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室内空气能量回收的冷暖新风系统,其结构包括初级过滤装置、通过第一连通管与初级过滤装置的新风出口相连的表冷器、通过第二连通管与表冷器的新风出口相连的新风过滤装置以及通过第三连通管与新风过滤装置的浊气出口相连的空气源热泵,所述空气源热泵的浊气出口通过第四连通管与初级过滤装置的浊气进口相连,在表冷器与空气源热泵之间设有冷热介质管道,在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之间连接有第一旁通管,在第三连通管和第四连通管之间连接有第二旁通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三种工作模式,可适用于日常不同需求,提高了室内空气质量,实现了室内空气能量的回收利用,节能环保,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室内空气能量回收的冷暖新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风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带室内空气能量回收的冷暖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空气的质量成为人们衡量生活质量的标准之一。目前,影响人们居住、办公等室内空气污染的因素很多,既有过度装修、劣质材料的使用所导致的有害气体或异味污染,也有因大气质量下降产生的尘埃、重金属、可吸入颗粒物等的杂质污染,还包括特殊环境下所具有的毛发、细菌、粉尘、有机物气体或过敏原等。如何净化人们生活、工作等各种空间的空气质量已经越发成为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近年来,新风系统应运而生,并逐渐占据空气净化市场。新风系统是在密闭的室内一侧用专用设备将室外新鲜空气经过过滤、净化,之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室内,再从另一侧由专用设备向室外排出室内风,从而在室内形成新风流动场,以满足室内新风换气需要的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设备。在炎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室内外温差较大,一般平均温差为15℃左右,现有的新风系统均没有对该部分温差所携带的能量进行回收利用,造成能量的白白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带室内空气能量回收的冷暖新风系统,以解决现有新风系统无法对室内空气中的能量进行回收利用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室内空气能量回收的冷暖新风系统,包括初级过滤装置、通过第一连通管与初级过滤装置的新风出口相连的表冷器、通过第二连通管与表冷器的新风出口相连的新风过滤装置以及通过第三连通管与新风过滤装置的浊气出口相连的空气源热泵,在所述第二连通管上设有进风阀,在所述第三连通管上设有排风阀,所述空气源热泵的浊气出口通过第四连通管与初级过滤装置的浊气进口相连,在表冷器与空气源热泵之间设有冷热介质管道;在初级过滤装置上设有室外进风管和室外排风管,在新风过滤装置上设有室内进风管和室内排风管;在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之间连接有第一旁通管,在第一旁通管上设有第一旁通阀,在第三连通管和第四连通管之间连接有第二旁通管,在第二旁通管上设有第二旁通阀。在第一连通管与空气源热泵之间连接有第三旁通管,在第三旁通管上设有第三旁通阀。在所述初级过滤装置内设有换热器。本技术有以下三种工作模式:室内循环模式:关闭进风阀、排风阀、第二旁通阀和第三旁通阀,打开第一旁通阀,室内的空气经排风管进入新风过滤装置的排风通道并经第一旁通管返回新风过滤装置的进风通道,经过滤后通过室内进风管回送到室内,此模式适用于室内空气质量较为良好的情况。室外循环模式:关闭第一旁通阀、排风阀和第三旁通阀,打开进风阀和第二旁通阀,室内的空气经室内排风管进入新风过滤装置的排风通道并经第二旁通管进入初级过滤装置的排风通道,在该处与来自外界的新鲜空气进行换热后从室外排风管排至外界;外界新鲜空气经外进风管进入初级过滤装置的进风通道,经初步过滤和换热后依次经表冷器和第二连通管进入新风过滤装置的进风通道,经进一步过滤后进入室内,此模式适用于春秋季节,室内外温差不明显的情况。冷热循环模式:关闭第一旁通阀和第二旁通阀,打开进风阀、排风阀和第三旁通阀,室内的空气经室内排风管进入新风过滤系统的排风通道,并经第三连通管进入空气源热泵内,与空气源热泵内的冷媒换热,换热后的室内风进入初级过滤装置的排风通道,在该处与来自外界的新鲜空气进行换热后从室外排风管排至外界,而换热后的冷媒进入压缩机中,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冷热介质管道进入表冷器内;外界新鲜空气经室外进风管进入初级过滤装置的进风通道,经初步过滤和换热后进入表冷器,并与表冷器内的高温高压气体换热后(可通过调节表冷器的工作模式,实现制热或制冷)经第二连通管进入新风过滤装置的进风通道,经进一步过滤后进入室内,换热后的高温高压气体变成液态冷媒通过冷热介质管道返回空气源热泵中。