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广角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0111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广角镜头,主要解决现有超广角镜头焦距较长,视场范围较小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广角镜头,沿其光轴方向从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相互胶合的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七透镜、相互胶合的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相互胶合的第十透镜和第十一透镜以及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十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十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十四透镜;最小透镜外径与最大透镜外径的比为1/1.8。该超广角镜头焦距更短、视场范围更大。

A kind of ultra wide angle len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uper wide angle lens, which mainly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a long focal length of the existing ultra wide angle lens and a small field of view. The technical scheme is: an ultra wide angle lens, the tenth lens and eighth lens along the optical axis from the object side to the image side by third lens includes a first lens having negative refracting power and a second lens, the fourth lens, and are glued fifth lens having positive refracting power and a sixth lens, a seventh lens having negative refractive the mutual bonding and mutual bonding and ninth lens, eleventh lens and twelfth lens with negative refracting power, a thirteenth lens, a fourteenth lens having positive refractive power of positive refracting power; minimum lens size and the maximum diameter of the lens is 1/1.8. The focal length of the ultra wide angle lens is shorter and the range of field of view is lar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广角镜头
本技术涉及光学镜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超广角镜头。
技术介绍
镜头按其焦距或视场的不同可以分为标准镜头、短焦(广角)镜头、长焦(望远)镜头三类。一般焦距越长,视角就越小,拍摄范围就越小;焦距越短,视角越大,拍摄范围也越大。普通广角镜头的焦距一般为38mm至24mm,视角为60°至84°;现有的超广角镜头的焦距为20mm至13mm,视角为94°至115°。在一些特定的场合,需要使用焦距更短,视场更大的超广角镜头。因此,在现有超广角镜头的基础上设计出更短焦距,更大视场的超广角镜头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广角镜头,以解决现有超广角镜头焦距较长,视场范围较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超广角镜头,包括镜筒、镜架、压圈、隔圈以及沿同一光轴依次设置的多个透镜,每个透镜均通过所述镜架设置在所述镜筒中并通过所述压圈压紧定位,各个镜架之间通过所述隔圈隔开,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多个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相互胶合的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七透镜、相互胶合的第八透镜和第九透镜、相互胶合的第十透镜和第十一透镜以及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十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十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十四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最大的透镜口径,尺寸为25-30mm,最小透镜外径与最大透镜外径的比为1/1.8。进一步地,所述超广角镜头还包括孔径光阑,所述孔径光阑贴附在所述第九透镜的像侧表面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其曲率半径为28-32mm;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其曲率半径为11-14mm。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其曲率半径为26-29mm;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其曲率半径为13-16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其曲率半径为16-18mm,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其曲率半径为21-23mm;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其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相等,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其曲率半径为21-23mm。进一步地,所述超广角镜头的焦距为9.5mm,视场为117.3°。进一步地,所述超广角镜头的工作波段范围为0.4μm至0.9μm,中心波长为0.65μm。进一步地,所述多个透镜均为光学玻璃透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超广角镜头通过不同屈折力和不同镜头口径透镜的合理配置,实现了更短焦距和更大视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超广角镜头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该实施例超广角镜头的透镜结构图。其中:1-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第三透镜;4-第四透镜;5-第五透镜;6-第六透镜;7-第七透镜;8-第八透镜;9-第九透镜;10-第十透镜;11-第十一透镜;12-第十二透镜;13-第十三透镜;14-第十四透镜;15-孔径光阑;16-镜架;17-隔圈;18-压圈;19-镜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超广角镜头包括镜筒19、环形的镜架16、压圈18、隔圈17以及沿同一光轴依次设置的多个透镜,其中,每个透镜均通过镜架16设置在镜筒19中并通过压圈18压紧定位,各个镜架16之间通过隔圈17隔开。本技术的超广角镜头中所使用的透镜均为球面透镜。所述多个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相互胶合的第三透镜3和第四透镜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5和第六透镜6、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七透镜7、相互胶合的第八透镜8和第九透镜9、相互胶合的第十透镜10和第十一透镜11以及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十二透镜12、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十三透镜1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十四透镜14。如图2所示,该超广角镜头还包括孔径光阑15,孔径光阑15贴附在所述第九透镜9的像侧表面上。在该实施例中,该超广角镜头的各个透镜满足下面表1中的条件:表1该技术超广角镜头的焦距可达9.5mm,视场可达117.3°;第一透镜具有的最大透镜外径,其透镜外径为30mm。此外,该超广角镜头的最小透镜外径与最大透镜外径的比为1/1.8。此外,所述透镜均由光学玻璃制成。此外,所述超广角镜头的工作波段范围为0.4μm至0.9μm,中心波长为0.65μ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超广角镜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广角镜头,包括镜筒(19)、镜架(16)、压圈(18)、隔圈(17)以及沿同一光轴依次设置的多个透镜,每个透镜均通过所述镜架(16)设置在所述镜筒(19)中并通过所述压圈(18)压紧定位,各个镜架(16)之间通过所述隔圈(17)隔开,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相互胶合的第三透镜(3)和第四透镜(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5)和第六透镜(6)、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七透镜(7)、相互胶合的第八透镜(8)和第九透镜(9)、相互胶合的第十透镜(10)和第十一透镜(11)以及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十二透镜(12)、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十三透镜(1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十四透镜(14);第一透镜(1)具有最大的透镜外径,尺寸为25‑30mm,最小透镜外径与最大透镜外径的比为1/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广角镜头,包括镜筒(19)、镜架(16)、压圈(18)、隔圈(17)以及沿同一光轴依次设置的多个透镜,每个透镜均通过所述镜架(16)设置在所述镜筒(19)中并通过所述压圈(18)压紧定位,各个镜架(16)之间通过所述隔圈(17)隔开,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透镜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1)和第二透镜(2)、相互胶合的第三透镜(3)和第四透镜(4)、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5)和第六透镜(6)、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七透镜(7)、相互胶合的第八透镜(8)和第九透镜(9)、相互胶合的第十透镜(10)和第十一透镜(11)以及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十二透镜(12)、具有负屈折力的第十三透镜(13)、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十四透镜(14);第一透镜(1)具有最大的透镜外径,尺寸为25-30mm,最小透镜外径与最大透镜外径的比为1/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广角镜头还包括孔径光阑(15),所述孔径光阑(15)贴附在所述第九透镜(9)的像侧表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飞范哲源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微普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