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沟渠生物生态血防林的建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63029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7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沟渠生物生态血防林的建立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环境清理;(2)沟渠整治;(3)建立生物生态血防林;(4)林分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建立的生物生态血防林,通过形成稳定的抑螺植物群落和抑螺环境,来达到抑螺的目的,不仅阻螺、杀螺效果好,还有效隔离了传染源,减少了人畜接触疫水机会,本沟渠血防林模式将抑螺效果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综合效果非常显著。

To establish a method for ecological forest in the ditch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bio ecological forest in the ditch.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environmental cleanup; (2) ditch remediation; (3)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forest schistosomiasis; (4) forest management. To establish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of the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forest schistosomiasis,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a stable snail snail plant community and environment,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nail, snail, not only drag molluscicidal effect is good, but also to effectively isolate the source of infection, reduce human and livestock water contact opportunities, this model will ditch forest schistosomiasis snail control and economic benefits, ecological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is very signific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沟渠生物生态血防林的建立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血吸虫防治
,具体涉及一种沟渠生物生态血防林的建立方法。
技术介绍
血吸虫病是人类的一大公害,长期以来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制约着疫区社会经济发展。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血防工作,多年经验表明,单一的药物治疗难以达到控制血吸虫病感染的目的,灭螺是阻断传播的有效方法,传统的灭螺方法主要是物理和化学方法,但物理灭螺工程浩大、化学药物灭螺对环境的污染非常严重,且易反复。为攻克世界血防难题,我国林业科技工作者运用生物学、生态学等理论,创造性地提出了林业血防新理念,即通过营造血防林,改变钉螺孳生环境,抑制钉螺生长发育,隔离传染源,减少人畜接触疫水机遇,从而达到防控血吸虫病流行的目的,经过近30年的发展,林业血防已成为我国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血防林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主要在江滩、湖滩、洲滩等滩地,这些滩地的特点是面积大、地势低且坑洼不平、坡度缓慢下降、距居民区较远或有大堤阻隔,并呈“冬陆夏水”特点。营建血防林,并按标准实施砍草清杂、翻耕整地、挖沟抬垄、地面平整、宽行造林、林下间作、隔离围栏等技术措施,不仅取得非常好的抑螺效果,而且还促进了绿量增加与环境改善,切实保障了疫区的生态安全。但除了滩地外,在疫区还分布有众多的沟渠,也非常适合钉螺孳生,而且沟渠与居民点和农田更加紧密相连、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更加密切相关,但这些沟渠与滩地相比,立地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如岸坡宽度小且坡度大、岸坡不适合翻耕和间作、不淹水或淹水时间短、沟渠长度长且全部建围栏不现实、对造林美化功能要求高等等,因此,滩地血防林成熟的植物材料、配置模式、造林方法及经营方向等不适合沟渠条件,做为血防林建设主战场之一的疫区沟渠需要适合自身的造林模式与方法,才能达到林业血防实施的预期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沟渠生物生态血防林的建立方法,可有效解决防治沟渠血吸虫困难的问题。一种沟渠生物生态血防林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环境清理:清除沟渠岸坡和坡顶的杂草、杂灌以及垃圾;(2)沟渠整治:拓宽疏浚、清淤洗沟,然后在常水位线处采用打桩护岸的方式进行防护,再平整坡顶、岸坡;(3)建立生物生态血防林:选择冬季或翌年春季,在沟渠坡顶和岸坡,沿水流方向种植至少两行乔木,然后在常水位线以上1~2米处种植至少一行,行距为大于0.5m,且具有抑螺作用的灌木,最后在林下种植具有抑螺作用的草本植物,使其覆盖林下空地;所述乔木包括具有抑螺作用和不具有抑螺作用的乔木,其中,具有抑螺作用的一级乔木为枫杨、乌桕、苦楝、喜树、樟树、银杏或桑树;不具有抑螺作用的一级乔木为杨树、池杉、水杉、落羽杉、桤木、柳树、楸树、栾树、漆树、无患子或皂荚;所述灌木为夹竹桃、闹羊花或醉鱼草;所述草本植物为商陆、打碗花、大戟、虎杖、水蓼、紫云英、问荆或益母草;(4)林分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并在人畜活动频繁地段设置隔离栅栏,其他管护措施与常规林分管理相同。