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临沂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清淤车的抓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9297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7: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清淤车的抓斗,包括控制箱、总导管、连接环、第一拉杆、第二吸附导管、第二拉杆、第一吸附导管、第一抓斗、控制块、活动螺母、第二抓斗、卡槽、吸附孔、卡块和过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第一抓斗与第二抓斗的边缘外壁上设置长宽大小相匹配的卡槽以及卡块,使得第一抓斗与第二抓斗在合并时有良好的密封性能,有效防止抓斗在合并时垃圾、污水、污泥掉落。并且通过在第一抓斗与第二抓斗的内壁上均设置若干个吸附孔,通过与吸附导管相连接的控制箱控制抓斗在抓取时产生吸力,一方面能够将第一抓斗以及第二抓斗内部的垃圾、淤泥吸附,保证其不会脱落,另一方面能够将污水先行吸附排走,防止滴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清淤车的抓斗
本技术涉及一种抓斗,具体为一种用于清淤车的抓斗,环保清洁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清淤车是专用汽车的一种,又名淤泥清淤车,淤泥抓斗车,液压抓斗掏挖机,窨井清淤车,下水道清淤车。清淤车在清理污泥时需要使用一种重要的抓取污泥、垃圾的机械工具,即抓斗,抓斗是以抓取泥沙及各种散装货物能启闭的斗。是一种主要靠左右两个组合斗或多个颚板的开合抓取和卸出散状物料的吊具。抓斗靠左右两个组合斗或多个颚板的开合抓取和卸出散状物料的吊具,由多个颚板组成的抓斗也叫抓爪。按形状可分为贝形抓斗和桔瓣抓斗,前者由两个完整的铲斗组成,后者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颚板组成。但是,现有的用于清淤车的抓斗在使用时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抓斗在抓取完污泥、垃圾时,当需要将其排走,污泥、垃圾随着抓斗一起转移,往往极易掉落,污水也会不断的渗出,归其原因,还是因为抓斗的合并时密封性不够好。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清淤车的抓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清淤车的抓斗。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清淤车的抓斗,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上通过连接环连接第一拉杆与第二拉杆,且所述控制箱上连接总导管,所述总导管下方连接第一吸附导管与第二吸附导管,所述第一拉杆一端连接第一抓斗,所述第二拉杆一端连接第二抓斗,所述第一吸附导管与所述第二吸附导管共同连接到所述总导管,所述总导管底端连接控制块,且所述控制块下方连接所述第一抓斗与所述第二抓斗,所述第一抓斗开口处上方设置卡槽,且所述第一抓斗开口处下方设置卡块,所述第一抓斗内壁上设置若干个吸附孔。优选的,为了使装个装置整体结构更加稳定,所述第一抓斗与所述第二抓斗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拉杆、所述第二拉杆、所述第一吸附导管、所述第二吸附导管构成双重三角结构。优选的,为了使所述第一抓斗与所述第二抓斗之间能够灵活的分开、闭合,所述第一抓斗与所述第二抓斗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拉杆、所述第二拉杆以及活动螺母与所述控制块呈活动连接。优选的,为了使所述第一抓斗与所述第二抓斗的分开闭合以及所述第一吸附导管所述第二吸附导管在吸附时有足够的电力来源,所述第一吸附导管以及所述第二吸附导管、所述第一拉杆、所述第二拉杆均与所述控制箱呈电性连接。优选的,为了使所述第一抓斗与所述第二抓斗在闭合时密封性良好,污水无法渗漏出,所述第一抓斗与所述第二抓斗的开口处均设置卡槽以及卡块,且所述第一抓斗与所述第二抓斗的卡槽、卡块位置相对称,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的长宽大小均相匹配。优选的,为了使所述吸附孔不易被污泥所堵塞,所述第一抓斗与所述第二抓斗内壁均设置过滤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第一抓斗与第二抓斗的边缘外壁上设置长宽大小相匹配的卡槽以及卡块,使得第一抓斗与第二抓斗在合并时有良好的密封性能,有效防止抓斗在合并时垃圾、污水、污泥掉落。并且通过在第一抓斗与第二抓斗的内壁上均设置若干个吸附孔,通过与吸附导管相连接的控制箱控制抓斗在抓取时产生吸力,一方面能够将第一抓斗以及第二抓斗内部的垃圾、淤泥吸附,保证其不会脱落,另一方面能够将污水先行吸附排走,防止滴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抓斗结构示意图。