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升式桁架移动操作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2254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提升式桁架移动操作平台,属于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其技术方案为:它包括底架和设置在底架上方的操作架,底架下端设置有伸缩机构;底架和操作架为主次梁结构的矩形框架;底架和操作架之间竖向、斜向设置有若干支撑杆;伸缩机构包括内支撑杆和外支撑杆,内支撑杆竖直设置在底架下端面,外支撑杆套接在内支撑杆外侧;底架下端水平设置有滑动杆;外支撑杆下端设置有固定连接件,滑动杆表面设置有能够沿滑动杆滑动的移动式连接件,固定连接件和移动式连接件之间通过铆钉连接有斜向活动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装便捷,可以根据施工高度的需求调节操作平台的高度,周转使用。

A movable platform for lifting trus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ovable platform for lifting trusses,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construction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n underframe and is arranged in the frame frame above the frame, the lower end is provided with a telescopic mechanism; chassis and operation frame is a rectangular frame girder structure; between the chassis and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vertical and oblique supporting rod; the telescop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supporting rod and a supporting rod in the outer and inner support in the end rod vertically arranged under the bottom frame, the outer supporting rod is sheathed outside the inner supporting rod; the lower end of the under frame is horizontally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rod; the outer supporting rod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fixed connecting piece, a sliding rod is arrang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mobile can slide along the slide fastener, the fixed connecting piece and movable connecting piece through rivet connection an oblique supporting rod.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the operation is convenient, and the installation is convenient. It can adjust the height of the operation platform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construction height, and use it in tu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提升式桁架移动操作平台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提升式桁架移动操作平台。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施工中,早期采用满堂架搭设的形式,搭建工作平台时需要大量的钢管架体或活动架,费用高、效率低,并且影响内部区域的施工和通行;随着建筑施工成本的逐年提高,建筑施工行业利率正在逐年快速降低,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效率;所以传统的施工操作平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调节高度的可提升式桁架移动操作平台。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可提升式桁架移动操作平台,包括底架和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方的操作架,所述底架下端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底架和所述操作架为主次梁结构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内设置有若干次梁,所述主梁为规格50*50*5的方钢管,所述次梁为规格40*40*5的方钢管;所述底架和所述操作架之间竖向、斜向设置有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规格40*40*5的方钢管,用于固定支撑所述操作架;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内支撑杆和外支撑杆,所述内支撑杆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架下端面,所述外支撑杆套接在所述内支撑杆外侧;所述底架下端水平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一端固定于所述内支撑杆侧面,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架长度方向下端面;所述外支撑杆下端设置有固定连接件,所述滑动杆表面设置有能够沿所述滑动杆滑动的移动式连接件,所述固定连接件和所述移动式连接件之间通过铆钉连接有斜向活动支撑杆。本技术的具体特点还有:位于所述底架短边一侧的外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横向支撑杆,用于支撑固定所述外支撑杆。所述操作架上铺设有若干厚度为18mm的木板形成操作平台;位于所述操作平台四周所述操作架上端面设置有高度为900mm的防护栏杆,所述防护栏杆下部设置有高度为300mm的挡脚板,提高了工作平台的安全性。位于所述操作平台短边一侧所述底架和所述操作架支架设置有上固定梯,位于所述上固定梯下方所述横向支撑杆上设置有下固定梯。还包括能够活动设置在最上方所述横向支撑杆和所述底架上的活动爬梯,所述活动爬梯分别与所述上固定梯和所述下固定梯对接;当所述操作平台未提升时,通过所述固定梯攀爬到达所述操作平台;升高所述操作平台后将所述活动爬梯安装在所述所述底架下端面和所述支撑杆A之间,配合所述支撑梯使用。所述内支撑杆为规格50*50*5的方钢管,所述外支撑杆为规格60*60*5的方钢管;所述外支撑杆上部100mm处设置有贯穿的定位孔,所述内支撑杆每隔300mm设置有若干个贯穿的定位孔,所述内支撑杆和所述外支撑杆通过穿过所述定位孔的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为规格50*50*5的方钢管,所述移动式固定件上设置有贯穿的定位孔,所述滑动杆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移动式固定件所述定位孔配合使用的定位孔,所述移动式连接件通过穿过所述定位孔的螺栓固定在所述活动杆上。所述外支撑杆下端面设置有万向轮,方便移动所述操作平台。