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系统、滤芯模块及支撑模块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60922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滤系统、滤芯模块及支撑模块,该过滤系统包括有一滤芯单元及一支撑模块,该滤芯单元包括有互为相对的一进水侧及一出水侧,并于该进水侧及该出水侧分别设有相对应的一进水口及一出水口,该滤芯单元包括有一个以上的滤芯模块,该支撑模块包括有一个以上的固定元件及一对的迫紧组件,该滤芯单元固定于该一个以上的固定元件,该对迫紧组件分别对应结合于由该滤芯单元的进水侧及出水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依照需求任意调整该滤芯模块的数量,并通过快速且简易的方式进行组装或拆换。

Filter system, filter core module and support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过滤系统、滤芯模块及支撑模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净水设备,尤其是一种过滤系统、滤芯模块及支撑模块。
技术介绍
饮水是人体维持生命机能中相当重要的一环,成人每天应摄取至少两公升的饮用水来补充身体内的水份流失,而饮用干净且无污染的水更能够保持身体的健康。然而,我国因水路接管老旧以及水污染情况严重,现有的家庭内几乎很难直接饮用到完全不受到任何污染的饮水,通常都需要搭配净水器先将自来水进行初步的过滤,让自来水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先由净水器的滤芯分离,才能够喝到建康且对人体无害的饮水。现有的净水器通常是成套进行贩售,业者会于净水器设置有一用于固定滤芯的支架,并于支架上设置有固定数量的孔洞或固定处,用于组装滤芯及方便更换,由于现有的净水器的支架在生产时即一并设计,滤芯在使用上也必须要配合支架的型态及孔洞的数量,通常一组为三支或四支滤芯的组合居多,滤芯的数量无法依照每个人的需求不同而进行调整,必须受到支架型态的限制,甚至滤芯位置的排序亦需依照厂商的设计,无法依照使用者的需求去调整位置,因此,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认为现有的净水系统仍有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净水器中的滤芯的数量及位置均受到支架所限制,而无法任意增加、删减数量或改变位置排序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系统、滤芯模块及支撑模块,其滤芯单元可依照需求任意增加或删减滤芯模块的数量,搭配固定滤芯单元的支撑模块,使滤芯模块的位置能够在调整后被固定,具有组装方便迅速的显著功效。本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过滤系统的滤芯模块,其分别具有一第一结合面及一第二结合面,该第一结合面与该第二结合面互为平行,其中,各滤芯模块分别包括有一壳体及一结合于该壳体内的滤芯部,该第一结合面及该第二结合面分别形成于该壳体的两相对侧。前述的过滤系统的滤芯模块,其中,该滤芯模块于顶部具有一卡扣结构。本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过滤系统的支撑模块,包括有一个以上的固定元件及一对以上的迫紧组件,各对迫紧组件包括有两迫紧板及一对以上的分别对应各迫紧板的迫紧件,各对迫紧组件以该两迫紧板及该一对以上的迫紧件对应组装于该一个以上的固定元件。前述的过滤系统的支撑模块,其中,固定元件为两组,各固定元件分别包括有一支撑杆,各固定元件的支撑杆呈平行设置,该两迫紧板分别相对套设于各固定元件的支撑杆。本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过滤系统,包括:一滤芯单元,其具有互为相对的一进水侧及一出水侧,并包括有一个以上的滤芯模块,各滤芯模块分别具有一第一结合面及一第二结合面,该第一结合面与该第二结合面互为平行,其中各滤芯模块分别包括有一壳体及一结合于该壳体内的滤芯部,该第一结合面及该第二结合面分别形成于该壳体的两侧;以及一支撑模块,其结合于该滤芯单元,并包括有一个以上的固定元件及一对的迫紧组件,该滤芯单元固定于该一个以上的固定元件,该对迫紧组件分别对应结合于由该滤芯单元的进水侧及出水侧。前述的过滤系统,其中,各滤芯模块分别于顶部具有一卡扣结构,各滤芯模块以各卡扣结构对应扣合该一个以上的固定元件。前述的过滤系统,其中,各对迫紧组件包括有两迫紧板及两对分别对应各迫紧板的迫紧件。前述的过滤系统,其中,各滤芯模块能够随该任意两固定元件之间相对平行距离选用对应的长度。本技术利用所提供的过滤系统、滤芯模块及支撑模块,可以获得的功效增进包括:1、本技术的过滤系统的滤芯单元可依照需求任意增加或删减滤芯模块的数量,搭配用于固定滤芯单元的支撑模块,使滤芯模块的位置能够在调整后被固定。2、本技术的滤芯模块具有可快速进行卡扣的卡扣结构,使滤芯模块能够快速地安装在支撑模块的固定元件上,并搭配支撑模块的迫紧元件固定后,使滤芯单元与支撑模块能够稳固地结合,亦不易有滤水外泄的问题。3、本技术的替换方法可以快速地进行滤芯模块的数量或位置调整,使用者亦能随时进行滤芯模块的更换,且非常容易组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松开步骤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开启卡盖步骤的侧视动作图。图5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替换步骤的侧视动作图。