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7202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9:47
在换热装置的冷凝器部,利用设于多张板的开口部形成有供高压的制冷剂流动的流路,在流路的内侧配置有内管,该内管具有比开口部的直径小的外径。流入了冷凝器部的制冷剂在流路的内侧且是内管的外侧流动,并且通过了组件部的制冷剂在内管的内侧流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换热装置
本公开涉及一种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一种用在热泵系统中、使制冷剂与冷却液之间进行换热的换热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该换热装置是使供制冷剂流动的板和供冷却液流动的板交替地层叠而成的。在该换热装置中,将多个构成要素(例如冷凝器、储液罐以及蒸发器等)一体化,从而能够去除构成要素间的配管,因此能使换热装置小型化,并且使换热装置的组装容易进行。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93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换热装置具有由多张板连续层叠而成的板层叠部。板层叠部包括冷凝器部和组件部。冷凝器部构成为在多张板中的一部分板之间层叠有供高压的制冷剂流动的通路和自高压的制冷剂吸收热的热介质的通路。组件部构成为,使通过了冷凝器部的制冷剂在多张板中的一部分板之间流动,或者穿过一部分板地流动。在冷凝器部,利用设于多张板的开口部形成有供制冷剂流动的流路,在流路的内侧配置有第1配管,该第1配管具有比开口部的直径小的外径。第1配管配置为,使流入了冷凝器部的制冷剂在流路的内侧且是第1配管的外侧流动,并且使通过了组件部的制冷剂在第1配管的内侧流动。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换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装置,其中,该换热装置具有由多张板连续层叠而成的板层叠部,所述板层叠部包括:冷凝器部,其构成为在所述多张板中的一部分板之间层叠有供高压的制冷剂流动的通路和自所述高压的制冷剂吸收热的热介质的通路;以及组件部,其构成为,使通过了所述冷凝器部的制冷剂在所述多张板中的一部分板之间流动,或者穿过一部分板地流动,在所述冷凝器部,利用设于所述多张板的开口部形成有供所述制冷剂流动的流路,在所述流路的内侧配置有第1配管,该第1配管具有比所述开口部的直径小的外径,所述第1配管配置为,使流入了所述冷凝器部的制冷剂在所述流路的内侧且是所述第1配管的外侧流动,并且使通过了所述组件部的制冷剂在所述第1配管的内侧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8.05 JP 2015-1552651.一种换热装置,其中,该换热装置具有由多张板连续层叠而成的板层叠部,所述板层叠部包括:冷凝器部,其构成为在所述多张板中的一部分板之间层叠有供高压的制冷剂流动的通路和自所述高压的制冷剂吸收热的热介质的通路;以及组件部,其构成为,使通过了所述冷凝器部的制冷剂在所述多张板中的一部分板之间流动,或者穿过一部分板地流动,在所述冷凝器部,利用设于所述多张板的开口部形成有供所述制冷剂流动的流路,在所述流路的内侧配置有第1配管,该第1配管具有比所述开口部的直径小的外径,所述第1配管配置为,使流入了所述冷凝器部的制冷剂在所述流路的内侧且是所述第1配管的外侧流动,并且使通过了所述组件部的制冷剂在所述第1配管的内侧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该换热装置还具有使所述高压的制冷剂向所述冷凝器部流入的第2配管,所述第1配管和所述第2配管设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该换热装置还具有使所述高压的制冷剂向所述冷凝器部流入的第2配管,所述第1配管和所述第2配管独立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所述组件部含有至少一个储液罐部,该至少一个储液罐部将所述高压的制冷剂保持在所述多张板中的一部分板之间,或者使所述高压的制冷剂穿过一部分板地保持所述高压的制冷剂。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其中,所述组件部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末吉敦黑田健太朗野田圭俊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