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开关和键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1665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7:36
一种键开关,其具有:键顶部;一对连杆,其可升降地支撑所述键顶部;及开关,其根据所述键顶部的升降动作对接点进行开闭。所述连杆分别具有:两个臂部;连接部,其对所述两个臂部进行连接;第1轴,其形成在所述两个臂部的每一个的外侧;及第2轴,其形成在所述两个臂部的每一个的内侧。所述键顶部具有:第1支撑部,其具有可供所述第1轴进行滑动的第1导引沟;及第2支撑部,其具有可供所述第2轴进行滑动的第2导引沟。

Key switch and keyboard

A key switch has the top of the key, a pair of connecting rods, which can lift and support the top of the key, and the switch is opened and closed according to the lifting action of the key top. The connecting rods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two arms, a connecting part for connecting the two arms, first axes formed on the outer sides of the two arms, and 2 2 axes formed on each side of the two arms. The top of the key has first supporting parts, which has first guiding grooves for sliding the first axes, and the 2 supporting part has second guiding grooves for sliding the second ax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键开关和键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键开关和键盘。
技术介绍
笔记本电脑等电子机器正在被要求进行小型化和薄型化,另外其上所安装的具有多个键开关的键盘也为薄型键盘。例如,在齿轮连杆方式的键开关中,具有支撑板、键顶部、用于使设置在支撑板和键顶部之间的键顶部进行升降动作的连杆、及用于与键顶部的升降动作相对应地对电路的接点进行On(开)·Off(闭)的薄膜开关。连杆藉由框状框体被安装在支撑板上,此外在支撑板和连杆之间还设置了开关。[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6-1705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821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另外,在薄型键盘中所使用的键开关中,键顶部也使用了薄型键顶部。然而,如果键顶部较薄,则由于在对键顶部的角部进行按压时键顶部会发生挠曲,所以键顶部的中央部会浮起来。在从键盘进行信息输入的情况下,需要通过对键顶部进行操作而按压开关进而使其变为On。但是,在对键顶部的角部进行按压的情况下,由于键顶部的中央部会浮起来,所以用于使薄膜开关变为On所需的键的行程与正常时相比会变长。为此,薄膜开关不能变为On,从键盘不能输入信息,操作性变差。需要说明的是,尽管通过使键顶部变厚以提高其刚性可消除键顶部的挠曲,但是,如果键顶部变厚,则由于键开关也会变厚,所以不能满足键盘薄型化的要求。[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键开关,其具有:键顶部;一对连杆,其可升降地支撑所述键顶部;及开关,其根据所述键顶部的升降动作而使接点开闭。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分别具有:2个臂部;连接部,其对所述2个臂部进行连接;第1轴,其形成在所述2个臂部的每一个的外侧;及第2轴,其形成在所述2个臂部的每一个的内侧。所述键顶部具有:第1支撑部,其具有所述第1轴可进行滑动的第1导引沟;及第2支撑部,其具有所述第2轴可进行滑动的第2导引沟。[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所公开的键开关,即使在键开关为薄型的情况下,也可从键盘顺利地进行信息输入,并且操作性也不会下降。附图说明[图1]键开关的分解斜视图[图2]键顶部的斜视图[图3]在键顶部上安装了连杆的斜视图[图4]键开关的截面图[图5]第1实施方式的键开关的分解斜视图[图6]安装了第1实施方式的连杆的斜视图[图7]第1实施方式的连杆的斜视图[图8]第1实施方式的键顶部的斜视图[图9]在第1实施方式的键顶部上安装了连杆的斜视图[图10]在第1实施方式的键顶部上安装了框体的平面图[图11]第1实施方式的键开关的截面图[图12]第1实施方式的连杆的变形例的斜视图[图13]第1实施方式的键顶部的变形例的斜视图[图14]在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键顶部上安装了连杆的斜视图[图15]第2实施方式的键顶部的斜视图[图16]在第2实施方式的键顶部上安装了连杆的斜视图[图17]第2实施方式的键开关的截面图[图18]第3实施方式的键顶部的斜视图[图19]在第3实施方式的键顶部上安装了连杆的斜视图[图20]第3实施方式的键顶部的变形例的斜视图[图21]在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键顶部上安装了连杆的斜视图[图22]第3实施方式的键开关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23]第4实施方式的连杆的斜视图