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漏电断路器N极联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7423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2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型漏电断路器N极联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小型漏电断路器的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底座、中间壳体、盖,所述壳体内设置有L极操作机构和N极操作机构,还包括联动轴,所述中间壳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联动轴穿过所述通孔分别于所述L极操作机构和N极操作机构固定连接,实现所述L极操作机构和N极操作机构的联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联动轴联通L极触头支持以及N极触头支持,将L极和N极操作机构连为一体,使其运动保持一致,实现二者之间的联动,大大优化了N极操作机构,加快了产品装配的速度,提高了生成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

A small electric leakage circuit breaker N pole linkage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漏电断路器N极联动机构
本技术属于断路器
,特别涉及一种小型漏电断路器N极联动机构。
技术介绍
小型漏电断路器外型美观,体积小,重量轻,分断能力高,脱扣迅速,导轨安装,壳体和部件采用高阻燃及耐冲击塑料,性能优良可靠,是一种在电路中极为常见的一种开关电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建筑领域、水利水电等领域配电系统的各级出线和终端系统。断路器由外壳,手柄,操作机构,触头系统,热脱扣器,电磁脱扣器和灭弧系统组成。断路器接通电流,双金属片发热变形,当电流过载达到一定程度时,双金属片的过度变形推动操作机构动作,当电脱扣器通过短路大电流时,电磁脱扣器立即推动操作机构动作,从而起到保护用电设备的作用。目前的一体式1P+N的小型漏电断路器的N极操作机构多为独立的机构,结构复杂,N极L极之间一致性差,产品性能不够稳定,装配难度大,装配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小型漏电断路器N极联动机构,能够将L极和N极操作机构连为一体,使其运动保持一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漏电断路器N极联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小型漏电断路器的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底座、中间壳体、盖,所述壳体内设置有L极操作机构和N极操作机构,还包括联动轴,所述中间壳体上开设有通孔,所述联动轴穿过所述通孔分别于所述L极操作机构和N极操作机构固定连接,实现所述L极操作机构和N极操作机构的联动。进一步地,所述L极操作机构包括L极触头支持,所述N极操作机构包括N极触头支持,所述L极触头支持、N极触头支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联动孔、第二联动孔,所述联动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联动孔、第二联动孔内。进一步地,所述L极操作机构还包括手柄、连杆、跳扣、锁扣、复位弹簧,所述手柄与连杆的一端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跳扣相连,与跳扣相锁的锁扣设置在所述L极触头支持上,所述L极触头支持的一端装有L级动触头,所述L极触头支持的另一端与复位弹簧相接;所述跳扣上开设有第三联动孔,所述联动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联动孔与第一联动孔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联动孔的直径大于联动轴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L极触头支持、N极触头支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进一步地,所述N极触头支持的一端装有N级动触头。另外,在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中,凡未做特别说明的,均可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采用联动轴联通L极触头支持以及N极触头支持,将L极和N极操作机构连为一体,使其运动保持一致,实现二者之间的联动,大大优化了N极操作机构,加快了产品装配的速度,提高了生成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N级联动机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L极触头支持和N极触头支持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跳扣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中间壳体的结构图。图中:1、底座;2、中间壳体;3、盖;4、L极操作机构;5、N极操作机构;6、联动轴;41、手柄;42、连杆;43、跳扣;44、锁扣;45、L极触头支持;46、复位弹簧;51、N极触头支持;81、第一联动孔;82、第二联动孔;83、第三联动孔;91、第一定位孔;92、第二定位孔;10、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5,一种小型漏电断路器N极联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小型漏电断路器的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底座1、中间壳体2、盖3,所述壳体内设置有L极操作机构4和N极操作机构5,还包括联动轴6,所述中间壳体2上开设有通孔10,所述联动轴6穿过所述通孔10分别于所述L极操作机构4和N极操作机构5固定连接,实现所述L极操作机构4和N极操作机构5的联动。所述L极操作机构4包括L极触头支持45,所述N极操作机构5包括N极触头支持51,所述L极触头支持45、N极触头支持51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联动孔81、第二联动孔82,所述联动轴6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联动孔81、第二联动孔82内。所述L极操作机构4还包括手柄41、连杆42、跳扣43、锁扣44、复位弹簧46,所述手柄41与连杆42的一端连接,连杆42的另一端与跳扣43相连,与跳扣43相锁的锁扣44设置在所述L极触头支持45上,所述L极触头支持45的一端装有L级动触头,所述L极触头支持45的另一端与复位弹簧46相接;所述跳扣43上开设有第三联动孔83,所述联动轴6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三联动孔83与第一联动孔8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联动孔83的直径大于联动轴6的直径。所述L极触头支持45、N极触头支持51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定位孔91和第二定位孔92,从而能够实现对L极触头支持45、N极触头支持51的安装。所述N极触头支持51的一端装有N级动触头,所述N级动触头与N级静触头相配合。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这样的:联动轴6的一端穿过跳扣43的第三联动孔83插在L极触头支持45的第一联动孔81中,并且与其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中间壳体2的通孔10插在N极触头支持51的第二联动孔82中,并且与其固定连接。将L极操作机构和N极操作机构连为一个整体,极大的提升了产品N极和L极的一致性。当产品合闸时,手柄41带动连杆42,连杆42带动跳扣43,跳扣43绕着联动轴6运动,与锁扣44卡在一起,同时带动L极触头支持45与N极触头支持51,进而带动L极动触头与N极动触头合闸。当产品分闸时,锁扣44松开跳扣43,跳扣43绕着联动轴6继续向前运动。L极触头支持45在复位弹簧46的作用下迅速回位,同时通过联动轴6带动N极触头支持迅速回位。进而带动L极动触头与N极动触头处于分闸位置。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小型漏电断路器N极联动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漏电断路器N极联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小型漏电断路器的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底座(1)、中间壳体(2)、盖(3),所述壳体内设置有L极操作机构(4)和N极操作机构(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动轴(6),所述中间壳体(2)上开设有通孔(10),所述联动轴(6)穿过所述通孔(10)分别与所述L极操作机构(4)和N极操作机构(5)固定连接,实现所述L极操作机构(4)和N极操作机构(5)的联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漏电断路器N极联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小型漏电断路器的壳体内,所述壳体包括底座(1)、中间壳体(2)、盖(3),所述壳体内设置有L极操作机构(4)和N极操作机构(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联动轴(6),所述中间壳体(2)上开设有通孔(10),所述联动轴(6)穿过所述通孔(10)分别与所述L极操作机构(4)和N极操作机构(5)固定连接,实现所述L极操作机构(4)和N极操作机构(5)的联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漏电断路器N极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操作机构(4)包括L极触头支持(45),所述N极操作机构(5)包括N极触头支持(51),所述L极触头支持(45)、N极触头支持(51)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联动孔(81)、第二联动孔(82),所述联动轴(6)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联动孔(81)、第二联动孔(8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型漏电断路器N极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其利淦云建杨晓腾余存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凯发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