图6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扣合步骤的立体外观图。图7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组装三个滤芯模块的立体外观图。附图标记说明:F滤芯单元S支撑模块I进水侧O出水侧10A、10B、10C滤芯模块11壳体12滤芯部121端盖122入水口123出水口124直通口13第一结合面14第二结合面15卡扣结构151卡扣部152卡盖1510凹沟1520扣合部16定位部20固定元件21支撑杆30迫紧组件31迫紧板310穿孔32迫紧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详细了解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来实施,更进一步以如附图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滤系统、滤芯模块及支撑模块,请参阅图1至图4的较佳实施例,该过滤系统包括有一滤芯单元F及一支撑模块S,该滤芯单元F具有互为相对的一进水侧I及一出水侧O,并包括有一个以上的滤芯模块,该支撑模块S结合于该滤芯单元F,并包括有一个以上的固定元件20及一对的迫紧组件30,该滤芯单元F固定于该一个以上的固定元件20,该对迫紧组件30分别对应结合于由该滤芯单元F的进水侧I及出水侧O,较佳的是,于本实施例中,该滤芯单元F具有两相邻且贴靠设置的滤芯模块10A、10B,该支撑模块S具有两个呈上、下相对设置的固定元件20及连接于该两固定元件20的一对迫紧组件30。如图1及图2所示,各滤芯模块10A、10B分别包括有一壳体11及一结合于该壳体11内的滤芯部12,该壳体11呈长方体并于各侧边缘形成圆弧造型,该壳体11对应该进水侧I及该出水侧O分别具有一第一结合面13及一第二结合面14,该第一结合面13及该第二结合面14分别由该壳体11的两侧由上向下延伸且互为平行,各滤芯模块10A、10B的第一结合面13及第二结合面14的形状互相对应,且能够以各滤芯模块10A、10B分别以各自的第一结合面13与第二结合面14互相接合,达到组装的效果,该壳体11顶部具有一卡扣结构15,该卡扣结构15包括有一形成于该壳体11内侧的卡扣部151及一可相对枢设于该卡扣部151顶部并可向上翻开作动的卡盖152,该卡扣部151具有一呈横向延伸的长弧状凹沟1510,该卡盖152具有一对应该凹沟1510的扣合部1520,该壳体11于底部形成凹陷状的一定位部16。如图1及图2所示,该滤芯部12一体连接于该壳体11内部,并于该滤芯部12顶部形成有一端盖121,于该端盖121分别形成一入水口122、一相对于该入水口122设置的出水口123及一横向贯通于该端盖121并平行于该入水口及该出水口123的直通口124,该滤芯部12可选用不同材料作为滤芯的材料,可选择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如纤维、活性碳、树脂、陶瓷、麦饭石、锌铜素或由上述各材料的组合的群组,该滤芯部12亦可选择以逆渗透膜或纳米滤膜的过滤方式进行过滤。如图1及图2所示,各固定元件20各包括有一支撑杆21,该支撑杆21呈横向延伸且于特定位置环设有多个相邻设置的定位沟210,任一滤芯模块10A或10B可以该卡扣部1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过滤系统、滤芯模块及支撑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滤系统的滤芯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分别具有一第一结合面及一第二结合面,该第一结合面与该第二结合面互为平行,其中各滤芯模块分别包括有一壳体及一结合于该壳体内的滤芯部,该第一结合面及该第二结合面分别形成于该壳体的两相对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系统的滤芯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分别具有一第一结合面及一第二结合面,该第一结合面与该第二结合面互为平行,其中各滤芯模块分别包括有一壳体及一结合于该壳体内的滤芯部,该第一结合面及该第二结合面分别形成于该壳体的两相对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系统的滤芯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滤芯模块于顶部具有一卡扣结构。3.一种过滤系统的支撑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个以上的固定元件及一对以上的迫紧组件,各对迫紧组件包括有两迫紧板及一对以上的分别对应各迫紧板的迫紧件,各对迫紧组件以该两迫紧板及该一对以上的迫紧件对应组装于该一个以上的固定元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系统的支撑模块,其特征在于,固定元件为两组,各固定元件分别包括有一支撑杆,各固定元件的支撑杆呈平行设置,该两迫紧板分别相对套设于各固定元件的支撑杆。5.一种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滤芯单元,其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刑凯智黄文义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朴致股份有限公司刑凯智黄文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