[图24]第4实施方式的键顶部的斜视图[图25]在第4实施方式的键顶部上安装了连杆的斜视图[图26]第4实施方式的键开关的截面图[图27]第5实施方式的连杆的斜视图[图28]第5实施方式的键顶部的斜视图[图29]在第5实施方式的键顶部上安装了连杆的斜视图[图30]第6实施方式的连杆的斜视图[图31]第6实施方式的键顶部的说明图[图32]第6实施方式的键开关的截面图[图33]第6实施方式的连杆的变形例的斜视图[图34]第6实施方式的键顶部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35]第6实施方式的键开关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36]安装了第7实施方式的键盘的电子机器的说明图[符号说明]130键顶部131第1支撑部132第2支撑部133第1导引沟134第2导引沟140a、140b连杆(link)141臂部142连结部143旋转轴144第1轴145第2轴150薄膜开关(membraneswitch)160支撑板170框体171突起172外框173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相同部件等赋予了相同的符号,并对其说明进行了省略。(键开关)对键开关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键开关的结构的分解斜视图。如图1所示,键开关具有:键顶部30;用于使键顶部30进行升降动作的一对连杆40a、40b;及与键顶部30的升降动作相对应地使接点变为On(开)·Off(闭)的薄膜开关50。连杆40a、40b通过框状框体70被安装在支撑板60上。在支撑板60和连杆40a、40b之间设置了薄膜开关50。键顶部30的上表面30a为使用者可进行按压操作的操作面。薄膜开关50的接点设置在键顶部30的中央部之下。设置在键顶部30和薄膜开关50之间的橡胶致动器(rubberactuator)80可随着键顶部30的下降动作而进行变形,进而可使薄膜开关50的接点变为On。在薄膜开关50上形成了2个开口51,这2个开口51夹着橡胶致动器80。框体70是外侧为矩形且内侧具有开口的框状部件。框体70的突起71可藉由开口51进入形成在支撑板60上的4个贯穿孔61中的每个内,并且通过粘接(黏接)剂等被进行了粘接。橡胶致动器80设置在框体70的外框内。在框体70的互相相对的2个边、即、2个外框72的下面的部分处分别形成了2个轴承73。轴承73以对外框72的内外进行连接的方式横向贯穿外框72,此外合计设置了4个轴承73。每个连杆40a、40b都具有沿相同方向互相平行延伸的2个臂部41和对2个臂部41进行连结的连结部42。在2个臂部41的端部上形成了设置在互相相对的内侧的面上的旋转轴43。旋转轴43与连结部42平行形成,并且为圆柱状,此外互相相对的旋转轴43被形成为同轴。旋转轴43能在可旋转的状态下进入框体70的轴承73。在每个连杆40a、40b的两个臂部41的基端侧的端部上分别形成了向外侧进行突出的轴44。每个轴44都与连结部42平行形成。如图2所示,在键顶部30的下表面30b的4个角部附近处设置了对各个轴44进行支撑的支撑部31。每个支撑部31上都形成了导引沟32。如图3所示,连杆40a、40b的每个轴44都能在可滑动的状态下进入相应的导引沟32内。在连杆40a、40b的2个臂部41中的一个臂部的端部上形成了第1齿46,此外在另一个臂部的端部上还形成了第2齿47。连杆40a、40b的第1齿46可与另一个连杆上所形成的第2齿47相啮合。在这样的键开关中,通过对键顶部30进行按压,可进行信息输入。在键顶部30没有被按压的状态下,橡胶致动器80在其顶部对键顶部30进行支撑。在此状态下,键顶部30离薄膜开关50最远,薄膜开关50处于Off状态。从此状态开始按压键顶部30后,藉由键顶部30的下降动作,每个连杆40a、40b都以旋转轴43为中心进行旋转,据此每个连杆40a、40b的轴44可在导引沟32内进行滑动。键顶部30被按压至预定位置后,设置在橡胶致动器80内侧的突起对薄膜开关50的接点进行按压,由此接点之间可进行接触。据此,薄膜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键开关和键盘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键开关,其具有:键顶部;一对连杆,其可升降地支撑所述键顶部;及开关,其根据所述键顶部的升降动作对接点进行开闭,其中,所述连杆分别具有:两个臂部;连接部,其对所述两个臂部进行连接;第1轴,其形成在所述两个臂部的每一个的外侧;及第2轴,其形成在所述两个臂部的每一个的内侧,所述键顶部具有:第1支撑部,其具有可供所述第1轴进行滑动的第1导引沟;及第2支撑部,其具有可供所述第2轴进行滑动的第2导引沟。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28 JP 2016-1896851.一种键开关,其具有:键顶部;一对连杆,其可升降地支撑所述键顶部;及开关,其根据所述键顶部的升降动作对接点进行开闭,其中,所述连杆分别具有:两个臂部;连接部,其对所述两个臂部进行连接;第1轴,其形成在所述两个臂部的每一个的外侧;及第2轴,其形成在所述两个臂部的每一个的内侧,所述键顶部具有:第1支撑部,其具有可供所述第1轴进行滑动的第1导引沟;及第2支撑部,其具有可供所述第2轴进行滑动的第2导引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开关,其中,两个所述第2支撑部被进行了连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键开关,其中,相对配置的所述第2轴被进行了连接。4.一种键开关,其具有:键顶部;一对连杆,其可升降地支撑所述键顶部;及开关,其根据所述键顶部的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越村克明金子雅博谷津信夫北原美希高桥耕平梁楚锜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通电子零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