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水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9314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水沟,属于市政建设技术领域,包括沟体以及盖在沟体上的水篦子,沟体的下方开设有控制腔,控制腔的一端伸入到沟体侧壁的下方,水篦子长度方向一侧与沟体铰接,水篦子长度方向的两端滑动连接有将水篦子翻起的撑起装置,撑起装置包括位于水篦子长度两端的伸缩组件以及控制伸缩组件进行长度调节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传动端位于控制腔内,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穿过沟体的侧壁露在外侧。其具有将水篦子翻起,从而方便对排水沟进行清理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水沟
本技术涉及市政建设
,特别涉及一种集水沟。
技术介绍
集水沟在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能够有效的排放城市污水,同时也能缓解暴雨季节,对雨水的排放,避免发生内涝,集水沟在引流的过程中,底部会沉积污泥,长时间不清理,堆积的污泥会影响集水沟的引流作用,造成阻断,使排水不畅。因此,需要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对集水沟进行清理,清理的时候需要将盖在集水沟上的水篦子移走才能对集水沟的内部进行清理,但是由于水篦子的重量较重,将其移开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水沟,其具有将水篦子翻起,从而方便对排水沟进行清理的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集水沟,包括沟体以及盖在沟体上的水篦子,沟体的下方开设有控制腔,控制腔的一端伸入到沟体侧壁的下方,水篦子长度方向一侧与沟体铰接,水篦子长度方向的两端滑动连接有将水篦子翻起的撑起装置,撑起装置包括位于水篦子长度两端的伸缩组件以及控制伸缩组件进行长度调节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传动端位于控制腔内,驱动机构的驱动端穿过沟体的侧壁露在外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撑起装置,使铰接在沟体侧壁上的水篦子绕着铰接处转动,使水篦子于沟体的沟口分离,从而方便清理人员对沟体内部进行清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沟体的侧壁顶面开设有凹槽,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位于凹槽内,凹槽的槽口铰接有防护板,防护板与槽口相匹配,防护板翻下时的表面与沟体的侧壁顶面齐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驱动机构的驱动端隐藏在沟体的侧壁内部,防止外界环境对驱动端造成损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伸缩组件包括垂直固定在沟体底壁的导向管,通过导向管将沟体与控制腔相通,导向管内滑动滑动连接有伸长筒,伸长筒内设置有带动伸长筒在导向管内移动的丝杠,伸长筒与丝杠螺纹连接,丝杠回转连接在控制腔的底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丝杠转动带动伸长筒在导向筒内移动,从而推动水篦子绕着铰接处转动,将水篦子打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导向管的内部侧壁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导向槽,伸长筒的外部侧壁上伸出导向块,导向块与导向槽相匹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向槽与导向块配合,防止伸长筒在导向管内转动,使其只能沿着导向槽进行上下移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驱动机构包括带动丝杠转动的蜗杆以及带动蜗杆转动的蜗轮,蜗杆通过支撑座回转连接在控制腔的底壁上,蜗杆通过相互配合的第一伞形齿轮和第二伞型齿轮与丝杠相连,第一伞型齿轮固定连接在丝杠上,第二伞型齿轮固定连接在蜗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相互配合的伞型齿轮,将蜗杆转动的力传递到丝杠上,从而使丝杠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蜗轮位于蜗杆的中心位置并与蜗杆相啮合,蜗轮通过转动轴回转连接在沟体的侧壁底面,转动轴远离蜗轮的一端设置有带动转动轴转动的传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蜗轮设置在蜗杆的中心位置,使蜗轮两端的传递给丝杠的力相同,防止蜗杆因传递的力不同造成蜗杆的损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传动组件包括互相配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以及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的手轮,第二齿轮通过手轮轴与手轮固定连接,手轮轴与手轮固定连接,第一齿轮与转动轴固定连接,手轮轴回转连接在沟体的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相互配合的齿轮,将手轮输出的力传递到蜗轮中,从而使蜗轮转动带动蜗杆转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伸缩组件通过滑块与水篦子滑动连接,伸缩组件与滑块铰接,水篦子朝向沟体内部到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滑槽,滑槽长度方向与水篦子的宽度方向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水篦子在绕着铰接处转动时,伸缩组件与水篦子连接处随着水篦子的转动而自动调节,从而将水篦子翻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滑槽为T型槽,滑块连接水篦子的一端伸出有凸块,所述凸块与滑槽相匹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块与T型槽的配合,防止伸缩组件与水篦子脱离。