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照明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0387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16: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照明驱动电路,该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一稳压管DZ1、第二电容C2、第二电阻R2、第二稳压管DZ2、第一NPN管Q1、第三电阻R3和LED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在交流电的整个周期内LED灯一直处于点亮状态,无频闪现象;所述第二稳压管DZ2的稳压值可以确定了所述LED灯的驱动电流,在输入波动的情况下,可以保持驱动电流的恒定;电路所需的元件少,结构简单,成本低。

A driving circuit for LED light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rive circuit for LED lighting, the circuit comprises a first capacitor, a first resistor, the first C1 R1 second diode D1, diode D2, third D3, fourth D4 diode and fifth diode diode D5, DZ1 regulator, the first second capacitor C2, second resistor R2, second DZ2, the first NPN tube voltage regulator tube Q1, third R3 and LED light resistance. Is that the advantages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achieve, in the whole period of alternating current LED lamp has been in a state of light, no stroboscopic phenomenon; the second voltage regulator tube DZ2 value can determine the driving current of the LED lamp, in the input fluctuations, can maintain the constant drive current; a circuit needs fewer elements,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LED照明驱动电路
本技术涉及照明
,尤其涉及到一种LED照明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LED照明电路,缺点是在交流输入一个周期内,在输入电压很低的情况下,LED是不能被驱动点亮,会产生闪烁现象,造成视觉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恒流驱动、无闪烁的LED照明驱动电路。一种LED照明驱动电路,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一稳压管DZ1、第二电容C2、第二电阻R2、第二稳压管DZ2、第一NPN管Q1、第三电阻R3和LED灯:所述第一电容C1和所述第一电阻R1并联,一端接AC交流电输入电压,另一端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N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P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P极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N极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N极和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P极;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P极接地,N极接AC交流输入电压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P极;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N极接所述第一稳压管DZ1的P极、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所述LED灯的P极;所述第一稳压管DZ1的N极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一NPN管Q1的基极和所述第二稳压管DZ2的N极;所述第二稳压管DZ2的P极接地;所述第一NPN管Q1的发射极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集电极接所述LED灯的N极;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在交流电的整个周期内LED灯一直处于点亮状态,无频闪现象;所述第二稳压管DZ2的稳压值可以确定了所述LED灯的驱动电流,在输入波动的情况下,可以保持驱动电流的恒定;电路所需的元件少,结构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电路图。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进一步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一种LED照明驱动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一稳压管DZ1、第二电容C2、第二电阻R2、第二稳压管DZ2、第一NPN管Q1、第三电阻R3和LED灯:所述第一电容C1和所述第一电阻R1并联,一端接AC交流电输入电压,另一端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N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P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P极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N极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N极和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P极;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P极接地,N极接AC交流输入电压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P极;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N极接所述第一稳压管DZ1的P极、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所述LED灯的P极;所述第一稳压管DZ1的N极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一NPN管Q1的基极和所述第二稳压管DZ2的N极;所述第二稳压管DZ2的P极接地;所述第一NPN管Q1的发射极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集电极接所述LED灯的N极;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C1和所述第一电阻R1组成阻容降压,分担电压,所述第一电阻R1是所述第一电容C1的电荷释放电阻;所述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三二极管D3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4组成整流桥;所述第二电容C2的作用是一方面作为滤波电容用,另一方面在全桥整流电路输出的电压较低时,会通过该电容放电使得LED驱动电路正常工作;还有所述第二电容C2也可以用来防止开灯时的冲击电流对所述LED灯的损害;所述第五二极管D5是为了防止所述第二电容C2放电时倒灌回电源;所述第一稳压管DZ1的作用是在全桥整流输出的电压降到超过该稳压值时所述第二电容C2开始放电;所述第二稳压管DZ2的稳压值可以确定了所述LED灯的驱动电流,在输入波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所述第二稳压管DZ2达到驱动电流的恒定。交流电压通过阻容降压、全桥整流后,当整流后的电压在一个周期内上升到使得LED灯正常驱动时,同时对所述第二电容C2进行充电,LED灯驱动电流等于所述第二稳压管DZ2的稳压值除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电阻值;当整流后的电压在一个周期内下降到使得第一稳压管DZ1反向击穿稳压时,在LED灯熄灭之前,所述第二电容C2开始放电,所述第二稳压管DZ2能正常工作,LED灯正常驱动;这样LED灯就不会有熄灭的那一刻,无闪烁情况,消除了频闪现象。所采用的元件参数或型号为:第一电容C1参数为0.1uF/630V,第一电阻R1参数为1MΩ,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和第五二极管D5型号均为1N4007,第二电容C2参数为470uF/35V,第二电阻R2参数为100KΩ,第一稳压管DZ1型号为1N4740,第二稳压管DZ2型号为1N4749,第一NPN管Q1型号为MJE13003,第三电阻R3参数为150Ω。对上述所提供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对本
的技术人员来说能够根据以上说明进行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任何不超出本专利技术实质精神范围内的专利技术创造,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LED照明驱动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LED照明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一稳压管DZ1、第二电容C2、第二电阻R2、第二稳压管DZ2、第一NPN管Q1、第三电阻R3和LED灯;所述第一电容C1和所述第一电阻R1并联,一端接AC交流电输入电压,另一端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N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P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P极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N极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N极和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P极;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P极接地,N极接AC交流输入电压和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P极;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N极接所述第一稳压管DZ1的P极、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和所述LED灯的P极;所述第一稳压管DZ1的N极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一NPN管Q1的基极和所述第二稳压管DZ2的N极;所述第二稳压管DZ2的P极接地;所述第一NPN管Q1的发射极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集电极接所述LED灯的N极;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ED照明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一稳压管DZ1、第二电容C2、第二电阻R2、第二稳压管DZ2、第一NPN管Q1、第三电阻R3和LED灯;所述第一电容C1和所述第一电阻R1并联,一端接AC交流电输入电压,另一端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N极和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P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P极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N极接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N极和所述第五二极管D5的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