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抗灾功能的球型建筑
本技术是一种具有抗灾功能的球型建筑,属于建筑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对于建筑,特别是住宅,已十分成熟,以舒适、美观、满足使用功能为出发点进行设计施工,在正常、平安的条件下为人类提供了舒适,甚至是理想的居住和生活的场所。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610212528.4的一种以膜钢结构为主体的球形建筑,包括表层、网壳、支柱、横梁和地板,所述表层的主体为膜,所述网壳、所述支柱、所述横梁均为预制的钢质材料,所述地板为轻质预制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降低了整个球形建筑自重,节省了安装时间以及材料成本;球形建筑采用大量可拆卸的预制件,降低了施工安装的复杂度,实现整个建筑构件可快速安装及拆卸、运输转移的目的;另外,球形建筑结构属于架空式建造,既可以实现最小范围破坏生态地被,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又可以根据不同地质环境,地形环境,在普通平地、山坡或水上等各种不同地形环境中进行建造,为行业提供了一种既保护生态又可灵活建设的用地方法。其不足之处在于无法减轻来自地壳的震波冲击性破坏力,造成较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抗灾功能的球型建筑,其结构包括底架(1)、抗震装置(2)、支柱(3)、横梁(4)、骨架(5)、表层(6)、主体(7)、出入口(8),所述主体(7)为球型结构,所述主体(7)直径为22‑30m,所述主体(7)内部高度为18m,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7)上设有表层(6),所述表层(6)为球型结构,所述表层(6)下设有骨架(5),所述骨架(5)共设有若干个,所述骨架(5)为半弧形,且相互构成一个球体,所述骨架(5)与横梁(4)焊接,所述横梁(4)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横梁(4)与支柱(3)焊接,所述支柱(3)两端分别连接主体(7)内部与底架(1),所述底架(1)为半圆形,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灾功能的球型建筑,其结构包括底架(1)、抗震装置(2)、支柱(3)、横梁(4)、骨架(5)、表层(6)、主体(7)、出入口(8),所述主体(7)为球型结构,所述主体(7)直径为22-30m,所述主体(7)内部高度为18m,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7)上设有表层(6),所述表层(6)为球型结构,所述表层(6)下设有骨架(5),所述骨架(5)共设有若干个,所述骨架(5)为半弧形,且相互构成一个球体,所述骨架(5)与横梁(4)焊接,所述横梁(4)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横梁(4)与支柱(3)焊接,所述支柱(3)两端分别连接主体(7)内部与底架(1),所述底架(1)为半圆形,所述底架(1)上设有抗震装置(2),所述抗震装置(2)共设有三个,所述抗震装置(2)围绕底架(1)呈半弧形等距排列,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主体(7)表面下方设有出入口(8),所述出入口(8)右侧为半弧形,所述抗震装置(2)由下座板(201)、球面F4板(202)、减震垫(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承德,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羽林街道立锋轴承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