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132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机壳,具有位于机壳前侧的进风口、位于机壳下部的下部出风口以及分别位于机壳两侧且朝向机壳侧向前方的第一侧向出风口和第二侧向出风口;换热装置,设置于机壳内,且配置成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风机组件,设置于换热装置的后侧,且配置成促使经换热装置换热后的空气分别朝向下部出风口、第一侧向出风口和第二侧向出风口流动;以及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和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分别设置在机壳内从风机组件至第一侧向出风口和第二侧向出风口的流动路径上,且配置成通过电场力促使经换热装置换热后的空气经由风机组件的风道分别朝向第一侧向出风口和第二侧向出风口流动。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室内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调节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方式多为下出风,此种送风方式会导致冷风或热风直接吹向人体,不利于用户的舒适度体验和身体健康。这种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处通常设置有导板,以通过导板的上下摆动或左右摆动调整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然而,此种方式调节范围有限,难以实现大范围内的送风要求。即使在传统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基础上通过一些非常规的手段使流体上扬或侧吹,风速和风压的损失也比较大,从而造成空调室内机的功耗较高,噪音较大。为了减小噪音,目前公开的一些专利文献中所涉及的空调室内机直接将风机简单地替换成离子风装置,然而,其离子风装置所产生的离子风风速极其有限,替换后的空调室内机的风速大幅度地减低,几乎不能满足用户最基本的使用需求。也正是由于现有的这种技术方案存在诸多缺陷和不可实践性,截止到目前为止,利用离子风送风的技术还仅停留在最基础的理论层面上。为了扩大送风范围,现有技术中的一些空调室内机在其下部和左右两端分别设置一出风口,机壳内对应每个出风口处均设置有一风机。下部出风口朝向机壳的下部前侧,左右两端的出风口分别朝向机壳的左侧和右侧,以通过下部出风和左右两端出风实现大范围内的送风效果。虽然这种空调室内机看似获得了相对比较大的送风范围,但是壁挂式空调室内机通常安装在室内的邻近拐角处的墙壁上,经其左右两端的出风口送出的风通常会直接吹向与室内机所在墙壁垂直的另一墙壁上或背对该另一墙壁吹出,这两个区域均不属于用户的正常活动区域。因此,这种空调室内机的实际送风范围与传统的仅具有下部出风口的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范围相差不大。也就是说,这种空调室内机不但没有真正地扩大其送风范围,而且还会因为多开设了两个出风口和增加了两个风机导致制造成本和功耗的大幅度增加。退一步说,即使不考虑空调室内机的安装位置,经这种空调室内机多个出风口送出的风分别朝向两个相反的方向或相互垂直的方向直接吹出,多个出风口的送风范围有间断、不连续,导致室内的温度冷热不均,严重影响用户的舒适性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送风范围较大且噪音较小的空调室内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形成环抱式的送风效果,以进一步扩大送风范围、提高用户的舒适度体验。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高离子风发生装置的送风量、风速和送风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具有位于所述机壳前侧的进风口、位于所述机壳下部的下部出风口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机壳两侧且朝向所述机壳侧向前方的第一侧向出风口和第二侧向出风口;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配置成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换热装置的后侧,且配置成促使经所述换热装置换热后的空气分别朝向所述下部出风口、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流动;以及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和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壳内从所述风机组件至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的流动路径上,且配置成通过电场力促使经所述换热装置换热后的空气经由所述风机组件的风道分别朝向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流动。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的靠近所述空调室内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竖直等分平面的内侧边缘相比于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的远离该竖直等分平面的外侧边缘更加靠前,以使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朝向所述机壳的外侧前方;且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与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对称设置。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导风通道和第二导风通道,分别由所述机壳的内部弯曲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以分别对经由所述风机组件的风道流向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的空气进行引导。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呈柱状,其由内到外地沿一圆弧形曲线延伸;且所述第二导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对称设置。可选地,所述机壳包括用于构成其后部的后壳体和用于构成其前部的前面板,其中所述前面板配置成绕其沿横向延伸的底部枢转轴在前后方向上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后壳体的前侧,以在所述前面板受控地绕所述底部枢转轴向前枢转至开启位置时在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壳体之间形成所述机壳的进风口。可选地,所述机壳还包括:第一侧部导风筒和第二侧部导风筒,分别位于所述后壳体和所述前面板之间的横向两端,且所述第一侧部导风筒和所述第二侧部导风筒的外侧端口分别形成了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风通道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侧部导风筒和所述第二侧部导风筒的内部,所述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和所述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风通道中。可选地,所述第一侧部导风筒和所述第二侧部导风筒的外侧端口的前侧边缘分别与所述前面板的两个横向侧端的边缘形状相吻合,所述第一侧部导风筒和所述第二侧部导风筒的外侧端口的除前侧边缘之外的其他边缘分别与所述后壳体的两个横向侧端的边缘形状相吻合。