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小水下封底混凝土厚度的螺旋型剪力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92847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小水下封底混凝土厚度的螺旋型剪力环,其套设于钢护筒外壁,包括:长螺旋筋,其由第一圆钢贴着钢护筒外壁旋绕固定;套筒,其为中空的上下敞口的圆柱形,且其套设在所述长螺旋筋的外部;短螺旋筋,其由第二圆钢旋绕形成,其外侧贴合所述套筒的内壁固定,所述短螺旋筋旋绕进所述长螺旋筋,所述短螺旋筋的内径小于所述长螺旋筋的外径;环板,其为具有将其上下表面贯通的圆孔的板,且其通过所述圆孔水平套设且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筒的外壁上;拉索,其至少为两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钢护筒的外壁一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便于安装的,承载能力大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小水下封底混凝土厚度的螺旋型剪力环
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减小水下封底混凝土厚度的螺旋型剪力环。
技术介绍
桥梁水中承台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承台施工需要干施工环境,通常采用围堰作为承台侧面挡水结构,底部采用水下浇筑封底混凝土止水,形成无水作业环境。封底混凝土的厚度主要受封底混凝土与钢护筒之间的粘结力控制,对于深水承台施工,封底混凝土承受较大的浮力,通常需要比较厚的封底混凝土才能满足要求,从而造成材料浪费、施工成本高、施工难度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承载能力大的减小水下封底混凝土厚度的螺旋型剪力环。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减小水下封底混凝土厚度的螺旋型剪力环,其套设于钢护筒外壁,包括:长螺旋筋,其由第一圆钢贴着钢护筒外壁旋绕固定;套筒,其为中空的上下敞口的圆柱形,且其套设在所述长螺旋筋的外部;短螺旋筋,其由第二圆钢旋绕形成,其外侧贴合所述套筒的内壁固定,所述短螺旋筋旋绕进所述长螺旋筋,所述短螺旋筋的内径小于所述长螺旋筋的外径;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减小水下封底混凝土厚度的螺旋型剪力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小水下封底混凝土厚度的螺旋型剪力环,其套设于钢护筒外壁,其特征在于,包括:长螺旋筋,其由第一圆钢贴着钢护筒外壁旋绕固定;套筒,其为中空的上下敞口的圆柱形,且其套设在所述长螺旋筋的外部;短螺旋筋,其由第二圆钢旋绕形成,其外侧贴合所述套筒的内壁固定,所述短螺旋筋旋绕进所述长螺旋筋,所述短螺旋筋的内径小于所述长螺旋筋的外径;环板,其为具有将其上下表面贯通的圆孔的板,且其通过所述圆孔水平套设且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筒的外壁上;拉索,其至少为两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钢护筒的外壁一圈,其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环板的外侧,其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钢护筒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小水下封底混凝土厚度的螺旋型剪力环,其套设于钢护筒外壁,其特征在于,包括:长螺旋筋,其由第一圆钢贴着钢护筒外壁旋绕固定;套筒,其为中空的上下敞口的圆柱形,且其套设在所述长螺旋筋的外部;短螺旋筋,其由第二圆钢旋绕形成,其外侧贴合所述套筒的内壁固定,所述短螺旋筋旋绕进所述长螺旋筋,所述短螺旋筋的内径小于所述长螺旋筋的外径;环板,其为具有将其上下表面贯通的圆孔的板,且其通过所述圆孔水平套设且固定连接在所述套筒的外壁上;拉索,其至少为两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钢护筒的外壁一圈,其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环板的外侧,其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钢护筒的上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小水下封底混凝土厚度的螺旋型剪力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筋板,其为多个且均匀固定设置在所述环板上,所述筋板将所述环板和套筒连接。3.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晓阳曾健杨苏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