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防针刺手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78515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0 2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性防针刺手套,包括内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以及设在所述内衬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之间的金属片编织层;所述内衬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之间设有至少两层所述金属片编织层,并且任意一层金属片编织层自身的缝隙与另外至少一层金属片编织层自身的缝隙不重叠;相邻两层金属片编织层彼此焊接。该手套能够防止刺刀、匕首等尖锐物体对人体的伤害,特别是能够有效防止针状物的伤害;而且该手套柔软性较好,穿戴舒适贴身,保证穿戴者活动不受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防针刺手套
本技术属于安全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柔性防针刺手套。
技术介绍
近年来,暴力恐怖事件频繁发生,由于各个国家对枪支弹药的严格管制,刺刀、匕首等利器成为对人民群众的主要威胁,还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更隐蔽的方式,例如用有毒或感染病毒的针对无辜群众或他人进行人身伤害,尤其是执法警察在处理贩毒或艾滋病患者时,也会受到有毒或病菌感染针刺的威胁。另外在一些复杂劳动状况下,例如在处理医疗废弃物垃圾时,工作人员同样会面临带毒带菌的尖锐针头和碎玻璃对手部的威胁,这些尖锐的针头很容易穿透一般的工作手套。现有技术中大都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与其他高性能纤维作为原料通过叠加或者混纺的形式得到手套产品,该产品只是针对匕首、锐器等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对注射针头防护性差;医疗用防刺手套一般为皮革、乳胶或橡胶手套,防护等级低,只能抵御一般尖锐物比如铁钉、碎玻璃、木刺等的伤害,不能防止针刺,且透气性差。上述对
技术介绍
的陈述仅是为了方便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使用的技术手段、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产生的技术效果等方面)的深入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防针刺手套,解决现有产品对尖锐针状物(例如针头等)的伤害防御性能差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柔性防针刺手套,包括内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以及设在所述内衬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之间的金属片编织层;所述内衬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之间设有至少两层所述金属片编织层,并且任意一层金属片编织层自身的缝隙与另外至少一层金属片编织层自身的缝隙不重叠;相邻两层金属片编织层彼此焊接。优选地,所述金属片编织层中的金属片的宽度为1-5mm,金属片的厚度为0.01-0.1mm。优选地,在每层金属片编织层中作为经向纱线的金属片与作为纬向纱线的金属片之间的夹角为60°~120°。优选地,所述金属片编织层的金属片表面为粗糙表面和/或金属片的两条长边折叠。优选地,所述金属片编织层为不锈钢片编织层、铝片编织层、钛片编织层或锌片编织层。优选地,手指指尖处通过点焊封死,手指与手掌通过焊接接合在一起。优选地,所述内衬为尼龙布内衬。进一步地,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外表面涂覆有丁腈橡胶层。优选地,所述丁腈橡胶中含有质量百分比为1-30%的玻璃微珠,所述玻璃微珠的直径为10-100μ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多层金属片编织层能够防止刺刀、匕首等尖锐物体对人体的伤害,特别是能够有效防止针状物的伤害。(2)在多层金属片编织层中至少有两层的缝隙不重叠,可以有效防止尖利物体穿透多层金属片编织层;而且金属片编织层本身具有防刀割功能,再加上最外层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防切割外层,使得其防割性能更加优秀。(3)金属片两边进行折叠,或者金属片表面印压凹坑、刻痕、不同凹陷花纹或表面粗糙化处理,让针尖固定在凹痕里,防止针尖滑动,可以有效防止针头从金属片编织层缝隙穿过。(4)该手套更加舒适贴身,穿戴灵活,穿戴者活动不受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柔性防针刺手套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柔性防针刺手套的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不锈钢片表面压印凹坑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铝片两条长边折叠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尼龙布内衬;2.不锈钢片编织层;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4.丁腈橡胶层;5.手掌;6.手指;7.不锈钢片;8.凹坑;9.铝片;10.折叠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相应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按比例地绘制,而仅是为了说明本技术的基本原理的各种特征的适当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技术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在所附多个附图中,同样的或等同的部件(元素)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标引。