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以及所述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和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配置成受控地择一启动运行,以使所述空调室内机工作于仅通过风机组件驱动送风的速冷/速热模式或仅通过所述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和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驱动送风的静音模式;且所述下部出风口处设有活动导风板,所述活动导风板配置成在所述速冷/速热模式下受控地打开所述下部出风口、在所述静音模式下受控地关闭所述下部出风口。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沿横向并排设置的两个离心风机;且所述换热装置为平板式蒸发器。可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用于引导空气流向所述下部出风口的底部导风通道,所述底部导风通道从上往下地向前倾斜延伸至一弯折部后再竖直向下地延伸至所述下部出风口,以使所述下部出风口在位于其所在的水平面下方、并与该水平面呈0~85°角的范围内送风。可选地,所述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和所述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均包括至少一个放电模组,每个所述放电模组均具有金属网和位于所述金属网内侧并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放电针,其中每个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的距离L设置成使其满足:L=aL1,其中,a为范围在0.7~1.3之间的任一常数,L1为使得所述金属网的风速中心点处的离子风风速达到最大风速Vmax时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之间的距离,所述金属网的风速中心点为所述放电针的针尖在所述金属网上的投影点。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之间的距离R设置成使其满足:R=aR1,其中,R1为风速达到最大风速Vmax的b倍的风速测量点与所述风速中心点之间的距离,b为范围在0.3~0.7之间的任一常数。可选地,所述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和所述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均包括依次排列且并联或串联连接的多个放电模组,每个所述放电模组均具有金属网和位于所述金属网内侧并呈阵列排布的多个放电针;且相邻两个所述放电模组的放电针直对布置或错位布置。本专利技术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三个出风口以及用于向三个出风口送风的风机组件和两个离子风发生装置,并对三个出风口的朝向进行特别设计,可使得:经两个侧向出风口送出的风吹向机壳的侧向前方,经下部出风口送出的风吹向机壳的下部前方。也即是每个出风口送出的风均能够直接到达用户正常的活动区域内,由此可形成左、右、下三面送风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空调室内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具有位于所述机壳前侧的进风口、位于所述机壳下部的下部出风口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机壳两侧且朝向所述机壳侧向前方的第一侧向出风口和第二侧向出风口;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配置成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换热装置的后侧,且配置成促使经所述换热装置换热后的空气分别朝向所述下部出风口、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流动;以及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和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壳内从所述风机组件至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的流动路径上,且配置成通过电场力促使经所述换热装置换热后的空气经由所述风机组件的风道分别朝向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具有位于所述机壳前侧的进风口、位于所述机壳下部的下部出风口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机壳两侧且朝向所述机壳侧向前方的第一侧向出风口和第二侧向出风口;换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机壳内,且配置成与流经其的空气进行热交换;风机组件,设置于所述换热装置的后侧,且配置成促使经所述换热装置换热后的空气分别朝向所述下部出风口、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流动;以及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和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壳内从所述风机组件至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的流动路径上,且配置成通过电场力促使经所述换热装置换热后的空气经由所述风机组件的风道分别朝向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的靠近所述空调室内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竖直等分平面的内侧边缘相比于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的远离该竖直等分平面的外侧边缘更加靠前,以使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朝向所述机壳的外侧前方;且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与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风通道和第二导风通道,分别由所述机壳的内部弯曲延伸至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以分别对经由所述风机组件的风道流向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的空气进行引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呈柱状,其由内到外地沿一圆弧形曲线延伸;且所述第二导风通道与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对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用于构成其后部的后壳体和用于构成其前部的前面板,其中所述前面板配置成绕其沿横向延伸的底部枢转轴在前后方向上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后壳体的前侧,以在所述前面板受控地绕所述底部枢转轴向前枢转至开启位置时在所述前面板和所述后壳体之间形成所述机壳的进风口。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还包括:第一侧部导风筒和第二侧部导风筒,分别位于所述后壳体和所述前面板之间的横向两端,且所述第一侧部导风筒和所述第二侧部导风筒的外侧端口分别形成了所述第一侧向出风口和所述第二侧向出风口;其中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风通道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侧部导风筒和所述第二侧部导风筒的内部,所述第一离子风发生装置和所述第二离子风发生装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和所述第二导风通道中。7.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王永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