图中:1、控制箱,2、总导管,3、连接环,4、第一拉杆,5、第二吸附导管,6、第二拉杆,7、第一吸附导管,8、第一抓斗,9、控制块,10、活动螺母,11、第二抓斗,12、卡槽,13、吸附孔,14、卡块,15、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用于清淤车的抓斗,包括控制箱1,控制箱1上通过连接环3连接第一拉杆4与第二拉杆6,且控制箱1上连接总导管2,总导管2下方连接第一吸附导管7与第二吸附导管5,第一拉杆4一端连接第一抓斗8,第二拉杆6一端连接第二抓斗11,第一吸附导管7与第二吸附导管5共同连接到总导管2,总导管2底端连接控制块9,且控制块9下方连接第一抓斗8与第二抓斗11,第一抓斗8开口处上方设置卡槽12,且第一抓斗8开口处下方设置卡块14,第一抓斗8内壁上设置若干个吸附孔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抓斗8与第二抓斗11之间通过第一拉杆4、第二拉杆6、第一吸附导管7、第二吸附导管5构成双重三角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抓斗8与第二抓斗11之间通过第一拉杆4、第二拉杆6以及活动螺母10与控制块9呈活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吸附导管7以及第二吸附导管5、第一拉杆4、第二拉杆6均与控制箱1呈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抓斗8与第二抓斗11的开口处均设置卡槽12以及卡块14,且第一抓斗8与第二抓斗11的卡槽12、卡块14位置相对称,卡槽12与卡块14的长宽大小均相匹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第一抓斗8与第二抓斗11内壁均设置过滤网15。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装置固定安装在清淤车特定位置,并将总导管2与清淤车的垃圾箱相连接,其次,当装置在使用时,通过控制箱1控制第一拉杆4以及第二拉杆6控制第一抓斗8与第二抓斗11在控制块上转动,从而实现打开与闭合,当第一抓斗8与第二抓斗11在抓取垃圾、污泥时,第一抓斗8与第二抓斗11内部上的吸附孔13通过控制箱1产生吸附力,将污泥吸附在第一抓斗8与第二抓斗11的内壁上,并由过滤网15防止污泥堵塞管道,污水经第一吸附导管7、第二吸附导管5由总导管2汇合导入清淤车内部的垃圾箱,并且污泥、垃圾等被吸附在第一抓斗8与第二抓斗11内壁上,不易掉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清淤车的抓斗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清淤车的抓斗,包括控制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1)上通过连接环(3)连接第一拉杆(4)与第二拉杆(6),且所述控制箱(1)上连接总导管(2),所述总导管(2)下方连接第一吸附导管(7)与第二吸附导管(5),所述第一拉杆(4)一端连接第一抓斗(8),所述第二拉杆(6)一端连接第二抓斗(11),所述第一吸附导管(7)与所述第二吸附导管(5)共同连接到所述总导管(2),所述总导管(2)底端连接控制块(9),且所述控制块(9)下方连接所述第一抓斗(8)与所述第二抓斗(11),所述第一抓斗(8)开口处上方设置卡槽(12),且所述第一抓斗(8)开口处下方设置卡块(14),所述第一抓斗(8)内壁上设置若干个吸附孔(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清淤车的抓斗,包括控制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1)上通过连接环(3)连接第一拉杆(4)与第二拉杆(6),且所述控制箱(1)上连接总导管(2),所述总导管(2)下方连接第一吸附导管(7)与第二吸附导管(5),所述第一拉杆(4)一端连接第一抓斗(8),所述第二拉杆(6)一端连接第二抓斗(11),所述第一吸附导管(7)与所述第二吸附导管(5)共同连接到所述总导管(2),所述总导管(2)底端连接控制块(9),且所述控制块(9)下方连接所述第一抓斗(8)与所述第二抓斗(11),所述第一抓斗(8)开口处上方设置卡槽(12),且所述第一抓斗(8)开口处下方设置卡块(14),所述第一抓斗(8)内壁上设置若干个吸附孔(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清淤车的抓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斗(8)与所述第二抓斗(11)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拉杆(4)、所述第二拉杆(6)、所述第一吸附导管(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东明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