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柔性防针刺手套包括尼龙布内衬1、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3以及设在尼龙布内衬1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3之间的两层不锈钢片编织层2;其中一层不锈钢片编织层2自身的缝隙与另外一层不锈钢片编织层2自身的缝隙不重叠;两层不锈钢片编织层2彼此焊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3外表面涂覆有丁腈橡胶层4。本例中,不锈钢片编织层2中的不锈钢片7的宽度为2mm,不锈钢片7的厚度为0.04mm。本例中,在每层不锈钢片编织层中作为经向纱线的不锈钢片与作为纬向纱线的不锈钢片之间的夹角为90°。本例中,如图3所示,不锈钢片编织层2的不锈钢片7表面印有凹坑8。本例中,手指6指尖处通过点焊封死,手指6与手掌5通过焊接接合在一起。本例中,丁腈橡胶中含有质量百分比为10%的玻璃微珠,玻璃微珠的直径为10-100μm。本实施例中的手套是通过以下步骤制造的:(1)在手套模具上编织手套内层的尼龙布内衬;(2)在尼龙布内衬上使用宽度为2mm、厚度为0.04mm的柔性不锈钢片编织两层不锈钢片编织层,并且两层不锈钢片编织层相互错开(使两层自身的缝隙相互不重叠),通过点焊机将两层不锈钢片编织层彼此焊接,以防止发生错位导致缝隙重叠;(3)在不锈钢片编织层上编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4)将混有质量百分比为10%玻璃微珠的丁腈橡胶涂抹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的表面,涂层厚度为1mm。经实际检测,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防针刺手套,可以防20#针头(直径2.0mm)的穿刺。实施例2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柔性防针刺手套包括尼龙布内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以及设在尼龙布内衬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之间的三层铝片编织层;三层铝片编织层自身的缝隙相互不重叠;相邻两层铝片编织层彼此焊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外表面涂覆有丁腈橡胶层。本例中,铝片编织层中的铝片的宽度为4mm,铝片的厚度为0.05mm。本例中,在每层铝片编织层中作为经向纱线的铝片与作为纬向纱线的铝片之间的夹角为120°。本例中,如图4所示,铝片编织层的铝片9的两条长边折叠(如图4所示的折叠边10)。本例中,手指指尖处通过点焊封死,手指与手掌通过焊接接合在一起。本例中,丁腈橡胶中含有质量百分比为10%的玻璃微珠,玻璃微珠的直径为10-100μm。本实施例中的手套是通过以下步骤制造的:(1)在手套模具上编织手套内层的尼龙布内衬;(2)在尼龙布内衬上使用宽度为4mm、厚度为0.05mm的柔性铝片编织三层铝片编织层,并且三层铝片编织层相互错开(使三层自身的缝隙相互不重叠),通过点焊机将相邻两层铝片编织层彼此焊接,以防止发生错位导致缝隙重叠;(3)在铝片编织层上编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4)将混有质量百分比为10%玻璃微珠的丁腈橡胶涂抹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的表面,涂层厚度为1mm。经实际检测,本实施例提供的柔性防针刺手套,可以防20#针头(直径2.0mm)的穿刺。在实践中,编织金属片编织层所使用的金属片均可以通过金属片两边进行折叠,或者金属片表面印压凹坑、刻痕、不同凹陷花纹或表面粗糙化处理,让针尖固定在凹痕里,防止针尖滑动,防止针头从金属片编织层缝隙穿过。前面对本技术具体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柔性防针刺手套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柔性防针刺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以及设在所述内衬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之间的金属片编织层;所述内衬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之间设有至少两层所述金属片编织层,并且任意一层金属片编织层自身的缝隙与另外至少一层金属片编织层自身的缝隙不重叠;相邻两层金属片编织层彼此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防针刺手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以及设在所述内衬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之间的金属片编织层;所述内衬与所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层之间设有至少两层所述金属片编织层,并且任意一层金属片编织层自身的缝隙与另外至少一层金属片编织层自身的缝隙不重叠;相邻两层金属片编织层彼此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防针刺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编织层中的金属片的宽度为1-5mm,金属片的厚度为0.01-0.1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防针刺手套,其特征在于,在每层金属片编织层中作为经向纱线的金属片与作为纬向纱线的金属片之间的夹角为60°~1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防针刺手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国亮陈建华陈太球江红英蒋春燕施楣梧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华中兴手套股份有限公司圣华盾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