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97451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10:30
一种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和燃烧座(2),基座(1)内部自中心向边缘依次形成有的二次空气通道(11)、第一环形混气腔(12)及第二环形混气腔(13),燃烧座(2)包括主体部(21)及由主体部(21)辐射状延伸设置于主体部(21)边缘的伸长部(22),前述主体部(21)设于基座(1)上并边缘开设有内环出火孔(27),前述主体部(21)内部自中心向边缘依次形成有二次空气端口(211)、第一环形区域(212)及第二环形区域(213),前述主体部(21)位于二次空气端口(211)外侧设有挡板部(23),该挡板部(23)与主体部(21)上端面之间形成多个空气侧向输出口(231)。结构紧凑,二次空气补给充分,燃烧更加高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烧器,应用于燃气灶上。
技术介绍
传统的家用燃气灶具的燃烧器均带有内环火(小火)和外环火(大火),为了确保灶具正常的小火和大火的功能,一般都把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做成两个单独的零件来实现。在家用灶具燃烧器的设计中,内环火盖和外环火盖的几何位置关系非常重要,这会直接影响到烟气的排放,由于内环火盖的位置限制及大气式燃烧器部分预混(一次空气系数小于1)的特点,内环火额外需要外界二次空气的补给,目前常规的方式是增加混气室零件,一方面是提高燃气和一次空气的混合均匀性,另一方面则是在混气室侧面开孔,设置二次空气通道给内环补给空气。然而,混气室零部件的引入也增加了成本,同时长期使用后混气室难以清理,给用户体验不好,其次混气室中新增的二次空气通道只能供给给内环的外侧火焰,由于内环的内侧火焰没有得到空气的补给,烟气排放依旧较高,有待改善;另外,汤汁堵塞火孔是当前燃烧器一个主要的故障因素,而汤汁堵塞传火槽又会影响传火性能,使小火不能正常切大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高效燃烧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内部自中心向边缘依次形成有的二次空气通道、第一环形混气腔及第二环形混气腔,侧向具有与第一环形混气腔接通的第一进气通道及与第二环形混气腔接通的第二进气通道;以及燃烧座,包括主体部及由主体部辐射状延伸设置于主体部边缘的伸长部,前述主体部设于基座上并边缘开设有内环出火孔,前述主体部内部自中心向边缘依次形成有二次空气端口、第一环形区域及第二环形区域,前述的二次空气端口与前述的二次空气通道配合,前述的第一环形区域与前述的第一环形混气腔配合,前述的第二环形区域与第二环形混气腔配合,前述主体部位于二次空气端口外侧设有挡板部,该挡板部与主体部上端面之间形成多个空气侧向输出口;前述伸长部的内腔中空并里端贯穿通过第二环形区域而与第一环形区域接通,该伸长部外端边缘开设有外环出火孔;所述的内环出火孔开设于伸长部的根部上方位置且位于相邻的伸长部的根部之间区域。进一步,所述内环出火孔下方和外环出火孔下方至少之一设有稳焰缝。所述的伸长部自外向内逐步缩小,并且,所述的伸长部上端面自外向内逐步降低。所述主体部的上端面自边缘向中心逐步倾斜。斜面设计,确保汤汁沿着斜面从外往里流,进而不会堵塞火孔。所述伸长部的上端面径向设置有传火槽,并且,该传火槽外端口边缘凸起于伸长部的上端面。可以防止汤汁流进传火槽影响传火。所述主体部一侧设有定位环,该定位环上设有点火针。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为两个,所述的第二进气通道为一个并位于两个第一进气通道中间位置。所述空气侧向输出口靠近内环出火孔布置。可以有效地补给二次空气,确保燃烧充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内外环火盖一体成型于燃烧座上,且上下交错排布,实现二次空气同时可以供给内环和外环,不相互冲突;燃烧座中外环燃气路径走向先在中间的主体部混合再向周围的伸长部扩散,由于扩散的路径较长,增加了燃气与一次空气混合时间,确保混合气速度场也均匀,总体上提高了燃气-空气的混合均匀性,燃烧座同时充当了混气室和火盖的作用,省去了混气室这个零件,同时避免了混气室难以清理的难题火盖中部设计了若干个二次空气的导向通道,该通道与内环火孔的分布刚好对应;空气侧向输出口可以快速补给内环出火孔内侧二次空气,同时内环出火孔和外环出火孔有高度差,高度差的存在使内环外侧与外环之间形成了新的空间,这新增的空间正好可以作为外界二次空气向内环的补给通道,确保内环出火孔有充足的空气供给。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分解图。