窥镜外壁,提高了套体与内窥镜之间的摩擦力,防止了套体松动或脱离。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合机构包括设置在套体后端内壁上的第一卡环,以及设置在内窥镜后端表面的卡套,卡套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与卡环相配合的第二卡环。本方案套体通过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的配合压紧在内窥镜外壁,防止了套体松动或脱离。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抱紧机构包括抱紧爪和套在抱紧爪上的抱紧套,所述抱紧爪套在套体后端表面上,抱紧爪前部为倾斜状,前端为尖端,在抱紧爪前部上有若干V形槽将抱紧爪前部分割成若干爪体,所述抱紧套内壁为倾斜状,抱紧套套在抱紧爪前部上并挤压在爪体上,抱紧套前端还包括设有内螺纹的套沿,在内窥镜后端表面上设置有与套沿相配合的设有外螺纹的连接座。通过旋转抱紧套,抱紧套内壁对抱紧爪的爪体进行挤压,使得爪体抱紧保护套,使得保护套紧紧贴住内窥镜。本技术的优点是:无需每次对内窥镜进行清洗消毒,极大节约了清洗消毒所需时间,减少了消毒水的使用,避免了交叉感染。使得内窥镜图像成形清晰不变形。保护套安装方便快捷,连接更加紧,不易松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保护套的一种头部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卡合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卡合机构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卡合机构的第三者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抱紧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1-套体2-透视区3-凸起4-三棱条5-第一卡环6-第二卡环7-抱紧爪8-抱紧套9-V形槽10-爪体11-连接座12-内窥镜13-套沿14-卡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一种内窥镜保护套,如图1所示,包括套置于内窥镜12前端的套体1,在套体的前端顶部设置有透视区2,在套体的后端上设置有与内窥镜表面相贴紧的卡合机构,以及将套体后端抱紧在内窥镜上的抱紧机构。套体采用PMMA-V920UVT制成。透视区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透视区的厚度为0.08mm。如图2所示,卡合机构包括设置在套体后端内壁上的若干凸起3,凸起包括有若干排,若干排凸起之间均匀相隔,且每相邻排之间凸起相错开设置。如图5所示,抱紧机构包括抱紧爪7和套在抱紧爪上的抱紧套8,抱紧爪套在套体后端表面上,抱紧爪前部为倾斜状,前端为尖端,在抱紧爪前部上有若干V形槽9将抱紧爪前部分割成若干爪体10。抱紧套内壁为倾斜状,抱紧套套在抱紧爪前部上并挤压在爪体上,抱紧套前端还包括设有内螺纹的套沿13,在内窥镜后端表面上设置有与套沿相配合的连接座11,连接座外设有外螺纹。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结构的内窥镜保护套,其主要区别在于保护套的卡合机构,如图3所示,卡合机构包括设置在套体后端内壁上的若干三棱条4,三棱条相均匀间隔分布。其他机构与实施例1一样。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第三种结构的内窥镜保护套,其主要区别在于保护套的卡合机构,如图4所示,卡合机构包括设置在套体后端内壁上的第一卡环5,以及设置在内窥镜后端表面的卡套14,卡套非常薄贴合套在内窥镜12表面上,卡套表面上设置有若干与卡环相配合的第二卡环6。其他机构与实施例1一样。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套体、透视区、凸起、三棱条、第一卡环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专利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内窥镜保护套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置于内窥镜前端的套体,在套体的前端顶部设置有透视区,在套体的后端上设置有与内窥镜表面相贴紧的卡合机构,以及将套体后端抱紧在内窥镜上的抱紧机构,所述透视区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抱紧机构包括抱紧爪和套在抱紧爪上的抱紧套,所述抱紧爪套在套体后端表面上,抱紧爪前部为倾斜状,前端为尖端,在抱紧爪前部上有若干V形槽将抱紧爪前部分割成若干爪体,所述抱紧套内壁为倾斜状,抱紧套套在抱紧爪前部上并挤压在爪体上,抱紧套前端还包括设有内螺纹的套沿,在内窥镜后端表面上设置有与套沿相配合的设有外螺纹连接座,透视区的厚度为0.06—0.12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窥镜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置于内窥镜前端的套体,在套体的前端顶部设置有透视区,在套体的后端上设置有与内窥镜表面相贴紧的卡合机构,以及将套体后端抱紧在内窥镜上的抱紧机构,所述透视区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外表面和内表面,所述抱紧机构包括抱紧爪和套在抱紧爪上的抱紧套,所述抱紧爪套在套体后端表面上,抱紧爪前部为倾斜状,前端为尖端,在抱紧爪前部上有若干V形槽将抱紧爪前部分割成若干爪体,所述抱紧套内壁为倾斜状,抱紧套套在抱紧爪前部上并挤压在爪体上,抱紧套前端还包括设有内螺纹的套沿,在内窥镜后端表面上设置有与套沿相配合的设有外螺纹连接座,透视区的厚度为0.06—0.12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屠盛洪
申请(专利权)人:申屠盛洪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