使用时,如需升高所述操作平台高度,使用千斤顶等设备放置在所述底架下方顶起所述底架,带动所述操作平台升高,达到高度后,利用螺栓和定位孔,将所述内支撑杆固定在所述外支撑杆上,将所述移动式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滑动杆上,完成高度的提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装便捷,可以根据施工高度的需求调节操作平台的高度,周转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初始状态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初始状态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升后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升后的侧视图。图5为图4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4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底架、操作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万向轮;2、底架;3、操作架;4、木板;5、挡脚板;6、防护栏杆;7、支撑杆;8、活动支撑杆;9、铆钉;10、滑动杆;11、外支撑杆;12、内支撑杆;13、螺栓;14、固定梯;15、活动爬梯;16、固定连接件;17、移动式连接件;18、横向支撑杆;19、主梁;20、次梁。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参见图1,本技术是一种可提升式桁架移动操作平台,包括底架2和设置在底架2上方的操作架3,底架2下端设置有伸缩机构;参见图1和图7,底架2和操作架3为主次梁20结构的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内设置有若干次梁20,主梁19为规格50*50*5的方钢管,次梁20为规格40*40*5的方钢管;底架2和操作架3之间竖向、斜向设置有若干支撑杆7,支撑杆7为规格40*40*5的方钢管,用于固定支撑操作架3;参见图1-6,伸缩机构包括内支撑杆12和外支撑杆11,内支撑杆12竖直设置在底架2下端面,外支撑杆11套接在内支撑杆12外侧;底架2下端水平设置有滑动杆10,滑动杆10一端固定于内支撑杆12侧面,另一端固定在底架2长度方向下端面;外支撑杆11下端设置有固定连接件16,滑动杆10表面设置有能够沿滑动杆10滑动的移动式连接件17,固定连接件16和移动式连接件17之间通过铆钉9连接有斜向活动支撑杆8。参见图1和图2,位于底架2短边一侧的外支撑杆1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横向支撑杆18,用于支撑固定外支撑杆11;操作架3上铺设有若干厚度为18mm的木板4形成操作平台;位于操作平台四周操作架3上端面设置有高度为900mm的防护栏杆6,防护栏杆6下部设置有高度为300mm的挡脚板5,提高了工作平台的安全性。参见图2和图4,位于操作平台短边一侧底架2和操作架3支架设置有上固定梯14,位于上固定梯14下方横向支撑杆18上设置有下固定梯14;还包括能够活动设置在最上方横向支撑杆18和底架2上的活动爬梯15,活动爬梯15分别与上固定梯14和下固定梯14对接;当操作平台未提升时,通过固定梯攀爬到达操作平台;升高操作平台后将活动爬梯15安装在底架2下端面和支撑杆A之间,配合固定梯使用。参见图1-6,内支撑杆12为规格50*50*5的方钢管,外支撑杆11为规格60*60*5的方钢管;外支撑杆11上部100mm处设置有贯穿的定位孔,内支撑杆12每隔300mm设置有若干个贯穿的定位孔,内支撑杆12和外支撑杆11通过穿过定位孔的螺栓13固定连接;滑动杆10为规格50*50*5的方钢管,移动式固定件上设置有贯穿的定位孔,滑动杆10侧面设置有与移动式固定件定位孔配合使用的定位孔,移动式连接件17通过穿过定位孔的螺栓13固定在活动杆上;外支撑杆11下端面设置有万向轮1,方便移动操作平台。参见图1-6,使用时,如需升高操作平台高度,使用千斤顶等设备放置在底架2下方顶起底架2,带动操作平台升高,达到高度后,利用螺栓13和定位孔,将内支撑杆12固定在外支撑杆11上,将移动式连接件17固定在滑动杆10上,完成高度的提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装便捷,可以根据施工高度的需求调节操作平台的高度,周转使用。本技术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可提升式桁架移动操作平台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提升式桁架移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和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方的操作架,所述底架下端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底架和所述操作架为主次梁结构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内设置有若干次梁;所述底架和所述操作架之间竖向、斜向设置有若干支撑杆;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内支撑杆和外支撑杆,所述内支撑杆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架下端面,所述外支撑杆套接在所述内支撑杆外侧;所述底架下端水平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一端固定于所述内支撑杆侧面,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架长度方向下端面;所述外支撑杆下端设置有固定连接件,所述滑动杆表面设置有能够沿所述滑动杆滑动的移动式连接件,所述固定连接件和所述移动式连接件之间通过铆钉连接有斜向活动支撑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提升式桁架移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和设置在所述底架上方的操作架,所述底架下端设置有伸缩机构;所述底架和所述操作架为主次梁结构的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内设置有若干次梁;所述底架和所述操作架之间竖向、斜向设置有若干支撑杆;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内支撑杆和外支撑杆,所述内支撑杆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架下端面,所述外支撑杆套接在所述内支撑杆外侧;所述底架下端水平设置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一端固定于所述内支撑杆侧面,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架长度方向下端面;所述外支撑杆下端设置有固定连接件,所述滑动杆表面设置有能够沿所述滑动杆滑动的移动式连接件,所述固定连接件和所述移动式连接件之间通过铆钉连接有斜向活动支撑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式桁架移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底架短边一侧的外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横向支撑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提升式桁架移动操作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架上铺设有若干厚度为18mm的木板形成操作平台;位于所述操作平台四周所述操作架上端面设置有高度为900mm的防护栏杆,所述防护栏杆下部设置有高度为300mm的挡脚板。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德新王国霖袁成太胡杰曲守丰余小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