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生态血防林的建立中,乔木为枫杨,灌木为夹竹桃,草本植物为益母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在步骤(1)和步骤(2)中采用除杂、洗沟、清淤、培土、打桩、平整等措施进行沟渠整治,而不采用惯用的全垦深翻、挖沟抬垄等措施,降低了水流对坡岸的冲蚀,减少了水土流失,防止了岸坡崩塌和脱坡,加速了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的下泄,降低了岸帯地表土壤的含水率和有机质积累,从而抑制钉螺的繁殖和生长发育。在建立血防林时,根据坡岸特点,除了使用枫杨乔木树种外,还使用抑螺灌木夹竹桃和抑螺草本益母草,不通过林下间作等手段抑螺,而是通过乔灌草复合种植,充分运用“生物抑螺、生态控螺”的作用机理,将整个坡岸自然形成不利钉螺孳生的环境,起到驱螺、阻螺、杀螺及隔离传染源等多重功效,达到林业血防的“生态性、长效性、多效性、预防性”,还减少了抚育工作量和建设成本,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有力推动了疫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2、本专利技术采用生物措施和生态措施抑螺,以建立血防林为主要手段,没有采用化学灭螺途径,避免了施用化学药物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没有采用水泥硬化等物理灭螺途径,避免破坏水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另外,本专利技术还增加了森林覆盖率,绿化美化了环境,打造绿水青山,体现了生态性。3、化学药物灭螺虽然见效快、效果好,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因此保持效果的时间短,需要年年施洒,而血防林建立后,只要林木不砍伐,其形成的抑螺环境可长期存在,体现了长效性。4、血防林通过整地造林,隔离传染源,改变钉螺孳生环境,抑制钉螺生长发育,随着林龄的增加和林木的生长,其抑螺效果越来越强,一次造林,长期受益,体现了稳定性。5、在建设成本上,化学药物灭螺年年需要投入,物理灭螺工程大、一次性投资也大,相比血防林投资较低。而且,血防林还能产生较好的直接经济效益,如木材价值、大部分抑螺草本为药材等,另外,血防林还有碳汇、释氧、护坡等间接效益,体现了效益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
的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应该清楚,本专利技术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专利技术构思的专利技术创造均在保护之列。实施例1一种沟渠生物生态血防林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环境清理:首先,清除沟渠岸坡的杂草、杂灌等非目标植物和各类垃圾,使岸坡保持干净卫生;(2)沟渠整治:因地制宜开展对沟渠进行拓宽疏浚、清淤洗沟,然后在常水位线处的岸坡易崩塌地段,使用长度为2.5米的水泥桩或具有良好防腐效果的木桩,进行打桩护岸,降低水流对岸坡的冲蚀;再平整岸坡和坡顶,在坡顶筑路填坑和开沟排水,岸坡则消除沟壑、培土护坡,以保持岸坡稳定和不滞水;在沟渠整治过程中,要顺应周围地形和环境而为,保持自然化,不要大面积翻动岸坡土壤,以减少岸坡水土流失,岸坡和坡顶平整后,需达到“地面平整、雨停地干”的效果;(3)建立生物生态血防林:选择冬季或翌年春季,在沟渠坡顶和岸坡,沿水流方向,根据实际情况种植最少两行一级乔木,乔木为具有抑螺作用的枫杨;其中,枫杨按常规方式种植;枫杨种植完毕后,在沟渠常水位线以上1米处,根据实际情况,种植至少1行,行距大于0.5m,并具有抑螺作用的夹竹桃,以形成植物篱,然后在林下播种具有抑螺作用的益母草,使其覆盖林下空地,形成由枫杨-夹竹桃-益母草组合构成的生物生态血防林;(4)林下间种:不能在岸坡进行间种,但若坡顶宽度足够且未种植抑螺草本、可在坡顶开展林农间作;(5)林分管理:包括除蘖、修枝、间伐、病虫害防治、火灾及自然灾害预防,以及清除杂草,并在人畜活动频繁地段设置隔离栅栏,其他管护措施与常规林分管理相同。实施例2一种沟渠生物生态血防林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环境清理:首先,清除沟渠岸坡的杂草、杂灌等非目标植物和各类垃圾,使岸坡保持干净卫生;(2)沟渠整治:因地制宜开展对沟渠进行拓宽疏浚、清淤洗沟,然后在常水位线处的岸坡易崩塌地段,使用长度为2.5米的水泥桩或具有良好防腐效果的木桩,进行打桩护岸,降低水流对岸坡的冲蚀;再平整岸坡和坡顶,在坡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沟渠生物生态血防林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环境清理:清除沟渠岸坡和坡顶的杂草、杂灌以及垃圾;(2)沟渠整治:拓宽疏浚、清淤洗沟,然后在常水位线处采用打桩护岸的方式进行防护,再平整坡顶、岸坡;(3)建立生物生态血防林:选择冬季或翌年春季,在沟渠坡顶和岸坡,沿水流方向种植至少两行乔木,然后在常水位线以上1~2米处种植至少一行,行距为大于0.5m,且具有抑螺作用的灌木,最后在林下种植具有抑螺作用的草本植物,使其覆盖林下空地;所述乔木包括具有抑螺作用和不具有抑螺作用的乔木,其中,具有抑螺作用的一级乔木为枫杨、乌桕、苦楝、喜树、樟树、银杏或桑树;不具有抑螺作用的一级乔木为杨树、池杉、水杉、落羽杉、桤木、柳树、楸树、栾树、漆树、无患子或皂荚;所述灌木为夹竹桃、闹羊花或醉鱼草;所述草本植物为商陆、打碗花、大戟、虎杖、水蓼、紫云英、问荆或益母草;(4)林分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并在人畜活动频繁地段设置隔离栅栏,其他管护措施与常规林分管理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沟渠生物生态血防林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环境清理:清除沟渠岸坡和坡顶的杂草、杂灌以及垃圾;(2)沟渠整治:拓宽疏浚、清淤洗沟,然后在常水位线处采用打桩护岸的方式进行防护,再平整坡顶、岸坡;(3)建立生物生态血防林:选择冬季或翌年春季,在沟渠坡顶和岸坡,沿水流方向种植至少两行乔木,然后在常水位线以上1~2米处种植至少一行,行距为大于0.5m,且具有抑螺作用的灌木,最后在林下种植具有抑螺作用的草本植物,使其覆盖林下空地;所述乔木包括具有抑螺作用和不具有抑螺作用的乔木,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兴宜庞宏东唐万鹏李新猛荣新军樊孝萍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省林科院石首杨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