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1326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机壳,具有位于机壳上部且前后排列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位于机壳下部的下部出风口以及分别位于机壳两侧的第一侧向出风口和第二侧向出风口;换热装置,设置于机壳内,且配置成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风机组件,设置于换热装置的前侧,且配置成促使由第二进风口进入的自然空气流向换热装置、并促使经换热装置换热后的换热空气分别朝向下部出风口、第一侧向出风口和第二侧向出风口流动;以及离子风发生装置,设置于风机组件的前侧,且配置成通过电场力促使由第一进风口进入的自然空气经由离子风发生装置直接流向下部出风口,以使得该自然空气与经换热装置换热后的部分换热空气在下部出风口处混合。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machin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door air conditioner, which comprises a casing, is located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shell and is arranged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first and the air inlet and the second air inlet, located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casing of the air outlet ar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casing and the first side air outlet and second side air outlet; the heat transfer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and configuration a heat exchange with the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fan assembly; heat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side of the device, and is configured to induce natural air flow by second inlet into the heat exchanger, and prompted by hot air heat transfer with heat exchange were directed toward the lower outlet, the first and second side air outlet the lateral outlet flow; and the ion wind generating device, is arranged on the fan assembly front, and configured by the electrostatic force led by the first inlet into the air by ion The wind generator directly flows to the lower outlet, so that the natural air is mixed with the part of the air outlet at the lower air outlet by the heat transfer air after the replacement heat of the heat transfer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一般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式多为下出风,此种送风方式送出的风会直接吹向人体。并且,由于所吹出的风全部都是经过热交换后的风,因此这种空调室内机吹出的风不够柔和。尤其是考虑到下出风口的出风面积和出风范围有限,出风比较集中,在制冷模式下,空调出风温度太低,吹到用户身上会导致感觉极不舒适,容易引发空调病。因此,如何在满足室内制冷量和制冷效率要求的前提下,扩大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范围,减少局部高速冷气流的冲击以缓解甚至消除空调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送风柔和、均匀、舒适且送风范围较大的空调室内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制热效率和制冷/制热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降低空调室内机运行时的噪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具有位于所述机壳上部且前后排列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机壳下部的下部出风口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机壳两侧的第一侧向出风口和第二侧向出风口;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配置成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换热装置的前侧,且配置成促使由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的自然空气流向所述换热装置、并促使经所述换热装置换热后的换热空气经由所述风机组件的风道分别朝向所述下部出风口、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流动;以及离子风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风机组件的前侧,且配置成通过电场力促使由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的自然空气经由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直接流向所述下部出风口,以使得该自然空气与经所述换热装置换热后的部分换热空气在所述下部出风口处混合。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沿横向并排设置的两个离心风机和连接在两个所述离心风机前部的前衬板,所述前衬板与两个所述离心风机的蜗壳共同限定出所述风机组件的风道;且所述前衬板与所述机壳的上部抵接,以将由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向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自然空气和由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向所述换热装置的自然空气隔离开。可选地,所述机壳包括:后壳体,用于构成所述机壳的后部;前面板,连接在所述后壳体的前侧,以用于构成所述机壳的前部;以及第一侧部导风筒和第二侧部导风筒,分别位于所述后壳体和所述前面板之间的横向两端,所述第一侧部导风筒和所述第二侧部导风筒的外侧端口分别形成了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的风道具有朝向横向两侧的两个侧向风道出口和一个朝向所述下部出风口的底部风道出口;且所述第一侧部导风筒和所述第二侧部导风筒的内侧端口分别与所述风机组件的两个侧向风道出口相连,以在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换热装置、所述风机组件、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完全隔开并独立的密封风道。可选地,所述后壳体具有竖直延伸的本体以及分别由所述本体的上下两端向前弯曲延伸的上缘部和下缘部;且所述第一进风口形成在所述上缘部的前部,所述第二进风口形成在所述上缘部的后部,所述下部出风口形成在所述下缘部上。可选地,所述第一侧部导风筒和所述第二侧部导风筒的外侧端口的边缘分别与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壳体组装后形成的预组装件的两个横向侧端口的边缘形状相吻合。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导风通道和第二导风通道,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侧部导风筒和所述第二侧部导风筒的内部,并分别由所述机壳的内部弯曲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以分别对经由所述风机组件的风道流向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的空气进行引导。