此模式适用于冬季或夏季,室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本技术具有三种工作模式,可适用于日常不同需求,提高了室内空气质量,实现了室内空气能量的回收利用,节能环保,且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初级过滤装置,2、表冷器,3、空气源热泵,4、新风过滤装置,5、进风阀,6、排风阀,7、第一旁通阀,8、第二旁通阀,9、第三旁通阀,10、室内进风管,11、室内排风管,12、室外进风管,13、室外排风管,14、第一旁通管,15、第二旁通管,16、第三旁通管,17、冷热介质管道,18、第一连通管,19、第二连通管,20、第三连通管,21、第四连通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初级过滤装置1、表冷器2、空气源热泵3和新风过滤装置4等部分。初级过滤装置1用以对室外的新鲜空气进行初步过滤,其具有室外进风管12、室外排风管13、新风出口和浊气进口,在初级过滤装置1内设有热转换器,用以实现进出气体之间的换热。表冷器2用以对经过初步过滤的新鲜空气进行加热或冷却,使新鲜空气的温度接近室内气温。表冷器2的新风进口通过第一连通管18与初级过滤装置1的新风出口相连通,表冷器2的新风出口通过第二连通管19与新风过滤装置4的新风进口相连通,在第二连通管19上设有进风阀5。新风过滤装置4具有室内进风管10、室内排风管11、新风进口和浊气出口,用以对来自表冷器2的新风进行再次过滤,并将经过再次过滤的新风通过室内进风管10通入室内,同时将室内的浊气通过室内排风管11抽出。空气源热泵3用以回收室内浊气中的能量,其浊气进口通过第三连通管20与新风过滤装置4的浊气出口相连,在第三连通管20上设有排风阀6,其浊气出口通过第四连通管21与初级过滤装置1的浊气进口相连,在空气源热泵3与表冷器2之间连接有冷热介质管道17。在空气源热泵3内有冷媒和压缩机,冷媒与室内排出的浊气换热后汽化,气体进入压缩机中经压缩得到高温高压的气体,高温高压气体再通过冷热介质管道17进入表冷器2中,通过调节表冷器2的工作模式,实现对新鲜空气的加热或冷却,得到温度接近室温的新鲜空气。在进风阀5与新风过滤装置4之间的第二连通管19和排风阀6与新风过滤装置4之间的第三连通管20之间设有第一旁通管14,在第一旁通管14上设有第一旁通阀7。在排风阀6与新风过滤装置4之间的第三连通管20和第四连通管21之间设有第二旁通管15,在第二旁通管15上设有第二旁通阀8。在第一连通管18和空气源热泵3之间设有第三旁通管16,在第三旁通管16上设有第三旁通阀9。当进行室内循环时,关闭进风阀5、排风阀6、第二旁通阀8和第三旁通阀9,开启第一旁通阀7;当进行室外循环时,关闭第一旁通阀7、第三旁通阀9和排风阀6,打开进风阀5和第二旁通阀8;当进行冷热循环时,关闭第一旁通阀7和第二旁通阀8,打开进风阀5、排风阀6,当室内浊气量不够用时,打开第三旁通阀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室内空气能量回收的冷暖新风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初级过滤装置、通过第一连通管与初级过滤装置的新风出口相连的表冷器、通过第二连通管与表冷器的新风出口相连的新风过滤装置以及通过第三连通管与新风过滤装置的浊气出口相连的空气源热泵,在所述第二连通管上设有进风阀,在所述第三连通管上设有排风阀,所述空气源热泵的浊气出口通过第四连通管与初级过滤装置的浊气进口相连,在表冷器与空气源热泵之间设有冷热介质管道;在初级过滤装置上设有室外进风管和室外排风管,在新风过滤装置上设有室内进风管和室内排风管;在第二连通管和第三连通管之间连接有第一旁通管,在第一旁通管上设有第一旁通阀,在第三连通管和第四连通管之间连接有第二旁通管,在第二旁通管上设有第二旁通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室内空气能量回收的冷暖新风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初级过滤装置、通过第一连通管与初级过滤装置的新风出口相连的表冷器、通过第二连通管与表冷器的新风出口相连的新风过滤装置以及通过第三连通管与新风过滤装置的浊气出口相连的空气源热泵,在所述第二连通管上设有进风阀,在所述第三连通管上设有排风阀,所述空气源热泵的浊气出口通过第四连通管与初级过滤装置的浊气进口相连,在表冷器与空气源热泵之间设有冷热介质管道;在初级过滤装置上设有室外进风管和室外排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忠,李建合,张建才,
申请(专利权)人:刘彦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