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放电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7567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放电板,所述充放电板包括:板本体;第一充放电电路,设置于所述板本体上;第二充放电电路,设置于所述板本体上且与所述第一充放电电路并排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在DP2级动力定位船舶及海工平台上使用,在DP2作业工况下,充放电板的两排充放电电路分排独立运行,当某一排产生故障时,另一排可以对相连的DC24V动力定位设备负载继续供电,以保证动力定位系统在合理范围内的稳定运行,既满足了规范,又能够节省成本和减少安装空间及维护成本。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放电板
本技术涉及机械电子领域,特别是涉及充放电控制领域,具体为一种充放电板。版权申明本专利文件披露的内容包含受版权保护的材料。该版权为版权所有人所有。版权所有人不反对任何人复制专利与商标局的官方记录和档案中所存在的该专利文件或者该专利披露。
技术介绍
随着船舶技术的发展和工程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工程船舶和海洋工程船舶都采用了动力定位系统。在常见的DP2级动力定位船舶中,为了保证动力定位系统的稳定可靠和生命力,均需要一定的冗余设计。其中为船上或平台上的设备提供DC24V直流电源的充放电板,在冗余方面势必要做重要的考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以及其他潜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放电板,所述充放电板包括:板本体;第一充放电电路,设置于所述板本体上;第二充放电电路,设置于所述板本体上且与所述第一充放电电路并排设置。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放电电路包括:第一充电组件,包括第一组输入电源连接线和与所述第一组输入电源连接线相连的第一组充电器;第一放电组件,包括第一电池组和第一电池组连接线;第一负载连接线,一端用于与负载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组充电器和所述第一电池组连接线相连,形成第一公共连接线。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输入电源连接线包括第一输入电源连接线和第二输入电源连接线;所述第一组充电器包括与所述第一输入电源连接线相连的第一充电器和与所述第二输入电源连接线相连的第二充电器。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电源连接线和所述第一充电器之间设有第一开关;所述第二输入电源连接线和所述第二充电器之间设有第二开关。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池组连接线上设置有第三开关;所述第一负载连接线上设有第四开关。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充放电电路包括:第二充电组件,包括第二组输入电源连接线和与所述第二组输入电源连接线相连的第二组充电器;第二放电组件,包括第二电池组和第二电池组连接线;第二负载连接线,一端用于与负载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组充电器和所述第二电池组连接线相连,形成第二公共连接线。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组输入电源连接线包括第三输入电源连接线和第四输入电源连接线;所述第二组充电器包括与所述第三输入电源连接线相连的第三充电器和与所述第四输入电源连接线相连的第四充电器。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输入电源连接线和所述第三充电器之间设有第五开关;所述第四输入电源连接线和所述第四充电器之间设有第六开关。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池组连接线上设置有第七开关;所述第二负载连接线上设有第八开关。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公共连接线和所述第二公共连接线之间通过开关相连。如上所述,本技术的充放电板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适用于在DP2级动力定位船舶及海工平台上使用,在DP2作业工况下,充放电板的两排充放电电路分排独立运行,当某一排产生故障时,另一排可以对相连的DC24V动力定位设备负载继续供电,以保证动力定位系统在合理范围内的稳定运行,既满足了规范,又能够节省成本和减少安装空间及维护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显示为本技术的充放电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00充放电板110板本体120第一充放电电路121第一充电组件122第一放电组件122a第一电池组122b第一电池组连接线123第一负载连接线124第一公共连接线130第二充放电电路131第二充电组件132第二放电组件132a第二电池组132b第二电池组连接线133第二负载连接线134第二公共连接线140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请参阅图1。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本实用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在DP2级动力定位船型中使用的改进型的充放电板100。为了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在DP2级动力定位船舶/平台中,通常布置两块独立的DC24V充放电板100以达到相关冗余的要求。本设计采用一块充放电板100,其中充放电板100汇流排分成两排,两排之间设联络开关。对于DP2船型来说,充放电板100的其中一排发生故障,另外一排也同时可以对相连动力定位设备进行供电,使动力定位系统在合理范围内能够继续稳定运行。因此本技术专利技术同样满足了相关的DP2级动力定位的要求。以下将详细阐述本技术的充放电板100的原理及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创造性劳动即可理解本技术的充放电板100。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放电板100,所述充放电板100包括:板本体110;第一充放电电路120,设置于所述板本体110上;第二充放电电路130,设置于所述板本体110上且与所述第一充放电电路120并排设置。以下对本实施例中的充放电板100100进行详细说明。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放电电路120和所述第二充放电电路130结构相同,并排设置于板本体110上。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放电电路120包括:第一充电组件121,第一放电组件122和第一负载连接线123。所述第一充电组件121包括第一组输入电源连接线和与所述第一组输入电源连接线相连的第一组充电器。具体地,为了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输入电源连接线包括第一输入电源连接线P1和第二输入电源连接线P2;所述第一组充电器包括与所述第一输入电源连接线P1相连的第一充电器T1和与所述第二输入电源连接线P2相连的第二充电器T2。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入电源连接线P1和所述第一充电器T1之间可设有第一开关Q1,所述第二输入电源连接线P2和所述第二充电器T2之间可设有第二开关Q2。所述第一放电组件122包括第一电池组122a和第一电池组连接线122b,其中,所述第一电池组122a例如为蓄电池组(图1中所示的GB1)。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池组连接线122b上设置有第三开关Q3。所述第一负载连接线123一端用于与负载相连,例如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充放电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放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板包括:板本体;第一充放电电路,设置于所述板本体上;第二充放电电路,设置于所述板本体上且与所述第一充放电电路并排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放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板包括:板本体;第一充放电电路,设置于所述板本体上;第二充放电电路,设置于所述板本体上且与所述第一充放电电路并排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放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放电电路包括:第一充电组件,包括第一组输入电源连接线和与所述第一组输入电源连接线相连的第一组充电器;第一放电组件,包括第一电池组和第一电池组连接线;第一负载连接线,一端用于与负载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组充电器和所述第一电池组连接线相连,形成第一公共连接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放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输入电源连接线包括第一输入电源连接线和第二输入电源连接线;所述第一组充电器包括与所述第一输入电源连接线相连的第一充电器和与所述第二输入电源连接线相连的第二充电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放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电源连接线和所述第一充电器之间设有第一开关;所述第二输入电源连接线和所述第二充电器之间设有第二开关。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放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池组连接线上设置有第三开关;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
申请(专利权)人:天海融合防务装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