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呈柱状,其由内到外地沿一圆弧形曲线延伸;且所述第二导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对称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的靠近所述空调室内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竖直等分平面的内侧边缘相比于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的远离该竖直等分平面的外侧边缘更加靠前,以使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朝向所述机壳的外侧前方;且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与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对称设置。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和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均包括用于引导空气流向所述下部出风口的底部导风通道,所述底部导风通道从上往下地向前倾斜延伸或弯曲延伸至所述下部出风口;且所述风机组件的底部导风通道的倾斜程度或弯曲程度大于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底部导风通道的倾斜程度或弯曲程度。可选地,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放电模组,每个所述放电模组均具有金属网和位于所述金属网上方并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放电针,其中每个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的距离L设置成使其满足:L=aL1,其中,a为范围在0.7~1.3之间的任一常数,L1为使得所述金属网的风速中心点处的离子风风速达到最大风速Vmax时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之间的距离,所述金属网的风速中心点为所述放电针的针尖在所述金属网上的投影点。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之间的距离R设置成使其满足:R=aR1,其中,R1为风速达到最大风速Vmax的b倍的风速测量点与所述风速中心点之间的距离,b为范围在0.3~0.7之间的任一常数。可选地,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依次排列且并联或串联连接的多个放电模组,每个所述放电模组均具有金属网和位于所述金属网上方并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放电针;且相邻两个所述放电模组的放电针直对布置或错位布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通过风机组件驱动经换热装置换热后的换热空气流向下部出风口、第一侧向出风口和第二侧向出风口,并通过离子风发生装置促使环境空间的自然空气流向下部出风口。经换热装置换热后的部分换热空气和未经换热装置换热的自然空气在下部出风口处混合,从而形成柔和、均匀、舒适的混合风。该混合风即使直接吹向用户,只会令用户感受到凉而不冷、暖而不热的舒适体验,不会给用户带来感官上的刺激或损害用户身体健康。同时,经换热装置换热后的另一部分换热空气经第一侧向出风口和第二侧向出风口吹出,既不会直接吹向用户而带来不舒适感,又可以与下部出风口配合以形成左、右、下三面出风的效果,减少了局部高速冷气流的冲击,扩大了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范围。进一步地,由于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通过风机组件驱动其送出换热空气,通过单独的离子风发生装置驱动其引入自然空气,从而保证了空调室内机具有较大的整体风量和风速,进而在保证用户舒适度的前提下,满足了室内整体制冷量的要求,保证了室内温度的均衡性,并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制热效率和制冷/制热效果。进一步地,离子风发生装置依靠电场力使空气中的粒子获得动能,从而形成不存在局部高速气流、柔和、均匀、舒适的离子风。相比于旋转类的送风组件(例如风机)来说,离子风发生装置具有压损销、耗能低、噪音小等优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空调室内机运行时的整体噪音。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两个进风口设置在机壳的上部,并将离子风发生装置、风机组件和换热装置由前向后依次设置这一特别的设计不但可减薄空调室内机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从而减小空调室内机在静置时和工作运行时的体积,以满足用户对空调室内机安装空间和使用空间的较高要求,并提升空调室内机的整体外观,而且还能够减小经离子风发生装置流向下部出风口的自然空气与经换热装置流向下部出风口的部分换热空气之间的距离,以便于该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空调室内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具有位于所述机壳上部且前后排列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机壳下部的下部出风口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机壳两侧的第一侧向出风口和第二侧向出风口;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配置成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换热装置的前侧,且配置成促使由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的自然空气流向所述换热装置、并促使经所述换热装置换热后的换热空气经由所述风机组件的风道分别朝向所述下部出风口、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流动;以及离子风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风机组件的前侧,且配置成通过电场力促使由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的自然空气经由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直接流向所述下部出风口,以使得该自然空气与经所述换热装置换热后的部分换热空气在所述下部出风口处混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具有位于所述机壳上部且前后排列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位于所述机壳下部的下部出风口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机壳两侧的第一侧向出风口和第二侧向出风口;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配置成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换热装置的前侧,且配置成促使由所述第二进风口进入的自然空气流向所述换热装置、并促使经所述换热装置换热后的换热空气经由所述风机组件的风道分别朝向所述下部出风口、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流动;以及离子风发生装置,设置于所述风机组件的前侧,且配置成通过电场力促使由所述第一进风口进入的自然空气经由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直接流向所述下部出风口,以使得该自然空气与经所述换热装置换热后的部分换热空气在所述下部出风口处混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沿横向并排设置的两个离心风机和连接在两个所述离心风机前部的前衬板,所述前衬板与两个所述离心风机的蜗壳共同限定出所述风机组件的风道;且所述前衬板与所述机壳的上部抵接,以将由所述第一进风口流向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的自然空气和由所述第二进风口流向所述换热装置的自然空气隔离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后壳体,用于构成所述机壳的后部;前面板,连接在所述后壳体的前侧,以用于构成所述机壳的前部;以及第一侧部导风筒和第二侧部导风筒,分别位于所述后壳体和所述前面板之间的横向两端,所述第一侧部导风筒和所述第二侧部导风筒的外侧端口分别形成了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的风道具有朝向横向两侧的两个侧向风道出口和一个朝向所述下部出风口的底部风道出口;且所述第一侧部导风筒和所述第二侧部导风筒的内侧端口分别与所述风机组件的两个侧向风道出口相连,以在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换热装置、所述风机组件、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完全隔开并独立的密封风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具有竖直延伸的本体以及分别由所述本体的上下两端向前弯曲延伸的上缘部和下缘部;且所述第一进风口形成在所述上缘部的前部,所述第二进风口形成在所述上缘部的后部,所述下部出风口形成在所述下缘部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导风筒和所述第二侧部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王永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