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相互配合的齿轮将手轮输出的动力传递到蜗轮上使蜗轮进行转动,蜗轮带动蜗杆转动,在通过相互配的伞型齿轮带动丝杠转动,从而使伸长筒在导向管中垂直向上移动,从水篦子的底端将水篦子撑起,使其绕着铰接处转动。随着水篦子的翻起,伸长筒与水篦子的连接处随着水篦子的翻起而自动调节位置,直至达到滑槽的顶端。附图说明图1是集水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集水沟的剖视图;图3是伸缩组件的剖视图;图4是导向管与伸长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驱动机构与沟体的剖视图;图6是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沟体;2、水篦子;21、滑槽;3、控制腔;4、伸缩组件;41、导向管;411、导向槽;42、伸长筒;421、导向块;43、丝杠;44、第一伞型齿轮;5、驱动机构;51、蜗杆;52、第二伞型齿轮;53、蜗轮;54、转动轴;55、第一齿轮;56、第二齿轮;57、手轮轴;58、手轮;6、滑块;61、凸块;7、支撑座;8、凹槽;9、防护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集水沟,如图1、图2所示,包括沟体1,沟体1的沟口处设置有沟体1的沟口封闭的水篦子2,水篦子2长度方向一侧与沟体1的侧壁铰接。水篦子2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推动水篦子2绕着铰接处翻起的伸缩组件4,伸缩组件4一端固定连接在沟体1的底壁上,另一端与水篦子2滑动连接。沟体1的下方,设置有控制腔3,控制腔3的宽度相较于沟体1的宽度较宽,使控制腔3的一部分空间位于沟体1的侧壁下方。在控制腔3的内部,设置有调节伸缩组件4长度的驱动机构5,驱动机构5固定在控制腔3的内部。如图3所示,伸缩组件4与水篦子2之间通过滑块6滑动连接,其中伸缩组件4与滑块6铰接。在水篦子2朝向沟体1的表面长度方向两端,开设有滑槽21,滑槽21为T型槽,滑槽21的长度方向与水篦子2的宽度方向相同,滑块6与水篦子2连接的一端伸出有凸块61,凸块61与滑槽21相匹配。如图3、图4所示,伸缩组件4包括垂直固定在沟体1底壁上的导向管41,导向管41贯穿沟体1的底壁与控制腔3相通,通过导向管41使沟体1的内部与控制腔3的内部相通,在导向管4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伸长筒42。伸长筒42的开口端位于导向管41的内部,伸长筒42的另一端与滑块6铰接。导向管41内部侧壁长度方向上开设有相对的导向槽411,伸长筒42外部侧壁相对的位置伸出有导向块421,导向块421与导向槽411相匹配。如图3所示,伸长筒42的内部设置有丝杠43,丝杠43贯穿伸长筒42以及导向管41的中轴线并与控制腔3的底壁回转连接。其中伸长筒42与丝杠43螺纹连接。丝杠43靠近控制腔3底壁的一端轴身上设置有第一伞型齿轮44,第一伞型齿轮44固定连接在丝杠43上。如图4、图5所示,驱动机构5包括位于丝杠43之间的蜗杆51,蜗杆51通过支撑座7固定在控制腔3的底壁上。其中蜗杆51与支撑座7回转连接,支撑座7与控制腔3的底壁固定连接。通过支撑座7的支撑,使蜗杆51长度方向与丝杠43的长度方向相垂直。在蜗杆51的两端,设置有与第一伞型齿轮44相啮和的第二伞型齿轮52,第二伞型齿轮52固定连接在蜗杆51上。在蜗杆51的中心位置上,设置有与蜗杆51相啮合的蜗轮53,蜗轮53位于控制腔3位于沟体1侧壁下方的空间一侧,蜗轮53通过转动轴54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集水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水沟,包括沟体(1)以及盖在沟体(1)上的水篦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沟体(1)的下方开设有控制腔(3),所述控制腔(3)的一端伸入到沟体(1)侧壁的下方,所述水篦子(2)长度方向一侧与沟体(1)铰接,所述水篦子(2)长度方向的两端滑动连接有将水篦子(2)翻起的撑起装置,所述撑起装置包括位于水篦子(2)长度两端的伸缩组件(4)以及控制伸缩组件(4)进行长度调节的驱动机构(5),所述驱动机构(5)的传动端位于控制腔(3)内,所述驱动机构(5)的驱动端穿过沟体(1)的侧壁露在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水沟,包括沟体(1)以及盖在沟体(1)上的水篦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沟体(1)的下方开设有控制腔(3),所述控制腔(3)的一端伸入到沟体(1)侧壁的下方,所述水篦子(2)长度方向一侧与沟体(1)铰接,所述水篦子(2)长度方向的两端滑动连接有将水篦子(2)翻起的撑起装置,所述撑起装置包括位于水篦子(2)长度两端的伸缩组件(4)以及控制伸缩组件(4)进行长度调节的驱动机构(5),所述驱动机构(5)的传动端位于控制腔(3)内,所述驱动机构(5)的驱动端穿过沟体(1)的侧壁露在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沟体(1)的侧壁顶面开设有凹槽(8),所述驱动机构(5)的驱动端位于凹槽(8)内,所述凹槽(8)的槽口铰接有防护板(9),所述防护板(9)与槽口相匹配,所述防护板(9)翻下时的表面与沟体(1)的侧壁顶面齐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4)包括垂直固定在沟体(1)底壁的导向管(41),通过导向管(41)将沟体(1)与控制腔(3)相通,所述导向管(41)内滑动滑动连接有伸长筒(42),所述伸长筒(42)内设置有带动伸长筒(42)在导向管(41)内移动的丝杠(43),所述伸长筒(42)与丝杠(43)螺纹连接,所述丝杠(43)回转连接在控制腔(3)的底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41)的内部侧壁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导向槽(411),所述伸长筒(42)的外部侧壁上伸出导向块(421),所述导向块(421)与导向槽(411)相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水沟,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碧合力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