图3为图2中燃烧座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立体剖视图。图5为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高效燃烧器包括基座1和燃烧座2,基座1内部自中心向边缘依次形成有的二次空气通道11、第一环形混气腔12及第二环形混气腔13,侧向具有与第一环形混气腔12接通的第一进气通道15及与第二环形混气腔13接通的第二进气通道14,具体地,第一进气通道15为两个,第二进气通道14为一个并位于两个第一进气通道15中间位置。燃烧座2包括主体部21及由主体部21辐射状延伸设置于主体部21边缘的伸长部22,前述主体部21设于基座1上并边缘开设有内环出火孔27,前述主体部21内部自中心向边缘依次形成有二次空气端口211、第一环形区域212及第二环形区域213,二次空气端口211与二次空气通道11配合,第一环形区域212与第一环形混气腔12配合,第二环形区域213与第二环形混气腔13配合,前述主体部21位于二次空气端口211外侧设有挡板部23,该挡板部23与主体部21上端面之间形成多个空气侧向输出口231;空气侧向输出口231靠近内环出火孔27布置。前述伸长部22的内腔中空并里端贯穿通过第二环形区域213而与第一环形区域212接通,该伸长部22外端边缘开设有外环出火孔24。内环出火孔27开设于伸长部22的根部上方位置且位于相邻的伸长部22的根部之间区域。内环出火孔27下方和外环出火孔24下方分别设有稳焰缝28和稳焰缝25。伸长部22自外向内逐步缩小,并且,伸长部22上端面自外向内逐步降低。主体部21的上端面自边缘向中心逐步倾斜。伸长部22的上端面径向设置有传火槽26,并且,该传火槽26外端口边缘凸起于伸长部22的上端面。主体部21一侧设有定位环291,该定位环291上设有点火针3。另一侧设有定位环29,定位环29上设有热电偶4。二次空气从的二次空气通道11底部进入,经二次空气端口211受挡板部23阻挡后从空气侧向输出口出来,给内环出火孔27补给二次空气。同时内环出火孔和外环出火孔有高度差,高度差的存在使内环外侧与外环之间形成了新的空间,这新增的空间正好可以作为外界二次空气向内环的补给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效燃烧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内部自中心向边缘依次形成有的二次空气通道(11)、第一环形混气腔(12)及第二环形混气腔(13),侧向具有与第一环形混气腔(12)接通的第一进气通道(15)及与第二环形混气腔(13)接通的第二进气通道(14);以及燃烧座(2),包括主体部(21)及由主体部(21)辐射状延伸设置于主体部(21)边缘的伸长部(22),前述主体部(21)设于基座(1)上并边缘开设有内环出火孔(27),前述主体部(21)内部自中心向边缘依次形成有二次空气端口(211)、第一环形区域(212)及第二环形区域(213),前述的二次空气端口(211)与前述的二次空气通道(11)配合,前述的第一环形区域(212)与前述的第一环形混气腔(12)配合,前述的第二环形区域(213)与第二环形混气腔(13)配合,前述主体部(21)位于二次空气端口(211)外侧设有挡板部(23),该挡板部(23)与主体部(21)上端面之间形成多个空气侧向输出口(231);前述伸长部(22)的内腔中空并里端贯穿通过第二环形区域(213)而与第一环形区域(212)接通,该伸长部(22)外端边缘开设有外环出火孔(24);所述的内环出火孔(27)开设于伸长部(22)的根部上方位置且位于相邻的伸长部(22)的根部之间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内部自中心向边缘依次形成有的二次空气通道(11)、第一环形混气腔(12)及第二环形混气腔(13),侧向具有与第一环形混气腔(12)接通的第一进气通道(15)及与第二环形混气腔(13)接通的第二进气通道(14);以及燃烧座(2),包括主体部(21)及由主体部(21)辐射状延伸设置于主体部(21)边缘的伸长部(22),前述主体部(21)设于基座(1)上并边缘开设有内环出火孔(27),前述主体部(21)内部自中心向边缘依次形成有二次空气端口(211)、第一环形区域(212)及第二环形区域(213),前述的二次空气端口(211)与前述的二次空气通道(11)配合,前述的第一环形区域(212)与前述的第一环形混气腔(12)配合,前述的第二环形区域(213)与第二环形混气腔(13)配合,前述主体部(21)位于二次空气端口(211)外侧设有挡板部(23),该挡板部(23)与主体部(21)上端面之间形成多个空气侧向输出口(231);前述伸长部(22)的内腔中空并里端贯穿通过第二环形区域(213)而与第一环形区域(212)接通,该伸长部(22)外端边缘开设有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海忠吴丽波徐强茅忠群诸永定郑军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